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丙烷浮阀塔底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T = m2 气体流道截面积: A=ATAd= m2 实际操作气速: = 实际泛点率: u / uf = 降液管流速 bU = vlsq/DA = 塔高 Np=135 20 20 CCVVLf Cu uqA VVsATD 424 DAT Aqu VVsLVmmsVsVLV qqqqF VsLsVLVL 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16 取塔板间距 HT= 有效高度: Z= HT ( Np1) =*134= 进料处两板间距增大为 设置 9个人孔,每个人孔 塔顶空间高度 ,釜液上方气液分离高度取 . 釜液高度取 2m,封头高度取。 所以,塔体高度 h=Z++9*( ) +++2+= 裙座取 5m 所以,塔的安装高度 =塔体高度 +裙座高度 =+5= 溢流装置的设计 1. 降液管(弓形) 由上述计算可得:降液管截面积: Ad=AT = 由 Ad/AT=,查《化工原理》(下册 ) P233 的图 可得: lw/D= 所以,堰长 lw== 符合要求 2. 溢流堰 取 E 近似为 1 则堰上液头高: =6mm 考虑到物料比较清洁,且液相流量不大,取堰高 hw=,底隙 hb= 液体流经底隙的流速: 符合要求 3/2 WV L how lqEh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17 阀空尺寸及排列方式 浮阀数 入口安定区与出口安定区 mmbb ss 75, 边缘区宽度 bc=50mm 由 Td AA ,查化工原理 (下 )图 得 Dbd 降液管宽度 mDb d = 2 cDrb = 有效传质面积:有效传质面积: = 2m 选取 F1 型浮阀,重型,阀孔直径 d0= m,厚度 初选阀动能因子 110F ,计算阀孔气速 vFu00 = sm 浮阀个数 2004vvsqnd u=132 浮阀排列方式 选择等腰三角形排列,按 t=100mm 进行布孔,实排阀数 n=132 个 重新计算塔板以下参数: 阀孔气速 200/( )4su V n d= 动能因子 vuF 所以 110F 正确 )(2 sd bbDx )s i n(2 1222 rxrxrxA a 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18 浮阀的开孔率 DdnAAT 202044 %10% 所以,符合要求 塔板流动性能校核 由塔板上气相密度及塔板间 距查《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书图 519 得系数 FC = 根据表 511所提供的数据, K可取 K=1。 KCAqFFTvlvvvs1 = Z=D2 db = AAA dTb 2 = KCAZqqFFbv lsvlvvvs 1 = 故不会产生过量的液沫夹带。 fh 的 核对 塔板阻力 hhhh lf 0 ( 1)干板阻力 ho 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19 临界气速 oku 8 2 173voku =因阀孔气速大于其临界气速,所以在浮阀全开状态计算干板阻力 guhlv020 =( 2)塔板清液层阻力 hl 液相为碳氢化合物 0 = hhh owwl 0 = m ( 3)克服表面张力阻力 hσ = m 很小,一般忽略不计 以上三项阻力之和求得塔板阻力 hhhh lf 0 =++= 可取Δ =0 液体通过降液管的阻力主要集中于底隙处,近似取 =3 则得 = 液柱 则 = m液柱 取降液管中泡沫层相对密度:Φ = 则 = 03104dgh L dfOWWd hhhhH dd HH 39。 2822 2 bWv L hbWv L hdd hlqhlqguh dfOWWd hhhhH 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20 39。 dwT HhH 所以不会发生液泛。 液体在降液管中的停留时间应大于 3~ 5s =5s 满足要求 ,则可避免严重的气泡夹带。 当阀孔的动能因子低于 5 时将会发生严重漏夜,故漏液点的气速可取0F =5 的相应孔流气速 vFu039。 0 = m/s 39。 00uuK => 满足稳定性要求 负荷性能图 以气相流量为纵坐标,液相流量为横作标 1. 过量液沫夹带线 根据前面液沫夹带的较核选择表达式: F 1 KCAZqqFbv lsvlvvvs 由此可得液沫夹带线方程: vvsq = vlsq 即 vvhq = VLsTdq HA 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21 此线记作线( 1) 2. 液相下限线 对于平直堰,其堰上液头高度 owh 必须大于 , 取 owh = ,即可确定液相流量的下限 取 E=1,代入 wl ,可求得 wl 的值,则 hmlq wV L h /6 6 此线记作线( 2) 与纵轴平行 3. 严重漏液线 当阀孔的动能因子低于 5时将会发生严重漏夜,故取 50 F 时,计算相应气相流量 则 hmFdnuAqvvvh/ 3020xx 此线记作线( 3) —— 与 横 轴平行 4. 液相上限线 hmHAqTdhv / 由上述关系可作得线( 4) 5. 降液管液泛线 其中 Δ =0 发生降液管液泛时, hHH wTd 其中 mhw 3/2 3 lqhwv lhEow hhhh lf 0 其中 h 可忽略不记 3/2v3 WLhow lqEh dwTd HhHH 39。 dfOWWd hhhhH 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22 guhlv020 hhh owwl 0 将各式代入可得液泛方程线: 2632329 V L hV L hV V h qqq 即 21223257 )( V L hV L hV V h qqq 操作弹性 364 5 0/2 7 0 0)/()( m inm a x v v hv v h qq 由负荷性能图可知,设计点在负荷性能图中的位置较适中,有较好的操作弹性和适宜裕度,其他性能均满足要求,故本设计较合理。 2822 bWv L sbWv L sdd hlqhlqguh 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23 第三章 再沸器的设计 设计任务与设计条件 选用立式热虹吸式再沸器 塔顶压力: 压力降: Np hf Lg =135 1 = 塔底压力 =+= .再沸器壳程与管程的设计 壳程 管程 温度(℃) 100 53 压力 ( MPa 绝压) 1) 壳程凝液在温度( 100℃ )下的物性数据: 潜热: rc=热导率:λ c =(m*K) 粘度: μ c =*s 密度:ρ c =2) 管程流体在( 53℃ )下的物性数据: 潜热: rb=液相热导率:λ b =(m*K) 液相粘度:μ b =*s 液相密度:ρ b =440kg/m3 液相定比压热容: Cpb= (kg*k) 表面张力:σ b= 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24 气相粘度:μ v =*s 气相密度:