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第四水厂二期净配水厂混凝土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cm 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 砂浆或混凝土用铁锹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灌入模,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厚度控制在 60cm 左右。 浇筑时应连续进行,如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在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墙体的施工缝宜设置在板盖下面。 按本工程单层池体的高度,墙壁高度约 3m左右,可 满足施工要求。 (详见附图) 混凝土池壁、柱浇筑振捣方式采用插入式和附着式二种,振捣时做到 : (见附图) 1) 一般振动采用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当采用斜向振捣时要使振动棒与混凝土表面成 40~ 45176。 2) 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拨”,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 墙距离底板 高度设一附着式振动器,每 3m 设一处,每次振捣时间应在 15S 以上。 400 东莞市第四水厂二期净配水厂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汕头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分公司 第 11 页 共 27 页 附着式振捣器水平方向@2~门式架操作平台附着式振捣器操作大样图 插入式振捣器操作大样图附着式振捣器 3) 混凝土分层灌筑时,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长 倍;在振捣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 5cm 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4) 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 20~ 30S,使用高频振动器时,最短不少于 10s,但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5) 振动棒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 每 次移动位置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倍。 6) 振动棒使用时,振动棒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 倍并不宜紧靠模板振动,宜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物。 三、 盖板施工 东莞市第四水厂二期净配水厂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汕头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分公司 第 12 页 共 27 页 对于梁板浇筑,我公司将采用在其他工程已经应用成熟的技术方案 : 结构板二次原浆收面,使结构板上表面平整度、标高等技术指标达到水泥砂浆毛地面的质量目标。 梁板混凝土的浇筑采用输送混凝土为主。 为保证梁板钢筋不受损坏,在钢筋绑扎完后按施组设计要求,搭设人行道及混凝土泵管架。 因为梁板与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浇筑梁板前应 在梁板头加挂钢板网或插入木板。 墙、柱子混凝土将采用塔吊运输混凝土一次到位浇筑,梁板采用泵管运输浇筑。 1) 浇筑方法先将梁根据高度分层浇捣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捣,随着阶梯形的不断延长,则可连接向前推进。 倾倒混凝土的方向应与浇筑方向相反。 2) 当浇筑柱梁及主次梁交叉处的混凝土时,一般钢筋较密集,特别是上部负钢筋又粗又多。 因此,要防止混凝土下料困难,必要时通过监理认可,这一部分可改用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与此同时,振捣棒头可改用小直径振动棒。 3) 梁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分批做坍落度试验 ,以及时调整,并按规定要求留好试块。 梁板混凝土振捣采用平板式,插入式振动器配合比振捣。 4)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① 混凝土浇筑前先检查模板尺寸、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是否正确,钢筋规格、数量、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支架是否稳固等。 ②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垃圾等杂物要清除干净;木模板应浇水加以湿润,但不允许留有积水。 湿润后,模板中接缝缝隙应用胶黏纸封贴,以防漏浆。 ③ 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的自由倾落度一般不宜超过 2m,在竖向结构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 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 下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 ④ 浇筑竖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 50100mm 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⑤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整改完好。 ⑥ 在浇筑与柱墙连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 1~ ,使混凝土获得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以防接缝处出现裂缝。 ⑥ 对于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采用小直径振动棒捣固。 ⑦ 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要分批做混凝土的坍落度的试验,如坍落度 与原规定不符合时,应予调整配合比。 四、 防水混凝土 东莞市第四水厂二期净配水厂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汕头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分公司 第 13 页 共 27 页 基础底板、外墙均为抗渗防水混凝土。 基础底板除已分成好几施工段进行施工,故不留施工缝。 