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方法问卷与访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无法综合,要对这些答案进行编码整理很困难,有时是不可能的。 限选式问题的优缺点  限选式问题的优点是容易回答,容易编码、便于分析,答案具有可比性。 限选式问题对访谈人技术要求不高,调查效率较高,较适于调查敏感题目或令人不快的题目。  限选式问题的另一个优点是能帮助回答人弄清问题意图或回忆起有关的事实。  限选式问题的缺点是回答人容易虚选自己不了解的答案,使答案不真实。  电话访谈中使用限选式问题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回答人的记忆负担,回答人很难记住所有选择项并从中挑选答案。 开放式和限选式问题的综合使用  方法之一是给出多项选择,同时也允许开放式回答。 但是,这种方式很少能得到反映被调查者 “ 自己的 ” 看法的答案,多数被调查者会图省劲选择其中一个备选答案。  最好的方式是先对一个较小的样本提出开放式问题,在对开放式问题回答的基础上,确定限选式问题的备选答案。 用这种方法形成的限选式问题同开放式问题一样有效甚至更有效。  大多数研究者主要使用限选式问题。 但是开放式问题能得到详细的原因,经常用于说明研究结果。 开放式回答还有助于建立新的假设。 限选式问题的设计  单一尺度的限选式问题 使用限选式问题,备选答案的标度可以是单一尺度的,比如:  问参加某项活动的频繁程度,备选答案可以是:从不参加; 1年 1次; 1月 1次; 1周 1次;1周多次。  问对某事的看法,备选答案可以是:非常同意;同意;反对;强烈反对。 当问题答案的尺度很容易识别、并且容易分成不同标度时,限选式问题是合适的。 限选式问题的设计  非单一尺度的限选式问题 限选式问题的备选答案也可以不是同一尺度的非序列选择。 例如:  “ 你选购汽车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 ”备选答案可以是:美观;省油;舒适;加速能力;可靠;安全;易于驾驶;价格;速度。 非序列答案的问题是,备选答案中可能没有包括回答人认为合适的选择,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预测试加以消除。 通常,在备选答案中加上一项 “ 其它 ” ,也可以在形式上解决这一问题, “ 其它 ” 也许包含一组回答。 限选式问题设计要注意的事项  备选答案的独立性 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答案相互不独立,而迫使回答人从同样正确的选择中挑一个。  选择项的模糊性与精确性 选择项过于模糊或过分精确都会影响了回答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 选择项的平衡 选择项应平衡。 比如,对某种观点 “ 坚决支持,支持,不支持 ” ,这组选择项是不平衡的。 对 “ DK”回答的处理  人们对一些问题不了解,就会给出 “ 没意见 ” ,或 “ 不知道 ” ( DK, Don‘t know)这类回答。  一种处理方法是将 DK 作为一个备选项,设为答案标度的一个中性点。 但是,明确地设置 DK项会导致更多的 DK回答。 通常 DK不列在回答人阅读的问卷上,而是由访谈人掌握。  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在问题的前面可加上一个单独的过滤问题,以滤出对所调查的问题不具备必要知识的回答人。 过滤问题的使用  例如,调查对企业一项改革措施的看法,可以先问被调查者是否了解此事,对回答 “ 了解 ” 的人还要接着问他们措施是什么,以确认他们对此事了解,然后再问对改革措施的看法。 对问答 “ 不了解 ” 的人就不再问他们的看法而直接问后面的其它问题。  一项研究表明,相对于无过滤问题,使用过滤问题使 DK回答上升了 25%。 而在使用过滤问题时给出 DK回答的人中,有 25%对无过滤问题会给出一个实在的意见。 这些人对无过滤问题的回答能改变实际回答的分布,进而影响调查的结论。  对一般态度的调查可以使用无过滤问题。 先行问题与后续问题  研究者有时需要就一个话题提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只适用于某些人而不适用于其他人。  为了使被调查者免于回答不适于他们回答的问题,通常设置一个先行问题,对先行问题作出肯定回答的人才需要回答有关的后续问题,其他人则可跳过这些后续问题。  