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汇编上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签名: 日期: 脚手架高度 5m 以下( ) 5~15m( ) 15~30m( ) 30m 以上( ) 详细检查下列项目是否安全,符合要求 栏杆 剪刀撑 梯子 立杆的垫板 横杆 脚手板 立杆 安全通道 扣件 踢脚板 与建筑物连接 其他 备注: 表 12 脚手架准用牌 脚手架名称 脚手架编号 搭建单位 搭建负责人 验收单位 验收负责人 使用单位 使用负责人 承载能力( kN/㎡) 使用期限 延期期限 备注 二安全作业行为 ( 1) 脚手架上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 ( 2) 同一架体上的作业人数一般为 2 人,必须超过 2 人的情况下不得超过 9 人。 ( 3) 安全带必须挂在架体高处,严禁低挂高用。 见图 128。 15 图 1 28 ( 4) 上下脚手架应走人行通道或梯子,严禁登架体。 见图 129。 图 1 29 ( 5) 严禁站在脚 手架的探头板上作业。 见图 130。 图 1 30 ( 6) 严禁在脚手架上探身作业。 ( 7) 严禁在脚手板等上登在木桶、木箱、砖及其他建筑材料等作业。 ( 8) 严禁在架子上退着行走或跨坐在防护横杆上休息。 见图 131。 图 1 31 ( 9) 严禁在脚手架上抛掷工具、物料等。 ( 10) 严禁在脚手板上聚集人员。 ( 11) 架板上应保持清洁,随时清理冰雪、杂物等。 严禁乱堆乱放物料等。 见图 232。 图 1 32 16 ( 12) 遇大雾 、雨、雪天气或 6 级及以上大风时,严禁在脚手架上作业。 第四节 悬空坠落防控 悬空作业是指在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或旨在工作点活动面积小、四边临空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 悬空作业可能发生坠落的人身伤害事件,称为悬空坠落。 发电企业常见的悬空作业场所有吊篮、高空作业车、炉内检修升降平台等。 一、吊篮 吊篮是悬挂机构于建筑物上,提升机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立面升降运行的一种悬挂设备。 它是由悬吊平台、悬挂机构、提升机、安全锁、工作钢 丝绳、安全钢丝绳、电控系统组成。 见图 133。 图 1 33 (一) 安全作业现场 1.吊篮的安全基本要求 ( 1) 必须使用具有吊篮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并有出厂报告。 ( 2) 吊篮平台长度不宜超过 6000mm,并装设防护栏杆。 靠建筑物一侧栏高不应低于800mm,其余侧面栏高均不得低于 1100mm,护栏应能承受 1000N 水平移动的集中载荷。 栏杆底部应装设高 180mm 踢脚板。 见图 134。 图 1 34 ( 3)吊篮门应向内开,并安装有门与吊篮的电气联锁装置。 ( 4)悬臂机构的前、后支架及配重铁必须放在屋顶上,每台吊篮 2 支悬臂,配重应满足吊篮的安全使用要求。 ( 5)吊篮钢丝绳不应与穿墙孔、吊兰的边缘、房檐等棱角相摩擦,其直径应根据计算 17 决定。 吊物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6,吊人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14。 ( 7)吊篮必须装设独立的安全绳,安全绳上必须安装安全锁。 见图 135。 图 1 35 ( 8) 吊篮必须装设上下行程开关和超载保护。 ( 9)电动提升机构应配有两套独立的制动器。 ( 10) 操作装置应安装在吊篮平台上,操作手柄上应有急停按钮。 ( 11)吊兰平台应在明显处标明最大使用荷载。 ( 12)企业必须制定吊篮使用规定,并挂在现场。 ( 13)吊篮上的电气设备必须具有防水措施。 ( 14)超高空作业(如烟囱防腐等)必须装设摄像头监控,覆盖画面应包括吊篮作业面及吊篮承重架的关键部位,保证实时跟踪监控。 见图 136。 图 1 36 2.吊篮检验的基本要求 ( 1) 吊篮安装结束后,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 ( 2)吊篮应作 倍静荷重试验及装载超过工作荷重 10%的动荷重试验,采用等速升降法。 ( 3)吊篮升降试验正常,安全保护装置灵敏、可靠。 ( 4)吊兰检验合格,且出具检验报告后,方准使用。 ( 5)吊篮钢丝绳使用以后每月应至少检查 2 次。 (二)安全作业行为 ( 1)吊篮每天使用前,应核实配重和检查悬挂机构,并空载运行,确认设备正常。 ( 2)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高处作业)人员,严禁在吊篮内高处作业。 ( 3)吊篮内的作业人员必须穿好工作服、防滑鞋。 见图 137。 18 图 1 37 ( 4) 吊篮作业下部区域内应设置警戒线,醒 目处挂有“严禁入内”警示牌,并设专人看护。 见图 138。 图 1 38 ( 5)严禁使用麻绳吊吊篮。 ( 6)吊篮上的操作人员应配置独立于悬吊平台的安全绳,安全带必须挂在安全绳上,严禁挂在吊篮上或升降用的钢丝绳上。 见图 139。 图 1 39 ( 7) 吊篮内一般应 2 人作业,不得单独 1 人作业。 见图 140。 图 1 40 ( 8)作业人员必须在地面上进出吊篮,严禁 空中攀爬吊篮。 见图 141。 图 1 41 19 ( 9) 吊篮内的人员和物料应对称分布,保持平衡,严禁偏载或超载使用。 见图 142。 图 1 42 ( 10)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工具袋,工具、零件、材料等应随手放入袋内。 ( 11)吊篮内严禁使用梯子、凳子、垫脚物等进行作业。 见图 143。 图 1 43 ( 12) 不得将两个或几个吊篮连在一起同时使用。 见图 144。 图 1 44 ( 13)吊篮内焊接作业时,必须对吊篮、钢丝绳进行防护。 严禁用吊篮作为电焊接地线回路。 见图 145。 图 1 45 ( 14)吊篮在正常使用时,严禁使用安全锁制动。 ( 15)吊兰悬空突然停电时,应手动操作吊篮慢慢降落。 严禁认为使用电磁制动器自 20 滑降。 见图 146。 图 1 46 ( 16)严禁使用自制吊篮。 见图 147。 图 1 47 ( 17)严禁采用起重机吊吊篮的方式进行作业。 见图 148。 图 1 48 ( 18)吊篮作业现场的照明不充足时,严禁作业。 ( 19)收工时必须将吊篮降至地面,切断电源。 严禁吊篮高空停放。 见图 149。 图 1 49 ( 20)遇雨雪、大雾、风力达 5 级及以上等恶劣气候时,严禁使用吊兰作业。 见图 150。 21 图 1 50 二、高空作业 高空作业车是指 3m 及以上能够上下举升进行作业的一种车辆。 见图 151。 图 1 51 (一) 安全作业现场 ( 1) 高空作业车的工作斗、工作臂及支腿应有反光安全标识。 ( 2) 高空作业车应配备三角垫木、支腿垫木 4 快。 ( 3) 作业区域内应设置警戒线,并设专人监护。 ( 4) 作业停车位置应选择坚实地面,整车倾斜度不大于 3176。 ,并开启警示闪灯。 ( 5) 作业前应先将支腿伸展到位并放下,并在支腿下电放枕木或钢板垫。 见图 152。 图 1 52 ( 6) 坡道停车时,只能停于 7176。 以内的斜度,拉起手刹,且轮胎下支放三角垫木。 见图 153。 图 1 53 ( 7) 坡道支支腿时,应先支低坡道侧支腿,后支高坡道侧支腿。 收支腿时与此相反。 见图154。 22 图 1 54 (二)作业行为 ( 1) 高空作业车司机必须持有驾驶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 2) 吊装前应先支好支腿、试车,确认设备正常。 ( 3) 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作业时,车体必须可靠接地,并设电气人员监护。 见图 155。 图 1 55 ( 4) 高空作业车的工作斗内不得超过 2 人。 ( 5) 安全带必须挂在工作斗内的安全搭扣上。 见图 156。 图 1 56 ( 6) 工作斗内不得使用梯子、凳子或垫脚物等,不得踩塌在工作斗上作业。 见图 157。 图 1 57 ( 7) 严禁超载使用。 ( 8) 工作结束后必须将工作斗、工作臂复位,收起支腿。 严禁工作斗悬在高空。 ( 9) 遇雨雪、大雾、风力达 5 级及以上等恶劣气候时,严禁作业。 三、炉内升降 平台 炉内升降平台是专为炉膛内检修或检查设备所搭设的升降工作平台(简称炉内平台)。 炉内平台由主平台、提升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电气系统等组成。 (一 )安全作业现场 ( 1)平台框架。 主、副梁应满足承重要求,不得有变形、开焊或开裂,连接螺丝孔不得有扩大变形,且连接紧固。 23 ( 2)主平台。 脚手板应满铺平整,用压板压实;平台临空侧应装设防护栏杆,平台周边装设限位导向轮。 ( 3)提升装置。 1)钢丝绳。 钢丝绳与平台垂直固定,不得与穿孔强、吊兰的边缘、房檐等棱角相摩 擦,距作业点较近的地方应用石棉布等隔绝材料缠绕绑扎,不得扭结使用。 吊物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6,吊人的安全系数不小于 14。 2)导向滑轮必须安装牢固,且滑轮与钢丝绳导向顺畅。 3)钢丝绳与搭好的炉膛脚手架连接应采用不少于 3 个声卡固定牢固。 ( 4)卷扬机。 必须固定在牢固的地锚或建筑物上,固定处耐拉力必须大于设计荷重的 5倍。 钢丝绳端部与滚筒固定牢固,滚筒上钢丝绳的安全圈不少于 5 圈。 并装设防止钢丝绳滑脱滚筒保护装置及安全制动装置。 ( 5)安全保护装置。 1)装设断绳保护器。 2)装设超载保护。 3)装设上下限位器。 4)在炉膛外部的固定端必须引出独立安全绳,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 ( 6)电气设备。 1)电源必须装有自动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容量应满足要求。 2)操作装置应安装在炉内平台上,操作手柄上应有急停按钮。 3)炉内照明必须充足,满足炉内平台作业的要求。 4)炉内平台的电气操作盒必须做好防水措施。 见图 158。 图 1 58 2.炉内平台检验基本要求 ( 1) 炉 内平台搭设结束后,必须经搭设单位、使用单位、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监察部门、总工程师及以上厂级领导进行验收。 必要时应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挂牌使用。 ( 2)炉内平台必须做额定起重量 125%的静载荷试验和 110%的动载荷试验。 ( 3)炉内平台钢丝绳使用以后每月应至少检查 2 次。 (二)安全作业行为 ( 1)炉内平台应由有资质单位搭设,搭设人员应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 2)搭设炉内平台时,严禁上下交叉作业。 见图 159。 24 图 1 59 ( 3) 在炉内平台 上作业时,必须佩带工具袋。 严禁上下抛掷工具或材料,对大件工具、材料应用绳子系牢传递。 见图 图 1 60 ( 4)炉内平台上的作业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 严禁挂在平台上。 见图 161。 图 1 61 ( 5) 在使用炉内平台过程中遇有卡涩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升降,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 6)炉内平台上的作业人数不应超过 9 人,严禁 1 人独自在炉内平台上作业。 ( 7)未经操作人许可,任何人 不得随意进入炉内平台上。 见图 162。 图 1 62 ( 8) 炉内平台上有人作业时,必须设专人监护。 卷扬机处也应设专人监护,且保证通信畅通。 见图 163。 25 图 1 63 ( 9)炉内平台验收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擅自变动其结构,必须变动时应重新履行验收手续。 ( 10)进入炉内平台前,应检查燃烧室大块焦渣情况,及时清除落在平台上的焦渣。 ( 11)炉内平台的操作盒电缆不得拖曳、磨损。 见图 164。 图 1 64 ( 12) 炉内平台使用前必须试车,保证刹车装置、安全装置及个限位器灵敏可靠。 ( 13)炉内平台上堆积材料或物品不得超载,更不得集中堆放。 见图 165。 图 1 65 (14)炉内平台上不得放置检修电源箱、电焊机、氧气和乙炔气瓶等。 见图 166。 图 1 66 26 ( 15)拆除炉内平台时,应按顺序拆除,拆下的材料应随时运出炉膛。 ( 16) 拆除后的炉内平台组组件须做全面检查,对有缺陷、损伤的及时处理,并妥善保管。 第五节 临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