根据要求,底板与隔墙及周边外墙一次整体浇筑至底板顶面施工缝预留凸型缝,施工段与施工段已沉降、伸缩,侧模应做成定型墙厚的 1~ 倍模板,定型中间留橡胶及止水带缝,下面留遇水膨胀胶条位置,预埋泡沫板,二次浇灌砼前拆除泡沫板,再装上遇水膨胀胶条。 防水混凝土施工要点。 (1)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等必须进行检查验收,并做记录,办理隐检手续后方能 浇筑混凝土。 (2) 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混凝土布料杆,确保浇筑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3) 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时间较普通混凝土稍长。 (4) 混凝土应连续运输,连续浇筑。 (5) 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 450mm。 混凝土保持湿润养护, (6) 施工缝的处理要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缝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将原混凝土(强度要达到 以上)表面凿毛,清除浮粒并用高压水冲洗,然后涂刷 1~ 2mm 厚的水泥净浆,随即浇筑混凝土。 养护期不少于 14d。 养护期内要保持外露混凝土表面呈湿润状态。 五、施工 缝处理 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特别是对于水平构件和竖向构件之间无法连续施工,应预先选定适当的位置设置施工缝。 设置施工缝应严格按规定认真对待,如果设置的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当,会引起质量事故。 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水平构件与竖向构件的施工缝施工方法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剪力较小的部位。 对于池体的施工缝设置,水平构件因按设计予留伸缩缝,施工时按流水段一次施工成型,基本上无存在留施工缝的机会。 但是,池板与墙壁之间的施工因工艺原因,必须留施工缝。 施工缝混凝土浇筑:施工缝 处必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 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要剔毛,剔除浮动石子,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润湿,下料时要避免靠近缝边,机械振捣点距缝边 30cm,缝边人工插捣,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 东莞市第四水厂二期净配水厂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汕头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分公司 第 14 页 共 27 页 h :d = 1 :1 . 5池底板予留凹凸槽为墙厚1 / 3预埋 φ 6 钢筋竖向构件预留施工缝大样h :d = 1 :1 . 5夹层板予留凹凸槽为墙厚1 / 3预埋 φ 6 钢筋 模板聚苯乙烯板橡胶止水带伸缩缝接缝示意图 东莞市第四水厂二期净配水厂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汕头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分公司 第 15 页 共 27 页 第四节 砼侧温方法 测温点的布置:测温采用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每组点沿混凝土厚度在底部、中部和表 面均匀布置 3 个测点。 测温要求: 在养护开始阶段,混凝土温升比较快,前 4 d,对混凝土每 2 个小时测温一次,以后对混凝土测温每 4 个小时一次。 混凝土测温控制:混凝土属大面积混凝土,混凝土水化热应引起高度重视。 混凝土温计算:取混凝土入模大气温度 Tj=25_。 通常情况,浇筑 3d,水化温度最大计算龄期 3d 的绝热温度 T3。 T3=[WQ/CP](1em ) 式中 W=水泥量 360m3 Q=每公斤水泥产生水化热取 317kp/kg; C:混凝土比热取 ; P :混凝土密度取 2400kg/m3; e :常数 ; m 为随水泥品种,温度差异系数, m=; 故: T3=[360317/2400](1 )=48_ 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计算: Tmax=Tj+T3ξ; ξ 为不同浇筑厚度,不同岭期降温系数,ξ =。 Tmax=12+48= 54_ 混凝土覆盖后,表面温度 Tb=5425=29_,即满足要求。 底板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混凝土测温工作。 在浇筑混凝土时,在底板范围内埋设测温传感器,传感器分设底板下筋、上筋及中间上中下三个高度,并与钢筋绑牢,引出传感线。 混凝 土初凝后的 20~72h 内,每 2h 测温一次,以后每 4h 一次,持续到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 15_时结束,并随时记录测温数据和大气温度并及时报技术负责人,根据记录随时调整施工方案。 东莞市第四水厂二期净配水厂 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汕头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分公司 第 16 页 共 27 页 第八章 施工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 第一节 主要工序控制措施表 一、人员组织与安排 本项目强调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发挥人在工程施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作用。 坚持培训上岗制度,现场所有管理及操作人员都经过业务知识技能培训,须获得上岗证方可上岗。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每项工作均有专人负责,专人负责质量跟踪。 施工过程中,采 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前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操作者进行培训。 二、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部颁布的现行规范、标准及技术文件组织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 质安员实行现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施工现场有不按设计要求、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施工方案的行为,质安员有权停止现场施工,并勒令其限期整改。 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及主要工序,在施工前编制专题施工方案,用以指导现场施工,提高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