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场址森林经理学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② 用每公顷生长量 = = m3 单木生长率法:①用生长率求 =% 1387190= m3 ② 用每公顷生长量 = = m3 枯损率 各树种的枯损率见下表: 树种 枯损率( %) 树种 枯损率( %) 株数 材积 株数 材积 红松 云杉 冷杉 椴树 白桦 水、胡、黄 枫桦 榆树 山杨 色木 以上数据系根据 1974 年在凉水实验林场用模拟样地法进行森林清查时,在 51 个小班中的 1530 个样地内的 11713 株样木调查资料中取得,因未分出枯损年代,故枯损率只能说明当前总得枯损情况。 如用各树种枯损材积加权平均估算,则林场主要树种总的平均枯损率为 %。 查各树种 的枯立木的枯损年代,以 5 年预估,则各主要树种年平均枯损率为 %。 林场每年净生长率为 =%。 ( 四 )经济条件 林 场所在地区居民较多,交通较方便,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时,劳动力不难解决。 本地区为佳木斯造纸厂的原材供应基地之一,生产的云、冷杉木材基本供应造纸厂。 生产的各种木材产品都有销路,大枝桠作林场居民烧材,小规格材与等外材供林场的小型加工厂加工成各种木制品。 森林经理学设计说明书 林学 103班 刘欢欢 10 ( 五 )过去经营状况 本次调查数据为 1974年与 1956的调查数据对比,发现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 %增长到 %;人工林面积由原来的 公顷激增为 公顷,为发展速生丰产,永续经营利用,教学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天然林的面积比原来的增加 公顷,由于森林经营利用活动的开展及林场的发展,农业用地面积从前调查的增加到,给林场全面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956 年 到 1980 年林场以出材与人工造林作为主要任务, 1980 年经林业部批准划定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后, 林场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的开展多种经营,立足山川河流、森林景观、野生动物等旅游资源为主,适度谨慎的开展生态旅游,目前已发展为 AAAA 级旅游景区,增强了自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森林资源特点 (一) 检查调查材料 调查材料见附录二:设计地区的森林调查因子一览表及林班调查簿统计表。 经检查各栏填写均正确,并补充完未填项。 地类根据原来的要求(林分郁闭度 时应属疏林地)来确定出疏林地。 并根据附录一:主要树种龄组划分表来确定各小班优势树种的龄组。 根据表中所给的每公顷蓄积 *小班面积,得到小班蓄积量。 计算结果见附录二。 调查簿的数据更正 将小班调查卡片整理成册,即调查簿。 调查簿是森林经理调查 (二类调查 )最基本的成果之一,也是设计的原始资料之一。 调查簿包括调查簿封面(附录 1)和小班调查因子一览表。 根据调查簿进行森林资源的统计和分析,并设计经营措施。 如果调查簿有错误,将影响后续统计、分析和一系列的设计成果。 因此,在使用调查簿数据之前,必须对调查簿进行仔细检查与整理。 检查、整理调查簿时应注意以下各项: ( 1)调查簿中各栏的填写是否正确,有无缺项及错误不清之处; ( 2)小班(细班)株数和蓄积量计算是否正确; ( 3)小班(细班)林分蓄积量不应包括疏林地与散生木的蓄积量; 森林经理学设计说明书 林学 103班 刘欢欢 11 ( 4)郁闭度用十分法表示。 有林地(包括毛竹林)小班取一位小数,疏林地小班取二位小数。 灌木林、杂竹林覆盖度用百分数表示,取整数; ( 5)各小班地类确定是否正确; ( 6)复层林的小班蓄积量应分别林层计算; ( 7)汇总各小班的材料,之后对调查簿封面(附录 2)进行统计、填写。 龄组的划分 按上述 1~6点要求检查小班调查因子一览表,并按主要树种不同对有林地小班(细班)的龄级进行龄组(幼、中、近、成、过)划分。 (二) 森林资源统计与分析 各类 森林资源统计表 为了掌握调查地区的森林资源特点,需要编制各类森林资源统计表,包括: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林种统计表、乔木林面积蓄积按龄组统计表、用材林面积蓄积按龄级统计表、经济林统计表、竹林统计表、灌木林统计表、乔木树种面积蓄积统计表(附录)。 其中,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 林木绿化率=有林地、灌木林和四旁树占地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率。 从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中分析出 8 林班与 17林班的森林覆盖率均为 95%, 12 林班为 99%, 13林班为 99%,调查的 1 1 17 林班的总计土地面积为 870ha,其中 为天然林, 为人工林,无林地有 ,非林地为 ,所得出的总体森林覆盖率为 98%,天然林 5 大部分生长力都较好。 各优势树种平均调查因子计算 在商品林或公益林中,各优势树种的统计数据是分析鉴定森林资源、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确定主伐量的重要材料。 因此,需要分别商品林和公益林,对各优势树种,按龄级、地位级、郁 闭度、自然度等调查因子统计汇总,计算平均调查因子。 从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表分析, 8 林班面积 ,总蓄积量为 38604m179。 其中人工落叶松、红松、云冷杉占地面积较大,天然红松的蓄积量最高。 天然落叶松属于疏林,过熟林所占面积最大,蓄积量也是最大。 