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4)社会经济模式  以两种资源配置机制为基础,可以构成两种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模式:  市场经济模式:即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  计划经济模式:即以政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  在同一个社会里,可能同时存在两种资源配置机制,这样就可能出现第三种经济模式,即 “ 混合经济 ” 模式。  但无论是哪一种资源配置机制,也无论是哪一种社会经济模式都需要对以下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做出选择: 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 3.为谁生产。 4. 何时生产。 (四) 资源配置效率  帕累托效率  生产效率  交换效率  X无效率 效率的概念  ( 1)、效率 – 效率是进行资源配置、选择公共商品供给方式、安排公共商品生产者和供给者最主要的标准。 – 效率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通常是指配置效率或帕累托效率 (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 Vilfredo Pareto)给出 )。  ( 2)、 帕累托效率 – 帕累托效率实际上只是一种效率状态的理想模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资源配置的状态并非都具有帕累托效率,但往往存在着这样的变动 ,即在一部分人福利得以改善的同时并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这种变动被称之为帕累托改善。 对此类改善所设置的信条则被称之为帕累托准则。 – 帕累托效率的实现要求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即:生产效率、交换效率。 生产效率  在既定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是效率最基本的内容,而这个意义上的效率就是生产效率。  生产效率的严格定义是:若存在一种生产组合,即在既定生产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不可能在不减少一种产品产出而增加另一种产品的产出,那么这种生产组合便实现了生产效率。  生产效率的实现要求不能有任何资源浪费。 交换效率  生产效率的实现只是意味着运用现有资源生产的产品达到了最大产量,并不能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恰好符合人们的需要。  配置效率要求在实现最大产量的同时,要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即在实现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要实现交换效率。  交换效率的严格定义是:若所进行的交换达到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新增加的交换都不可能在一方获益的同时而不使交换的另一方受损,则这种交换实现了交换效率。 X无效率  X无效率 (Xinefficiency)是与 X效率( Xefficiency)相对应的概念。  X效率是指实际产量达到了既定投入应有的最大产量。  X—无效率,在量度上是指:既定投入应有的最大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的差额。 当存在生产效率时,所有的 X—无效率都应被完全剔除,如果存在 X—无效率就不会出现生产效率,也就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效率。 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 (一)财政支出效益 “所费”和“所得”的关系。  (二)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 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 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内源性效益可分为三个方面: 财政支出总量效益:支出规模与国民经济 财政支出结构效益:支出项目间的组合效益 财政支出项目效益:具体支出项目所产生的效益 四、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 公共支出效益评价存在困难: 性; ; ; 不同的长短期效益  财政支出评价的几种方法: – 1.成本-效益分析法 – 2.成本 —效用分析法 – 3. 因素分析评分法 – 4.最低成本法,也称最低费用选择法 第三节 财政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