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厂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东侧修建截洪沟并与垃圾填埋场的截洪沟相连。 堆肥厂截洪沟外修建挡土墙。 本工程场地外侧雨水汇入截洪沟内排出。 堆肥厂的场地标高根据地形设计为45m 左右。 厂区总平面布置见图 22。 “九华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厂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6 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厂址三面环山,厂区南界距公路 150m,公路西面为九华河,工程选址所在地原有一所敬老院、一 户农民住宅和护林人员居住场所,其余均为山坡杂木林地,场址周围 500m 范围内无其他居民居住区和人畜供水点。 项目征地后需对现有人员和房屋动迁。 主要工艺方法 该垃圾处理厂采用堆肥+卫生填埋的综合处理工艺。 主要处理流程见图 23。 ( 1)堆肥工艺流程 堆肥采用间歇式动态发酵工艺,将垃圾高温好氧发酵。 生活垃圾由垃圾运输车运入场内后,倾入集料车间集料坑内,渗滤液进入集水池,用于一次发酵时回喷。 集料坑中的垃圾首先通过人工分选和筛选,分出可回收物回收,筛上物送去填埋;筛下物经过 破碎、搅拌后送到一次发酵场,堆成条垛,定期喷水(取自集水池),一次发酵采用强制通风,发酵周期 5 天,达到无害化后,经过二次筛分,筛下物送入二次发酵场,筛上物送去卫生填埋,二次发酵周期 15 天,基本已腐熟,成为粗肥。 经三次筛分,进一步去除前处理中未处理掉的塑料、玻璃、金属和小石块后,即成为精肥。 工艺流程见图 24。 初步分选 筛 分 堆 肥 筛 分 垃 圾 可利用物回收 砖、水泥等硬块 筛上物 筛上物 卫生填埋 渗滤液 初步处理 送城市污水处理厂 成 品 图 23 垃圾处理主要流程示意图 堆 肥 电磁除铁 集料坑 人工分选 破 袋 人工分选 渗滤液 集水池 大块、硬物 填 埋 金 属 回 收 园振筛 布 料 二次发酵 滚筒筛 二次发酵 生活垃圾 喷 药 喷 药 渗滤液回喷 鼓 风 可利用物回收 “九华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厂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7 ( 2)卫生填埋 ①填埋类型和方式 根据场址位于山沟的地理条件和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199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20)等要求,本工程选择山地填埋型准好氧性卫生填埋。 ② 填埋工艺流程 填埋场采用分层摊铺、往返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填埋工艺,垃圾经地磅房计量后,通过作业平台和临时通道进入填埋单元作业点卸车,填埋作业实行单元分层作业,按先后次序循环进行,每单元大小一般以一日一层作业量计算,填埋物划分为近似矩形网格,每层垃圾约厚 分 34个碾压小层,每个碾压小层厚 ~。 经推土机、装载机推铺,压实机压实后,每层约 ,压实密度控制在 ~,最后进行日覆盖,日覆盖厚度为 15~20cm,并再次压实。 在填埋作业的同时还要对部分回收的垃圾或临时堆放的垃圾、填埋机械、填埋区进行不定期的喷药,以消毒、灭虫,减少和杜绝蚊蝇、昆虫的孳生。 填埋完成后的垃圾堆体的坡度总坡度不大于 1/4,水平顶面坡度大于或等于 2%以利排水,垃圾 升高 10m 设一 4m 宽平台,两级平台间以斜坡连接,坡度为 1∶ 3,最终封场标高为 45m。 填埋工艺流程见图 25。 垃圾厂主体工程及配套工程 垃圾处理厂工程主要包括: ( 1)主体工程 ①场区道路②堆肥厂③堆肥臭气脱除系统④渗滤液导排与处理系统⑤填埋气导排与处置系统 ⑥浅层地下水导排及防洪系统 ⑦场外径流截排设施⑧场内径流截排设施 ⑨ 填埋场底部防渗系统 ⑩ 垃圾坝等。 ( 2)主要附属配套工程 ① 综 合楼 ② 垃圾 转运 站 ③给 排水 ④ 机修 车间 ⑤ 覆土 备料 场地 ⑥供电 ⑦自动控制和仪表系统⑧电信系统⑨绿化⑩化验室 进厂道路 等。 交通、水电工程 ( 1)交通 垃圾处理厂距九华山风景区柯村新区边界约 5km,距五溪镇约 2km。 垃圾厂西南界临五九公路,交通方便。 本工程拟修建约 300m 长的进厂道路,垃圾由堆肥厂附近的厂前区进入厂内。 ( 2)供电 垃圾处理厂拟从庙前镇 35kV 变电所引 接一回 10kV 电源。 本厂设置11 “九华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厂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8 10/ 变电所,工程总装机容量 460kW。 9 座垃圾转运站的 380V 进线电源就近引接。 