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石油化工公司发展战略浅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所 需 的 各类润滑 材料及其它配套材料 、 建材工业 、 轻工 与 纺织工业 、高速发展的电子工业以及诸多的高新技术产业 都离不开大量石化产品的支撑。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是中国崛起的一部分,是中国近代发展史的一部分。 3邬国英、李为民、单玉华,《石油化工概论》,中国石化出版社, 2020 年第二版, 17 页。 解放前, 在战争动乱、落后挨打的那个年代,我们的石油化工工业一片空白,以百吨为单位的作坊炼油厂,鲜明的表明着旧中国的工业落后和生活苦难。 解放后的 50、 60 年代, 新中国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油化工工业开始有了雏形 ——百万吨级的兰州、玉门、独山子炼油厂和抚顺人造石油厂等一批工厂得以建造,大庆等 一批重大油气田得以发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催化裂化等炼油化工技术得以突破,这一时期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稳定了新中国的经济与国防,结束了百年使用“洋油”的历史,挺直了中国的腰杆。 70 年代, 在中央领导的直接指示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国外先进石化装备、技术的引进与吸收,新建了 18 个大型石油化工工业项目 —— 30 万吨 /年合成氨、 50 万吨 /年的尿素等等,这些以解决人民吃穿用为目标的引进项目对于我国确定随后的对外经济战略具有开创性意义和借鉴作用,它带动了我国石油化工工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80、 90 年代,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石油化工工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通过机制体制改革组建了石油化工“国家队”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化的道路使石油化工工业成为市场经济改革的带头者,同时也成为对外合作开放的探路者。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大发展。 1978 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 从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 领域着手探索 开展对外合作 的道路; 1982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负责实施中国海域石油对外合作; 1983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 石油化工总公司,对炼油、石油化工、化纤企业实行统筹规划 、 统一管理 ; 1988 年,国家成立能源部,撤销石油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这是石油工业 进行“政企分开” 的一次重大变革; 1998 年,国家对石油工业和石化工业实行战略性重组,形成 了 上下游、内外贸、产供销一体化的 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 随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各自 组建的股份公司相继在纽约、伦敦、香港成功上市,进入了国际资本市场 4。 同时,随着炼油、化工、成品油批发零售行业的不断放开,国际资本与民营资本开始大量进 入石油化工产业,一大批民营油企、合资油企、外资油企如雨后春笋开始出现并成长。 目前已形成了以国有 三大石油 石化 公司 为 主导 、其他各类经济体制中小石油化工公司为补充 的石油 化工 产业格局 ,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同时,也通过相互竞争促进效率。 截至 2020 年,我国已 建成 24 个大型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拥有 超过 2 亿吨 /年 原油和超过 1000 亿立方米 /年 天然气的生产能力 ( 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五位,跻身 4《中国石油工业经济若干问题回顾与思考》, 石油工业出版社 , 2020 年第一版, P101。 世界产油大国的行列 ); 建成石油天然气 输送 管道 超过 万公里,实现了西气东输、川气东送、海气登陆 ;并 建立起 了世界级规模 的炼油及石油化工 工业体 系 5。 在科研技术领域,通过 60 多 年 的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 石油工业 科研人员 坚持自主创新,反复探索研究,创建了陆相生油理论、陆相油气藏成藏理论,以及与之配套的勘探开发技术 ;建立了成套炼油化工工艺及装备技术,具备了独立建造千万吨级炼油化工基地的实力,之前全球仅美国具有该实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海外业务已遍及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0 年, 海外权益油气产量达到 7393 万吨油当量 ; 海外合资炼厂加工原油量达到 1055 万吨, 中国石油 产 业的发展正在逐步融入世界 6。 中国大型石油 化工企业概况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经过一系列改革后,形成了一批国有、民营及外资的石油化工企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全产业链一体化的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这三家大型国有石油化工公司在市场中具有领头羊地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是 1998 年由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组成立的国有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它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油气资源占有量居国内公司首位,也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油气生产商,是国内最大的润滑油生产商、第二大炼油、乙烯生产 商,拥有国内最多的原油、天然气管网,是世界第一大石蜡生产商及出口商。 2020 年在世界 50 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 5 位 7。 5 2020 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年报。 6 张家茂 、 王志明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要回顾》, 中国石油报 , 2020 年 9 月。 7 表 2020~ 2020 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 亿元 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净利润 其中:归属母公司 资产总额 股东权益 其中:归属母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 1998 年由原中国石化总公司重组成立的国有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它是中国最大的炼油化工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第二大原油、天然气生产商和供应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炼油生产商,世 界第四大乙烯生产商。 2020 年在世界 50 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 26 位 8。 表 2020~ 2020 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 亿元 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净利润 其中:归属母公司 资产总额 股东权益 其中:归属母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报。 8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 1982 年 , 是 中国第三大国有石油石化公司 ,也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 公司 通过实施资本运营、改革重组、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重大举措, 已 由一家 海上 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 上下游一体化的 大型石油化工 集团 9。 