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_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大投药量的 15d用量储存 a— 氯化铝投加量( mg/l),本设计取 30mg/l Q— 处理水量( m3 /d)。 聚合氯化铝的相对密度为 ,则算占体积 V= m 药品放置高度按 计,则所需面积为 考虑到药品的运输、搬运和磅秤算占体积,不同药品间留有间隔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24 等,这部分面积按药品占有面积的 30℅计,则药库所需面积: m ,则药库平面尺寸取 L B= 图 521 计算过程: 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 :70000m /d= /h= m /s 水流速度和管径 Q=A v = =*v 查水力计算表得 :v=,管径 900 mm, 1000i= N=3 混合器混合长度 L= 混合时间 T=L/v=水头损失 h= 校核 GT 值 G= 4   Trh s1 GT= = ( 54 1010 ) 满足要求。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25 图 531 图 532 设计原则 : 2 个 ,絮凝时间 20~ 30 分钟 ,色度高 ,难于沉淀的细颗粒较多时宜采用高值 . ~ ,出口流速一般为 ~ ,进水口设挡水措施 ,避免水流直冲隔板 .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26 . ,应为廊道断面面积的 ~ . ,一般为 2%~ 3%,排泥管直径不小于150mm. G 和反应时间 T 值来控制 . 设计计算 : (1)已知 条件 : 设计水量 (包括自耗水量 )Q = 210000 m3 /d = 8750m3 /h (2)采用数据 : 廊道内流速采用 6 档 : v1 =, v2 =, v3 =, v4 =, v5 =, v6=。 絮凝时间 :T=25 min 池内平均水深 :H1= m 超高 :H2= m 池数 :n=3 (3)数据计算 计算总容积 : W = QT/60 = 8750 25/60 = 3648 m3 分为三 池,每池净平面面积 : F’ = W/(nH1 ) = 2170/(3 ) = m2 池子宽度 B:按沉淀池宽采用 池子长度(隔板间净距之和) :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27 L’ = 隔板间距按廊道内流速不同分成 6 档 :     mHnvQa 6 0 08 7 5 03 6 0 0 111  取 1a = m,则实际流速 39。 1v = m/s     mHnvQa 6 0 08 7 5 03 6 0 0 222  取 2a = m,则实际流速 39。 2v = m/s     mHnvQa 6 0 08 7 5 03 6 0 0 333  取 3a = m,则实际流速 39。 3v =     mHnvQa 6 0 08 7 5 03 6 0 0 444  取 4a = m,则实际流速 39。 4v = m/s     mHnvQa 6 0 08 7 5 03 6 0 0 555  取 5a = m,则实际流速 39。 5v = m/s     mHnvQa 6 0 08 7 5 03 6 0 0 666  取 6a = m,则实际流速 39。 6v = = m/s 每一种间隔采取 3条 ,则廊道总数为 18 条 ,水流转弯次数为 17次 .则池子长度 (隔板间净距之和 ): L’ =3( 654321 aaaaaa  )=3(+++++)= 隔板厚度按 计,则絮凝池的总长 L为 : L = + (181) = 按廊道内的不同流速分成 6 段,分别计算水头损失 :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28 第一段 : 水力半径: mHa HaR 4 11 111   槽壁粗糙系数 n=,流速系数 Cn   1 4 1 1 1  nRnY 故 1 4 11  nRC Y 第一段廊道长度: L1=3B=3 = 第一段水流转弯次数: S1 =3 故 : h1 =ξ S1 20V /(2g) + 211VL/( 211CR) 各段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见下表: 各段水头损失计算 段数 Sn ln Rn v0 vn Cn hn 1 3 2 3 3 3 4 3 5 3 6 2 ∑ h = + + + + += GT 值计算( t=20℃): 4   TrhG  s1 GT = 40 25 60 =60000(此 GT 值在 104~ 105的范围内 ) 池底坡度 : i = h/L = %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29 沉淀池设计计算 图 541 设计计算 : (1)已知条件 : ① 设计 进水量 : Q=210000 m3 /d = 8750m3 /h = /s 平行布置 三 个沉淀池: Q39。 = m3 /h = /s (2)设计采用数据 : ① 沉淀时间 T1= ② 沉淀池水平流速 v=20m/s (3)沉淀池长: mVTL 11  (4)沉淀池容积: 3139。 1 4 3 7 9 1 6 mTQW  (5)沉淀池宽: mB 43 75LHW 11 1 ,其中 H1 为沉淀池有效水深,采用。 超高采用 , 排泥采用 , 则池深为。 采用吸泥车轮距为 HJX型桁架式吸泥机,每池设置一部。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30 ( 6) 考虑到池内设有导流墙 ,导流墙采用砖砌, 导流墙宽为240mm,则沉淀池每隔宽度: b=( ) /2= 校核池子尺寸比例 长宽比 L/b=78/=> 4 符合要求; 长深比 L/H=78/=> 10符合要求; 沉淀池水平流速 v=L/t=78 1000/ 3600=求。 ( 7)进水采用穿孔墙布水 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墙布水,墙长 5m,墙高 ,有效水深 ,用虹吸式机械吸泥机排泥 ,其积泥厚度为 ,超高。 穿孔墙孔眼形式采用矩形的半砖孔洞,其尺寸为 15cm 8cm。 孔洞处流速采用 v0=,则穿孔墙孔洞总面积  : 20 6 0 0 9 1 63 6 0 0 mvQ  孔洞个数: N 个 (8)出水渠 ① 采用薄壁堰出水,堰口保证水平 ② 出水渠宽度采用 1m,则渠内水深   3 2223 22  gbnQgbqh ( m) 为保证堰口自由溢水,出水渠的超高为 ,则渠道深度为。 (9)排泥设施 为了取得较好的排泥效果,可采用机械排泥。 即在池末端设集水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31 坑,通过排泥管定时开启阀门,靠重力排泥。 由于平流沉淀池的池底沉泥主要集中在近絮凝池的前端 1/3 左右沉淀池池长范围,因此沉淀池后端 2/3池长范围排出的泥水往往含固率很低,导致水厂平流沉淀池的排泥水量消耗较多,实施水厂排泥水处理时就会相应增加排泥水处理成本。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排泥水量消耗,必须通过合理排泥来提高沉淀池排泥水的整体含固率。 池内存泥区高度为 ,池底有 ‰的坡度,坡向末端积泥坑(每池一个),坑的尺寸为 50cm 50cm 50cm. 排泥管兼沉淀池放空管,其管径 d 应按下式计算: mtB L Hd 4 0  采用 410mm 式中: H0— 池内平均水深, m,此处为 +=; t— 放空时间, s,此处按 3h 计。 (10)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 水流截面积 mBHW  水流湿周 mBHX  水力半径 R mBHBHwR   雷诺数 Re 3 3 0 0 0 1 6  vR 符合要求 弗劳德数 Fr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32 52 981165  RgvFr (在规定范围 1 105~ 104内) 图 551 图 552 设计要点 :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 33 ,管径一般采用 75~ 200mm,以便滤池翻修后排放初滤水 . ,其入口出设栅罩 ,池底坡度约 ,坡向排空管 . ,当滤池面积小于 25 ㎡时 ,管径为 40mm,滤池面积为 25~ 100㎡时 ,管径为 顶处应加截止阀 . . 设计计算 : 滤池因为要进行反冲洗,所以计其 5%的滤池自用水量。 Q=70000 =73500m3/d 冲洗时间: t=6min 滤速: v=10m/h 反冲洗强度 q=14L/(s m2) (1)滤池面积及尺寸 :滤池工作时间为 24h,冲洗周期为 12h,滤池实际工作时间为 : T= 24 24/12= 滤池面积为 :F=Q/(vT)=73500/( 10 ) = m2≈ m2 设三 座滤池,每组滤池单格数为 N=6,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 . 每个滤池面积为 : f= F/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