综上所述,电源能满足本工程要求。 ( 3)给排水 ①给水 本工程用水包括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生活用水、浇洒用水、冲洗水等。 日常用水量约 20m3/d。 采用地潜层地下水作水源,在垃圾处理厂附近的九华河设置大口井,由潜水泵加压送至厂区,净化处理后做生活用水。 ②排水 生产、生活污水和渗滤液由管道接入渗滤液处理站,除部分用作堆肥回喷用水外,剩余废水处理达到 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 制标准》垃圾渗滤液排放三级标准后,送柯村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定编 40 人,其中管理服务人员 3 人,生产和辅助人员 30 人,后勤、服务人员 7 人。 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布置在厂区的西部,主要包括办公楼、宿舍、食堂和浴室等。 项目投资 建设项目总投资 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亚行贷款。 征迁和安置计划 具体情况见表 21,具体拆迁位置见图 22。 表 21 征迁安置情况 拆迁面积 安置计划 征 地 农户、看林所 150m2 一户农户安置在拆迁安 置区,敬老院 25人、看林所人员 2 人,归庙前镇安置。 敬老院 1000m2 合 计 1150m2 30 人 47556m2 所需费用 23 万元 710 万元 费用来源 前期经费 主 要工程内容 场地平整 清除场地内所有的植物和坡集物,并使山坡形成相对的整体坡度,极少部位低洼处采用原土回填并夯实,夯实密度应大于 ;平整开挖顺序自上而下进行。 厂区平整应消除高于坡面的岩头及棱角,使坡面大致平整。 道路 ( 1)外部运输道路 五溪 九华山公路东侧有一天然入口可通往垃圾 场,拟建工程利用该通道修建一条垃圾入场专用道路,长约 300m ,道路比较隐蔽,不影响景观。 具体情况见图 22。 ( 2)内部道路 厂内主要道路设计采用露天矿山三级道路标准设计,双车道。 路面结构为砼路面。 临时单车道沿库区边缘铺设,泥结碎石路面坡度随填埋高度的增高而提高,控制在 4%以内。 为满足垃圾填埋作业逐层向上堆置的工艺要求,设计每隔 5 米高程抬高运输支线,以使所有垃圾运输车和库区作业车辆均能经由进场道路和与其连接的库区边缘支线进入填埋作业区。 “九华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厂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9 堆肥车间 ( 1)堆肥车间包括进料厂分选工段、一次发酵工段 、二次发酵工段、成品堆肥工段和污水泵房等。 车间内设有排风系统,以保证轻微的负压状态,以减少气味以无组织排放的方式溢出室外,保证车间内良好的工作环境。 ( 2)堆肥臭气脱除系统 根据现场条件,使用一套脱臭设备,采用吸附法、氧化法或土壤氧化法等方法中的一种,处理堆肥工艺产生的臭气。 垃圾填埋场 ( 1)填埋场底部防渗系统 根据填埋场地的地质勘探报告,本填埋场底的渗透系数达不到规范( GB168891997)中规定的 K< 10- 7cm/s 的要求。 本工程拟采用人工水平防渗。 防渗材料采用 HDPE 防渗膜,膜厚 ,场底防渗及导流系统结构从下至上为 300mm 厚粘土压实, HDPE 膜、土工布、 HDPE 排水网、土工布、 300mm 厚 φ 16mm- 32mm 导流层、 200mm 厚φ 2mm- 6mm 粗砂过滤层,具体见图 26。 ( 2) 垃圾坝和垂直防渗 坝体工程是保证填埋场垃圾堆体稳定的关键设施。 主坝长 93m、最大坝高 13m,副坝长 26m、最大坝高 7m,库内坡度 1∶ ,库外坡 1∶ 2,坝顶设 3m 宽道路。 根据库容计算要求,坝体采用碾压式土坝(匀质坝)做法。 坝体材料就地取材,为保证较小渗透性,施工及备料应控制砾石含量、干容重及含水 率。 由于防渗的要求,考虑本场地为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出口处做两道土坝可垂直防渗,并为排出排洪沟的雨水,设计钢筋混凝土涵洞通过土坝。 ( 3)排水系统 ① 清污分流 为减少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量,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本工程采用清污分流措施有: a.场外径流截排设施 本工程拟建场地位于一座“ U”形山沟中。 场地标高为 33m- 50m,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之势。 在垃圾填埋场终场标高(据地形标高 45m)以上 2m 处修建截洪沟,自副坝至主坝利用原有水沟修建泄洪盖板沟。 堆肥厂北侧和东侧修建截洪沟并与垃圾填埋场的截洪沟相连, 堆肥厂截洪沟外修建挡土墙。 本工程场地外侧雨水汇入截洪沟内排出,排往自然排放沟。 