两种低温灭菌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与管理-护理学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4]。 环氧乙烷灭菌: 环氧乙烷杀灭微生物是由于它能与微生物的蛋白质, DNA 和 RNA 发生非特异性 烷基化 作用。 以蛋白质为例,蛋白质上的羧基、氨基、硫氢基和羟基 被烷基化,使蛋白质的正常的生化反应和新陈代谢受阻,导致微生物死亡。 环氧乙烷经水解转化成 乙二醇 ,乙二醇也具有一定杀菌作用。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是指以气化过氧化氢为等离子体激发气体,能够产生等离子体低温灭菌器,具灭菌舱内过氧化氢有效挥发,扩散到整个灭菌腔体,低温环境 8 下通过等离子发生器使气化的过氧化氢对舱内物品进行低温、干燥灭菌,并能有效解离残余气体。 9 2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调查描述性研究 研究对象 在陕西 省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分别选择环氧乙烷灭菌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具有代表性的 10cm 50cm 大小的一个灭菌器包为例,进行单个包裹的成本分析和比较。 采用 3M环氧乙烷灭菌系统和 STERRAD100s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系统,严格按照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灭菌,了解灭菌方法的特性。 对全科 10 个经常操作环氧乙烷和 过氧化氢 等离子灭菌的工作人员和 40 个常用低温灭菌物品的临床医技科室进行问卷调查。 研究工具 /方法 在低温灭菌方法实验中 , 所有参与实验的物品均按照常规工作要求进行规范包装。 其中环氧乙烷每锅装载 10cm 50cm 灭菌包 50 个,过氧化氢等离子每锅装载 10cm 50cm 灭菌包 10 个,分别选择环氧乙烷灭菌器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中的 10cm 50cm 的灭菌包为例,进行单个包裹的成本分析和比较。 环氧乙烷使用的包装材料为3M 纸塑包装袋,过氧化氢等离子使用的包装材料为专用的杜邦特卫强热封袋。 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系统,操作人员将医疗器械按要求清洗,包装后置入灭菌器,启动灭菌程序,经过 15 小时的循环灭菌过程,方可取出灭菌物品供临床使用和保存。 采用 STERRAD100s 过氧化氢 10 等离子低温灭菌系统,操作人员 将医疗器械按要求清洗、包装,然后置入灭菌器启动灭菌程序,选择灭菌短循环(约 55min)或长循环(约72min) ,设电脑操控自动完成灭菌过程后,即可取出灭菌物品供临床使用或保存。 通过对操作人员满意度比较及临床医技科室对两种低温灭菌方法的灭菌物品使用进行调查。 在对消毒供应中心 10 个经常操作环氧乙烷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从两种灭菌方法操作的安全性、适用范围、灭菌容量、对器械的影响、包装材料兼容性、灭菌时间、操作方面 进行调查,每项内容结果是满意、一般和差。 以及对 40 个临床医技科室现场问卷调查,从 两种低温灭菌方法的灭菌时间、灭菌成本和无菌物品质量三方面进行调查,每项内容结果是满意、一般和差。 研究步骤 (技术路径) 对消毒供应中心环氧乙烷灭菌器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分别选用两种灭菌器的包装材料 10cm 50cm 的灭菌包进行灭菌。 对两种 10cm 50cm 灭菌包的成本进行分析,得出灭菌成本高低,结合临床需求,合理选择灭菌方法。 操作人员通过对环氧乙烷灭菌器与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的正常灭菌过程,记录灭菌相关参数,结合灭菌情况,总结灭菌特性。 由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组组 长分别将“低温操作人员满意度调查表”和“临床医技科室对低温灭菌方法的满意度调查表” 分别 发放给 10 个操作人员和 40 个临床医技科室护士长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11 发放问卷后及时收回问卷。 消毒供应中心发卷 10 份回收 10 份,回收率 100%。 临床医技科室发卷 40 份回收 40 份,回收率 100%。 问卷收集后及时整理,对比满意度的结果。 资料分析 数据采用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 X2 检验,以 P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 3 结果 环氧乙烷灭菌与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单个灭菌包( 10 cm50cm纸袋 )的成本(元)比较见表 所示 表 环氧乙烷灭菌与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单个灭菌包( 10 cm50cm纸袋 )的成本比较 项目 环氧乙烷 过氧化氢等离子 包装材料 保内化学指示卡 生物指示剂 灭菌剂 合计 13 环氧乙烷灭菌与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灭菌特性 对比见表 所示 表 环氧乙烷灭菌与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灭菌特性 对比 项目 环氧乙烷 过氧化氢等离子 毒性 +++ 穿透力 +++ + 安全性 + +++ 监测性 +++ ++ 残留气体 +++ 物品损害 + ++ 灭菌周期 较长 短 物品获得 不易。两种低温灭菌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与管理-护理学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