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 ,直接提高了物流成本,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 3)国际环境 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世界著名企业如 IBM, British Airways, HewlettPackard, Motorola 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中小企业也努力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很多中小企业通过了 ISO9000 体系标准认证。 国外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们始终围绕质量这个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的主我国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 13 页 (共 28 页) 题,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改善经营,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拓宽质量方面的新领域和潜在方向,从而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 美国是质量管理的发源地,无论是“统计质量管理法”还是“全面质量管理法”都源于美国。 早在 19 世纪 90 年代,美国产业就开始了质量管理,首先是电话系统的质量保证, 经过 一百多年 的发展,美国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思想,形成了以质量控制为重点的美国质量管理模式。 在美国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形成了以下特色: A 质量管理围绕高层领导和质量管理专家来实施,质量经理和质量管理专家在质量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B 将解决质量保证问题的权力分散,各部门在质量经理和专家的指导下分工负责,只有问题比较普遍时才向上 级部门报告。 C 常设管理机构和临时管理机构并存。 除质量促进委员会、可靠性委员会等常设质量管理机构外,美国企业还经常为特定目的设立临时质量管理机构,如福特汽车为生产专用部件而成立的临时工作小组等。 D 美国企业还十分重视质量检验工作,积极改进质检仪器,提高质检人员素质。 在东方,日本形成了 以质量改良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 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它是在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QC 小组这种全民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形式, QC 小组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费根堡姆等质量大 师都曾到日本推动 QC 小组的活动。 到 70 年代末期,日本国内已经发展出了 70 万个 QC 小组,共有 500 多万成员参与了 QC 小组活动,这样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日本更是大力发展全面质量管理,并在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中形成了以质量改良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程度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以质量求生存的重要性”,并自觉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许多中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都十分淡薄,对质量问题极不重视,甚至有些企业 高层也认为质量管理只是质量检测部门的事,过分的依赖质量检验。 这种员工思想意识上的落后状况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漏洞百出的关键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程度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第 14 页(共 28 页) 我国中小企业不仅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 较 低,而且产品的实物质量也是偏低 的。 有相当一部分中小 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低于国家推荐性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 表 1 我国中小企业 质量管理状况调查 质量管理阶段 基本标志 企业比例 一、 质量检验阶段 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检验 31% 二、 质量 控制阶段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 20%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企业在设计、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和 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控制产品质量 35% 四、质量体系阶段 企业按 ISO9000标准建立了质量体系且通过了 ISO9000 质量体系认证 5% 其他 无检验、无质量管理 9% 根据 2020 年国家经贸委对中小企业 质量管理现状 的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阶段。 60%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仍处于 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阶段。 仅有 35%的中小企业 在设计、采购、生产、检验、销售和售后服 务等所有环节控制产品质量,即实施了全面质量管理。 总之 , 我国 中小企业的 全面 质量管理 实施程度 不容乐观。 (四)我国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全面质量管理意识低下 ( 1)中小企业管理者质量意识 不高 在我国,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没有接受正规的全面质量管理的教育或培训,文化程度不高,未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缺乏必要的质量意识,反而追求只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产品质量,认为 高质量的产品固然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从而片面追求产值,忽视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未能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与形象。 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 缺乏质量责任意识,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高层管理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身工作的失误,而是将质量责任推脱给下属,并对其进行一番训斥和责骂。 当下属受到训骂后,又将上级带来的怒火发泄给自己的下属,这样由总经理向下一级一级将质量责任推脱下去,最后承担质量责任 的 只能是一线员工 ,这也证实了踢猫效应的科学性,一线员工心中的怒气无处可发,只好回家将自家的猫狠狠地踢一脚了。 ( 2)中小企业员工质量意识淡薄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忽略了对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 15 页 (共 28 页) 质量在企业中 的重要性 不高。 有的企业没有浓厚的质量文化, 导致员工的质量意识淡薄。 第一,员工的文化程度较低。 就一线员工 来说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其息息相关。 很多 一线员工文化程度较低,一般是初中、高中或中专学历者, 他们中的 大多数并未真正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文件,从内心出发,对质量为何物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认识。 第二,员工未得到良好的激励。 就心理学而言,需要是行为动力的源泉。 