过滤问题就是一种为避免被调查者回答他所不了解的问题而设置的先行问题。 对不同调查方式的特殊考虑  书面问卷调查、当面访谈、电话访谈在问题措词上有不同要求。  书面问卷要注意页面布局和印刷,应力求简明易懂。 书面问卷最好不使用过滤问题,最好不使用跳跃式回答后续问题的方式,因为回答人可能看不懂问卷上的说明。  如果要进行跨文化调查,要特别注意概念和方法的一致性。 包括:概念含义可比;翻译语意相同;回答尺度可比。  电话访谈因不能使用可视材料,回答人无法控制访谈节奏,应特别强调问题的简洁和清晰。 对不同调查方式的特殊考虑  在电话访谈的问卷中,复杂的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 在访谈过程中,有时需要将一些问题重复几遍。 复杂的问题在结束时应再概括地复述一下,以便检查回答人是否已理解。  问题中的备选项在电话访谈中应尽量简化,不宜使用非序列选择,也不能要求回答人对多项选择排序,这类问题应由单项选择问题所替代。  但是,也有证据表明,在一些场合,排序比分别打分更有效。 为避免给回答人一系列备选答案,可以用数字代表态度的强度。 (五)问题次序  设定合适的问题次序有两个作用:  减轻回答人的负担,激励他们完成答卷;  避免回答人在回答前面的问题后对后面的问题产生偏见。  问题次序涉及问卷的总体顺序和一个话题里的问题顺序这两个层次的问题。 问卷的总体顺序  在自填书面问卷中,最好将回答人有兴趣的、愉快的、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社会上普遍关心,同时与研究目的相关的问题放在开头(可以用有 2- 3个选择项的限选式问题)。 以增强回答人完成问卷的动力和信心。 比较沉闷的一般性问题(年龄、性别等)应当放在结尾处。  在访谈调查中。 简短介绍研究目的之后,访员应当从一般性问题开始提问。 建立起友善的关系后,转向与访谈意图有关的主要问题。 关于回答人的社会背景和个人情况等问题最后再问。 话题的转移  一般来说,与同一话题有关的问题应放在一起。  转移话题时需要指出新话题与研究目的的关系。 至少要发出一个话题转移的信号,最好说明新话题同前面话题的联系。  好的话题转移方式能使回答人理解所提出的问题与研究意图的关系,激励他们继续回答。 敏感问题需要特别注意转移技巧。 一个话题里的问题顺序  在一个话题内安排问题顺序的第一个原则是 “ 漏斗 ” 原则。  通常先提一般性问题,再提特殊的和具体的问题,最具体的细节内容放在最后。 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提问产生的偏见较少。  例如,应该先问总体上对工作满意不满意,接下来再问工作中涉及到的工作条件、同事、工资等比较具体的问题。 如果先问对工资是否满意,随后在对工作满意度作总体判断时工资的权重就可能过大。 一个话题里的问题顺序  在一个话题内安排问题顺序的第二个原则是尽量避免因内容和问题顺序可能产生的偏差。  如果相互间存在某种关系的问题在问卷里紧挨着,对后面问题的回答可能会产生偏差,这种现象称为问题顺序效应。  受问题次序偏差影响最大的是以考察调查结果随时间变化为目的的重复调查,前置问题的变化会影响回答。 一个话题里的问题顺序  一般性或概述性问题在先时,易出现问题顺序效应。  在问题顺序安排中,应尽量避免可能因问题顺序效应导致的偏差。  一种方法是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谈系统。 按随机的问题次序访谈。 但按随机顺序的问题可能会使回答人感到迷惑或难以回答。 (六)问卷的一般格式  不适当的格式会造成答案的遗漏、混淆,甚至导致研究对象拒绝回答问题的后果。  问卷应当整齐清楚,每一问题后要留有足够的填写空间。  将几个问题写在一行中会使人忽略后面的问题。  简化的提问容易引起误解。  人们并不喜欢页数虽少但第一页费了他过多时间的问卷,反而喜欢初看页数不少但轻而易举就填完了第一页的问卷。  问卷中要把不同性质的问题隔开,问题用数字标明顺序,对答题方法和符号要作简明的说明。 问卷的一般格式  答案格式 限选式问题最好用括号限定答案的空间,也可要求回答者勾出或圈出他要选择的答案。  先行-后续问题格式 设计先行-后续问题格式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  后续问题要用框子与其他问题隔开;  用箭头将后续问题与先行问题中的适当答案联在一起。 