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政策下社会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现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机构与商业医疗保险单位 ; 管方,即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主要是劳动与社会保障局。 无论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医疗保险业务机构,以及政府医疗保险的管理部门都需要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医疗保险人才。 商业医疗保险与健康保险开始启动与发展,其标志是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的成立,业务的专业性导致其他专业难以替代,造就了对医疗保险人才潜在的市 2 场需求。 与此同时,商业 保险公司 之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层出不穷的保险纠纷促进了商业保险公司对医疗保险 人才需求的旺盛。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保险中介市场也悄悄发展起来,医疗保险代理人、公评人职业空白也需要专业的医疗保险人才来填补。 我国的三大医疗保险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客观上产生了对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 另外还有高校科研单位的师资或科研人员的需求、健康保险杂志专业编辑人员的需求等等。 据测算,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在上万名以上,而且逐年增加,但供给却只有 800 名左右 ( 按每所院校每年 40 名医疗保险毕业生计算 )。 3.医疗保险执业的复杂性与专业性 由于保险 业务涉及疾病分类以及核保、理陪、财务管理等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的项目,相关专业如保险专业、管理专业、医学专业人才由于知识结构残缺与专业技能的缺失,均难以胜任。 随着中国“新医改”的推进,医疗保险制度从建设阶段走向发展阶段,改革内容从单一化走向立体式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性、技术性的问题突显出来,如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提高、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异地就医与报销,问题复杂性就客观上导致了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供给总量不足 专业分布与供给概况,供给总量不足。 目前,我国培养医疗保险类的专业主要包括保险专业 ( 医疗保险 方向 ) 、公共事业管理 ( 医疗保险方向 ) 与卫生事业管理 ( 医疗保险方向 ) 等 4 类专业。 这 4 类专业分别分布在 2 类院校中 : 一类是内涵医学院综合类大学,如北京大学、江苏大学;二类是医学院校,如江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办学出现在医学院校或涵盖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而不是其他非医学类的大学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医疗保险人才第一大素质是医学知识与技能,这个知识与技能非医学类高等院校无法完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医疗保险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在 20 所左右,按照每所院校招生毕业 40~ 60 名计算,医疗保险 人才每年供给量在 800~ 1200 之间,这与中国每年需要的 10000 名医疗保险人才在总量上有着巨大的差距。 医疗保险岗位需要“懂 医学 、会保险、能管理”高级复合性、实践性人才,其中保险技能与管理能力在医学类或非医学类的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都能培养,但是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只有在医学院校或涵盖医学院的综合性院校才能培养,所以在培养医疗保险类人才,医学院校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医疗保险人才也具有不可替代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