我国中小企业员工质量意识的淡薄的深层次原因是质量对其来说并不能带来一定的好处或利益,换句话说,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程度不够,更有甚者,有的中小企业没有一套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这就导致了员 工和管理者之间总是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 当员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自己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激励程度不当,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会将产品 当作 发泄的对象,使产品的质量每况愈下。 第三,员工对企业缺乏忠诚度。 大多数中小企业员工 在进入企业之前,并未深入了解该企业的文化与发展目标。 很多员工与企业只是简单的契约关系,并未签订真正的劳动合同,使得在进入企业的第一天就抱着试试的态度,过着干一天算一天的生活。 他们也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对企业提供给他们的发展空间了解不够,导致员工们在企业里不能找到归属感,对企业缺乏忠诚度,所以也不关心 企业的产品质量。 人力资源不足,缺乏全面质量管理 的专业 人员 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得好:“ 国家的兴盛在于人,国家的灭亡亦在于人,古圣先贤,早有眀训;回顾古来历史,可谓丝毫不爽。 企业经营的成败,不容讳言,与治国同一道理,在于 重视人才。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大资源,与企业相关的任何事务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使用。 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其表现之一就是缺乏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人员。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单一,经营规模小,故人员配置 很难做到专业对口、各司其职。 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 如有的中小企业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是同一人,而一些从事质量管理的员工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更多的是靠人情关系或者领导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片面理解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这些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差,一般只凭以往经验办事,对产品质量标准和质量规章制度方面缺乏深刻理解。 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第 16 页(共 28 页) 忽视质量成本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却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只是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本企业效益的关系。 质量成本是 20 世纪下半叶 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费根鲍姆提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作业质量而发生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或赔偿费用。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仅停留在传统的质量成本管理,即以“产品”为中心,对质量成本的发生本源及其动因缺乏了解。 有的企业往往只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产品设计、研发、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所消耗的大量成本。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图 6 我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我国中小企业质量 管理体系源自总经理办公室高 层管理人员的意识,经过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到质检终止,该过程中不存在质量控制与改进,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制定质量管理方针及措施,也没有清晰的可操作性的权责分配控制架构,不利于其产品质量的提升。 灵活多变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显著特点,但对于质量体系不健全 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许多企业追求眼前利益,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缺乏长远规划,阻碍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 全面质量创新不足 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总数不足 10%,初中以下学历的职工占 60%左右。 质量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大部 分管理人才不愿到中小企业工作,一些优秀人才更青睐于大企业。 创新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中 小 企业创新活动的最主要因素。 此外,中小企业进行全面质量创新需要一定投入,但目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银行贷款主要集中于大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创新的积极性。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创新人才的缺乏和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 只能生搬硬套一些咨询机构或参考其他企业的质量手册,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较少,造成了质量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总经办公室 研发部 代工厂 商 采购部 生产部 质检部 对我国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第 17 页 (共 28 页) 四、对 我国中小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 质量教育,提高质量意识 日本质量管理大师 石川馨曾说:“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质量教育对于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极为重要,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有所提高,必须加强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质量意识,端正其对质量的态度,重新认识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质量意识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掌握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命脉。 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而言,管理者可谓是普通员工的“榜样”。 在心理学中,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管理者的思想意识、言行举止等都对员工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管理 者应率先树立很强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并把这一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作为管理者,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应首先反思自己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并勇于承担质量责任,避免踢猫效应的出现,把质量责任推给无辜的普通员工。 此外,还应经常与 一线技术工人交流,了解产品质量问题,认真听取员工的改进意见,明确企业目前产品质量的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