后续问题过长时,可在问卷上注明哪些人可以跳过哪些问题不答。 例: 你已经找到工作了吗。 〔 〕 找到了(请回答问题 25) 〔 〕 没找到(请跳过问题 25,直接问答问题 26) 问题矩阵  当几个问题的答案能够用相同的度量尺度时,可将问题设计为一个矩阵。 例: 对下列各问题请表明你是强烈赞成、赞成、反对、强烈反对或不知道。 序号 问 题 强烈 赞成 赞成 反对 强烈 反对 不知道 a. 本公司应加强管理 〔 〕 〔 〕 〔 〕 〔 〕 〔 〕 b. 应对员工严格考勤 〔 〕 〔 〕 〔 〕 〔 〕 〔 〕 c. 缺勤者应扣发工资 〔 〕 〔 〕 〔 〕 〔 〕 〔 〕 问题矩阵  问题矩阵格式的优点在于:节省空间;回答者能较快答完这类问题;便于对同一矩阵中的几个问题的答案进行比较。  问题矩阵格式的潜在危险是把应当做特殊回答的问题硬套在矩阵里,从而损害了答案的质量。  此外,这种格式可能使某些答问者形成固定的答案模式,尤其是当几个问题很相象时,回答者以为所有的问题都差不多,因此一目十行,对问题做了错误的回答。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避免将相似的问题放在一起,以及将问题设计得简短清楚。 答问指南  无论是自填问卷还是由访员填写的问卷都应当有清楚明白的答问指南。 如 “ 请在括号内划勾 ”等字句。  如果问卷分为几部分,则应在各部分的开始介绍一下这一部分的内容与目的。  尽管限选式问题的各类答案是互不包容的,有时回答者仍会感到合适的答案不只一个。 如果研究者只要求选择其中一项,则应注明 “ 请选择一项最佳答案 ”。 如果要求答问者填写他们认为合适的所有答案,也应另做说明。 (七)检核问卷设计的几个问题 1. 对所有回答人来说,措词是否简单、直接和熟悉; 2. 问题是否清楚而具体;如 “ 企业类型 ” ,可以有多种回答。 3. 所有的问题是否都需要,答案的精确度是否合适; 4. 引导性提问或提示性提问是否合适; (引导性提问要注意避免无根据的假设及引导导致的偏差;提示中不宜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汇。 ) 检核问卷设计的几个问题 5. 问题是否适用于所有的被调查者(可使用过滤问题,跳跃模式和分流问题); 6. 回答是否会受问题风格的影响; 7. 备选答案是否独立、完整、简明(在不缺少应有内容的前提下备选答案应尽量简短); 8. 句子是否通顺。 (八)调查敏感内容的方法  涉及收入、个人隐私、政治态度等内容的问题属敏感话题。 这类问题得到有效回答的基础是访谈人与回答人之间的信任。 在问卷中涉及敏感话题时,应充分地介绍该话题与研究目的的关系,如果能理解需要这方面信息的理由,回答人将更愿意给出真实的答案。  对敏感话题,在措词上要谨慎。 如问收入时用一个范围要比具体数字更好。  对于涉及某些社会上不受欢迎的行为的敏感问题,使用为回答者开脱的措词更易得到有效回答。 调查敏感内容的方法  对于敏感问题得到有效回答的方法还有:  用长问题代替短问题;  用开放式问题代替限选式问题;  使用回答人喜欢的字眼指代要调查的行为;  通过一些 “ 预热 ” 性的材料慢慢引出敏感问题;  将敏感问题嵌入其它相关问题中。  电话访谈使回答人有匿名感,有助于在敏感话题上得到真实报告。  一种敏感问题 的 间接测量技术是投射法。 投射法是通过分析回答者对一些可作多种解释的陈述或对非结构化刺激的反应得出调查结论的一种方法。 调查敏感内容的随机回答技术 随机回答技术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说明:如在派员访谈中,访员给被访人一个装着 70个红色珠子和 30个蓝色珠子的小盒子,小盒子上有一个窗口,将盒子倾斜,会有一个红色或蓝色的珠子出现在窗口。 同时给被访人一张卡片,上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敏感问题(如我曾因酒后驾车被拘留),标有红色标记,另一个是一般问题(如我的生日在下半年),标有蓝色标记。 让回答人自己根据盒子窗口珠子的颜色回答相应的问题。 随机回答技术的重要特征是访谈人不知道回答是否同敏感问题有关,回答人的隐私在调查中可以得到保护。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人群对敏感问题的回答的差别。 三、访问调查  任何问卷调查都要激励回答人给出全面、准确的回答,都要尽量避免来自于迎合社会愿望、从众心理或其它来源的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