表 2020~ 2020 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要财务 指标 单位:亿元 项目 2020 年 2020 年 2020 年 主营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 净利润 其中:归属母公司 资产总额 股东权益 其中:归属母公司 资料来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年报 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面临环保、减排压力,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 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不断推进,可持续性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同时面临自身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正在着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走上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为此中国制订了“到 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减少40%~45%的目 标”。 9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作为耗能、排放工业大户,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将持续面临着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巨大压力。 具体体现在:一是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资源选择和低碳减排的矛盾日趋激烈,低碳清洁能源在可采量、经济性、适用性等方面尚存在很多问题;二是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缺少高水平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面临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垄断,现有技术体系需要整体创新与变革方能起到战略支撑作用;三是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产品质量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设备投入、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开发导致成本负担 不断加重;四是高能耗、高排放等落后产能的退出将加剧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进一步激化能源供需矛盾。 资源争夺日趋激烈,保供应难度不断加大 爆发于 2020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环境。 由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裂引发的次贷危机 迅速全面演变为全球 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风暴中, 欧美的 大多数 金融机构 都 遭到严重冲击 , 损失惊人, 同时 危机不断从金融业向其他行业、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扩散 ,当年 致使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发展 严重减速。 为应对 这场大萧条以来 “百年一遇” 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一 方面纷纷推出各自的经济刺激方案,同时通力协作,共同对抗 ,并于 2020 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球经济随后开始了艰苦的复苏之路。 但 2020 年随着 “欧债危机”的越演越烈,全球经济再次坠入谷底,“二次探底”在所难免。 目前的形势是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自顾不暇,欧洲债务缠身、束手无策,新兴经济体连带受创,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一片茫然。 在如此宏观经济背景下,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眼前困难重重,亟待应对的几个当前问题如下:一是危机面前各国贸易政策保护主义纷纷抬头,为了使本国企业在危急中更好的生存下来,各国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进行 贸易保护,如技术性壁垒、环境保护性壁垒、征收“碳关税”等等;二是全球需求不断萎缩,在经济萧条、债务危机的阴影笼罩下,化工产品消费需求不断下降,生产过剩问题开始突显,石油化工景气周期处于下行通道,特别对出口型经济国家如中国影响极大;三是带有金融属性的原油期货市场波荡起伏,原油价格从 08 年 150 美元 /桶的历史高位快速跳水至30 美元 /桶,随后又快速回升至 100 美元 /桶上方,其价格已不能反应正常的供求关系,这对大量进口原油的中国极为不利;四是中东地区政治局势不稳、战争阴影笼罩,美国为转嫁国内危机,开始在全球采取咄咄 逼人的态势,短短几年分别在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开辟战场,最近在中东的叙利亚和伊朗又准备动武,这将直接导致原油的供应安全问题;五是海外资源收购风险巨大,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中国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自 2020 年以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收购海外油气资源,但受发达国家制约及自身经验匮乏的限制,海外并购的风险不能有效规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随着石油化工技术日臻成熟,世界石化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石化工业发展更趋快速,为了控制资源、提高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各国石油化 工公司均向上下游一体化方向延伸发展,如壳牌、埃克森美孚等老牌石油公司、中东、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各国国家石油公司,均建立了勘探、开采、炼制、化工、销售一条龙的业务体系;同时,为了降低单位产能投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石化工业则向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为了有利于原料优化配置,综合利用炼厂和石化厂各种中间产品和副产品,减少公用工程系统的投资和费用,全球炼油化工则呈一体化、园区化、基地化发展趋势。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石化产品需求下降,新增产能必将加剧产能过剩率,国外石油化工巨头均将中国市场 看作其最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内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正越演越烈。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面临着全球极具竞争力的国际石油巨头的严峻竞争与挑战。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等工作,但与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仍然存在集约化发展程度偏低,产业布局分散;整体实力欠缺、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增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加剧等方面的矛盾,以及国际化能力欠缺等比较突出的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我国石化企业产品结构单一,初级石化产品比重较高,产品的差异化和功能化程度较低 ,高端石化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严重不足,以上种种问题直接导致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替代产业快速发展,中发展方向面临选择 随着“石油峰值”、“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着眼未来,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020 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 5100 万吨,预计 2020年美国和巴西燃料乙醇产量将分别达到 3950 万吨和 3100 万吨以上; 2020 年全球生物柴油产量 1050 万吨,预计 2020 年欧盟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将达车用燃料总量的10%;南非煤制油能力已达 700 万吨 /年;预计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