12 林班总面积 ,蓄积量 42231m179。 ,包括天然红松,云冷杉,软阔三类型的优势树种,红松占地面积较大,蓄积量也森林经理学设计说明书 林学 103班 刘欢欢 12 是最高。 过熟林偏多。 13 林班总面积 ,蓄积 43183m179。 ,云冷杉占的面积最大为 ,而红松蓄积量最高为 21550m179。 , 本林班中龄林偏多,正处于生长高峰期。 17 林班总面积 ,总蓄积 41555m179。 ,红松占多数,且多为过熟林。 综上所述,所调查林班中多为红松,蓄积量较大,过熟林较多,且还有部分疏林地有待造林。 编制林班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与各类蓄积量统计表 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见附表 1。 编制大龄级表 以 红松为优势 树种 ,编制好的 大龄级表见附表 2 平均年龄的计算 从 大龄级表 分析可知:人工落叶松只有 8 林班有,且均为Ⅲ龄级,蓄积量达 4720m179。 ,天然落叶松也只存在于 8 林班,为Ⅹ龄级。 人工落叶松也只有 8 林班有,为Ⅱ龄级,面积为 41ha,蓄积为 3280m179。 ,天然红松林在 4 个林班共占地 420ha,蓄积 102075m179。 , 蓄积最大出现在Ⅸ龄级。 云冷杉共占地 ,蓄积为 44317m179。 ,蓄积最大在Ⅴ龄级,软阔共占地 ,蓄积为 9201m179。 ,最大值也出现在。 表 21 人工落叶松平均年龄计算 龄级平均年龄( a) 龄级平均年龄 龄级面积 (s) a*s 龄级平均年龄( a) Ⅲ 25 930 25 合计 930 表 22 天然落叶松平均年龄计算 龄级平均年龄( a) 龄级平均年龄 龄级面积 (s) a*s 龄级平均年龄( a) Ⅹ 200 1980 200 合计 1980 表 23 人工红松平均年龄计算 龄级平均年龄( a) 龄级平均年龄 龄级面积 (s) a*s 龄级平均年龄( a) Ⅱ 25 41 1025 25 合计 41 1025 表 24 天然红松平均年龄计算 森林经理学设计说明书 林学 103班 刘欢欢 13 龄级 龄级平均年龄 龄级面积 a*s 平均年龄计算公式 Ⅱ 30 519 A=∑𝑎∗ 𝑠/∑𝑠 = =136(年 ) Ⅲ 50 2835 Ⅳ 70 3801 Ⅴ 90 810 Ⅵ 110 1320 Ⅶ 130 260 Ⅷ 150 30 4500 Ⅸ 180 40086 Ⅹ 190 3040 合计 420 57171 表 25 云冷杉平均年龄计算 龄级 龄级平均年龄 龄级面积 a*s 平均年龄计算公式 Ⅱ 30 756 A=∑𝑎∗ 𝑠/∑𝑠 = =58(年 ) Ⅲ 50 2230 Ⅳ 70 3416 Ⅴ 90 8037 Ⅵ 110 1100 Ⅶ 130 650 Ⅸ 175 合计 表 25 云冷杉平均年龄计算 龄级 龄级平均年龄 龄级面积 a*s 平均年龄计算公式 Ⅱ 30 756 A=∑𝑎∗ 𝑠/∑𝑠 = =84(年 ) Ⅲ 50 2230 Ⅳ 70 3416 森林经理学设计说明书 林学 103班 刘欢欢 14 Ⅴ 90 8037 Ⅵ 110 1100 Ⅶ 130 650 Ⅸ 175 合计 表 26 软阔平均年龄计算 龄级 龄级平均年龄 龄级面积 a*s 平均年龄计算公式 Ⅱ 15 A=∑𝑎∗ 𝑠/∑𝑠 = =58(年 ) Ⅴ 45 55 2475 Ⅶ 65 Ⅹ 100 2050 合计 4732 如上表计算,得出不同优势种的平均年龄,发现人工落叶松平均年龄处于中龄林阶段,天然落叶松林为过熟林,人工红松还处于幼龄林阶段,天然红松林处于成熟林阶段, 云冷杉平均在中龄林,软阔多为近熟林阶段。 平均地位级 首先,统计出优势树种各地位级的面积。 然后,以加权平均法求得平均地位级。 地位级 Ⅰ Ⅱ Ⅲ Ⅳ 平均地位级 代表数字 1 2 3 4 面积 0 平均郁闭度 以面积加权平均法求优势树种的平均郁闭度(次林层郁闭度加入主林层郁闭度中计算) 郁闭度 平均 面积 7 0 7 16 0 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平均生长量和平均每公顷生长量的计算 以优势树种各龄级的有林地面积除其蓄积量即得该优势树种及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各龄级的总蓄积被平均年龄除即得平均生长量,然后各龄级的平均生长量相加即得优势树种的总平均生长量。 优势树种及各龄级的平均生长量被优势树种及各龄级的面积除即为平均每公顷生长量。 森林经理学设计说明书 林学 103班 刘欢欢 15 表 27 天然红松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生长量计算过程 龄级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总计 蓄积 1186 7864 69299 102075 面积 平均每公顷蓄积 各龄级平均年龄 30 50 70 90 110 130 150 180 190 136 龄级平均生长量 各龄级每公顷平均生长量 9 表 28 云冷杉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生长量计算过程 龄级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Ⅸ 总计 蓄积 4975 6877 9164 12652 1700 700 8229 44317 面积 平均每公顷蓄积 各龄级平均年龄 30 50 70 90 110 130 175 84 龄级平均生长量 各龄级每公顷平均生长量 表 29 软阔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生长量计算过程 龄级 Ⅱ Ⅴ Ⅵ Ⅹ 总计 蓄积 4975 12652 1700 8229 44317 面积 平均每公顷蓄积 各龄级平均年龄 30 90 110 175 84 龄级平均生长量 各龄级每公顷平均生长量 用材林近、 成 、过熟林 组成 树种蓄积统计表 见 附表 3 (三。东北林业大学凉水实验林场场址森林经理学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