雨水流向和截洪沟位置见图 22。 b.场内径流截排设施 包括填埋平台面排水设施 ,在约 39m 标高处设置排洪沟,用以导排进入库区内的地表径流,减少渗入垃圾的水量。 库区内雨水收集系统平面布置见图 27。 c.浅层地下水导排及防洪系统 根据填埋场的地形标高,本填埋场的地势东高西低,下雨时的雨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将顺着山坡向下,最后汇集在谷底,流向垃圾坝。 为了拦截未被垃圾污染的雨水,在填埋的垃圾前将雨水截流,在填埋场的底部(防渗膜的下面 )设置雨水管,雨水经雨水口流入雨水管,穿过垃圾“九华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厂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坝流出填埋场。 在防渗层下设置导流层,避免地下水侵入垃圾填埋体。 ② 渗滤液收集与导排系统 渗滤液收集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场底排渗盲沟、场底导流层、垃圾覆盖后的过渡性环库截洪沟及 防渗膜锚固平台边沟。 具体位置见图 27。 为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在场底平整压实后形成约 %的纵横坡度。 在其上面铺设 厚 HDPE 防渗膜衬里,从低处延伸,每延长 1m 向低位方向回折 15cm 作折叠节,以备局部下沉拉伸。 防渗膜之上铺设排水网,排水网上再设一层土工布,其上再铺 300mm 厚 的鹅卵石,作为导流层,大石在下,小石在上。 在导流层最低部位修建渗滤液收集渠,经渠收集后,流入渗滤液调节池( 2400m3)。 经初步 处理,达到 GB168891997《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垃圾渗滤液排放三级标准后,送柯村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③渗滤液处理工程 渗滤液处理工程见工程分析中的有关部分,渗滤液处理还应包括堆肥车间集水池中的污水和生活、管理区的生活污水。 ( 4)填埋废气收集及排放系统 为了控制和迁移填埋场内发酵产生的填埋气体,设置气体导排系统,采用竖井导排方式。 导气石笼(兼排渗滤液)竖井直径约 ,井纵横间距约 20m 至 30m。 在石笼中间设置 DN200m 的 HDPE 导气花管,管壁上设多孔眼,在施工中用卵石掩护,以保证透气性。 从而控制气体横向迁移,导气总管露出场顶表面,收集的气体扩散排放或点燃。 具体布置见图 28。 自控和仪表 自动控制总体方案:设置便于对全厂生产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 采用带操作站的 PLC 对垃圾处理各生产单元过程参数、电气参数及机泵运行状况进行监视、控制、联锁和报警;对系统内报警事件和各类报告、报表进行打印输出。 全厂控制系统采用 PLC 系统,主要硬件配置如下:二台操作站、二台 打印机及二个 PLC 控制站。 另外在控制室设一块模拟屏(约 179。 4m),对垃圾处理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模拟显示。 电信 全厂电信设施包括:厂区内电话配线及电话综合网络、无线对讲电话系统、工业电视系统。 化验室 在综合楼内设置分析化验间,面积 40m2,承担渗滤液、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 封场工程 当填埋场服务期满后,为美化场区景观和后续利用创造条件,设计拟作如下封场处理: ( 1)在最终的垃圾表面(包括坡面和顶面)防渗层从下至上为:合成膨润土 7mm、 厚 HDPE 防渗膜、 400g/m2 土工布、 d20mm~ d30mm卵石疏水层 300mm、 300g/m2 土工布、 1000mm 厚回填土(包括 35cm 厚的营养土)植被绿化; “九华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垃圾处理厂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 2)对封场后垃圾堆体可能出现因局部沉降引起的陷落、裂隙等也将作及时的处理; ( 3)保留导气、排渗及其处理设施,待确定达到安全期为止; ( 4)达到安全期的填埋场初步考虑采取以恢复场区生态为主的植被恢复措施,并就近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合理进行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种植。 覆土备料场地 该垃圾填埋场垃圾层需覆盖土方约 万立方米,终场覆土需 1 万立方米,垃 圾坝(土坝)需土方量 万立方米,合计约需土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