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oh水溶液三效并流加料蒸发装置的设计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下降,所以并流加料不适宜处理随浓度增加而增加较高的物料。 即加热蒸气走向与并流相同,而物料走向则与并流相反。 这种加料的特点是各效中的传热系数较均匀,适于处理黏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料。 即加热蒸气走向与 并流相同,但原料液和完成液则分别从各效 11 中加入和排出。 这种流程适用于处理易结晶物料。 本流程的特点是在各效间兼用并流和逆流加料法。 兼有并、逆流的优点,但是 操作复杂,适于料液粘度随浓度显著增加的场合。 由于本次设计所处理的物料为烧碱溶液,才用一般的并流操作即可。 工艺 流程 图 工艺计算及主体结构计算 三效蒸发工艺计算 三效蒸发器设计流程 用试差法求解的具体计算采取以下步骤: 设各效蒸发量 W1 ,W2,…和各效压力 p1, p2,…为初值。 各效蒸发量的初值可按各效蒸发量相等的 原则确定,也可以根据具体蒸发过程的经验数据确定。 各效的操作压力可按各效压差相等计算,即取相邻两效间的压差相等计算。 根据各效蒸发量的初值,应用物料衡算就确定各效溶液溶液浓度 xi。 根据各效压力的初设值与计算出的溶液浓度 xi,确定各效的温度差损失Δ i和溶液沸点 Ti。 应用热量衡算,解出加热蒸汽用量 D 与各效蒸发量 W1 ,W2,…。 应用传热速率方程式,计算各效所需的传热面积 Ai。 检验各效蒸发量的计算值和初设值是否相等,各效传热面积是否相等,如果不相等,重设初值,重新计算。 一、 物料衡算 第一效,设 溶质在蒸发过 程中不挥发,且蒸发过程是个定态过程,单位时间进入和离开蒸发器的量相等,即 110 )(x xWFF 水分蒸发量: )1( 10xxFW 12 完成液的浓度: 101 WFFxx 式中: F — 原料液量, kg/h; W — 蒸发水量, kg/h; 0w — 原料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数; 1w — 完成液中溶质的浓度,质量分数。 第二效,同第一效, 22111)()x( xWWFWF 完成液的浓度: 2112 )( WWF xWFx 二、 热量衡算 第一效, 对蒸发器作热量衡算, 当加热蒸汽在饱和温度下排出时, )( 01039。 1111 TTFcrWrD 即 39。 1 010111 )(r TTFcrDW 式中 D — 加热蒸汽消耗量, kg/h; r — 加热蒸汽的 冷凝热 , J/kg; 39。 — 水的汽化热 , J/kg ; 0c — 原料液的 平均质量热容 , J/( kg K) ; T— 温度,(℃) 考虑到稀释热和热损失,需要引入热利用系数η,则: 39。 1 010111 )(r TTFcrDW η 1 溶液稀释热越大,η越小,对于 NaOH 溶液,可以利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η = x 13 其中Δ x 为溶液在蒸发器中浓度的增高值,以质量分数表示。 第二效,同第一效, )()( 121139。 2239。 11 TTcWFrWrW 39。 2 011039。 12))((1 r TTcWFcrWW W η 2 三、 传热速率方程 第一效, )( 111111 TTAKrDQ s 第二效, )( 22,2239。 112 TTAKrW s 其中 sT 为热蒸汽的冷凝温度, 2,sT 为来自第一效的二次蒸汽在第二效的冷凝温度, )( 39。 39。 39。 39。 39。 39。 12, Ts 四、 传热面积计算 miii TK QA 其中, K为蒸发器的加热室传热系数, mT 为加热室两侧的平均温差。 Q 为蒸发器加热室的传热速率,称为蒸发器的热负荷,根据加热室的热量衡算求得,如果忽略加热室的热损失,则 Q即为加热蒸汽冷凝放出的热量。 DrhHDQ cs )( 设计计算 总蒸发量: F= 104 吨 /年 = 104247。 330247。 24=3157kg/h 14 ) (3157)1(10 xxFW 因并流加料,蒸发中无额外蒸汽引出,可设 W 1: W 2: W 3= :: W=W 1+W 2+W 3= 1 解得: W 1= = W 2= = W 3= = 861kg/h 完成液的浓度 : 101 WF Fxx 2102 WWF Fxx x 设各效间压强降相等,则总压强为: = kkPa 各效间的平均压强差为 i = kPa 于是二次蒸汽压强: kPakPakPa17739。 339。 239。 1 各效的二次蒸汽压强,从书中查的相应的二次蒸汽温度和比汽化焓列于下表中: 15 4 效数 参数 1 2 3 二次蒸汽压强 39。 i , kPa 177 二次蒸汽温度 39。 i , ℃ (即下一效加热蒸汽温度) 二次蒸汽的比汽化焓 39。 ir ,kj/kg(即下一效加热蒸汽的比汽化焓 ) 2155 2215 2370 (1)各效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39。 根据各效的二次蒸汽温度 39。 i (亦即相同压强下水的沸点)和各效完成液的浓度 ix ,由 NaOH 水溶液的杜林线图查的各效溶液的沸点 iAt, 分别为 : 1,At = ℃ 2,At = ℃ 3,At = ℃ 则各效由于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为 39。 1 = 1,At 39。 1T = = ℃ 39。 2 = 2,At 39。 2T = = ℃ 39。 3 = 3,At 39。 3T = = ℃ 所以 = + + = ℃ (2)各效由于溶液静压强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39。 根据 m = 239。 gl 16 得 1,m = 339 103+2 = 346 103Pa= 346kPa 2,m = 178 103+2 = 186 103 Pa= 186kPa 3,m = 15 103+2 = 24 103 Pa= 24kPa 根据各效溶液的平均压强,由书中查得对应的饱和温度为: 1,mT = ℃ 2,mT = ℃ 3,mT = ℃ 从而得 39。 1 = 1,mT 39。 1T = = ℃ 39。 2 = 2,mT 39。 2T = = ℃ 39。 3 = 3,mT 39。 3T = = ℃ 所以 39。 39。 = 39。 1 + 39。 2 + 39。 3 = + + = ℃ ( 3)由于流体阻力产生压强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根据经验取 39。 39。 1 = 39。 39。 2 = 39。 39。 3 = 1℃ 所以 39。 39。 39。 = 39。 39。 1 + 39。 39。 2 + 39。 39。 3 = 3℃ ( 4)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有效总温度差 溶液的沸点 1t = 39。 1T + 1 = + + + 1= ℃ 2t = 39。 2T + 2 = + + + 1= ℃ 3t = 39。 3T + 3 = + + + 1= ℃ 有效总温度差 17 t = 39。 1 kTT =( ) ( + + 3) = 48℃ 第一效:根据热量衡算式 沸点加。naoh水溶液三效并流加料蒸发装置的设计_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容放电可在输出电容并上 601Ω大功率电阻。 另外这组直流电还要传给 LM782 LM7924 来获得177。 24 V。 万一输入端短路,大电容放电会使稳压块由于反电流冲击而损坏,加两个二极管可使反相电流流向输入端起到保护作用。 (如图 21 所示) 图 2— 1 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仿真 如图 22所示 :输出电压 Vo=24V, 得到要求直流稳压电源。 图 22 输出电压
负载电流超过过载电流整定标称值 1 . 1 倍时报警,并开始实施反时限延时。 负载电流超过整定值的倍数越大,动作延时越短。 过载延时整定分档可调。 分为: 1 、 2 、 3 、 4 档。 档位越小延时时间越短。 过载电流与延时时间的反时限特性符合下表一: 表一:过载反时限表 延时时间 过流电流 整 定 位 置 l 2 3 4 Ie ∞ ∞ ∞ ∞ Ie 40〃 一 60〃 60〃 一 2 39
化妆品 包装 袋的设计 商品 包装 袋的设计理念于化妆品 瓶子的设计是一样的,在主色上有些变化,因为是化妆品的外包装设计 ,从侧面传达了产品的功能可使肌肤变得如水一样透润、清爽。 先看下效果图吧 14 图 512 包装 袋最终效果 制作步骤如下: 设计 包装 袋的正面 新建宽度为“ 12”厘米,高度为“ ”厘米,分辨率为“ 120”像素 /英寸,颜色为“ RGB 模式”,背景内容为“白色”的文件
save s1 A B %将 A、 B 保存到文件 中 clear %清除当前工作空间中的所有变量 load s1 %装入文件 的内容到数组 A,B 中 MATLAB 程序设计与优化函数的应用 _讲稿 11 A %显示 A的内容 A = 1 4 7 2 5 8 B %显示 B 的内容 B = 2 4 6 8 【 例 】 通过 office 建立一个文件 F:\,内容为: 1 2 3 45 6 7
否能够解决,通过对学校的一些管理软件的调研分析,做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 以班级为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 此系统,使学生信息的管理更加准确 、 安全和快捷。 该项目开发的软件为班级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软件。 该软件是在 学生人数剧增, 学 生信息呈爆炸性增长的前提下, 学 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的自动化与准确化的要求日益强烈的背景下构思出来的。 软件设计 完成后可用于所有教育 学校 、 学院等
料 : 煤粉 燃 煤 量: 1200~ 1800kg/h 手动控制风煤 比,调节骨料温度。 3 热骨料提升与筛选设备 A. 热骨料提升机 型 号: TH400 型 型 式 : 垂直提升 提升高度: 额定生产能力 : 140 t/h 电机 ,减速机 : 11 kW B. 振动筛 型 式 : 四 层两 段式筛面,双 振动 电机 L B1500 型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福建 XX 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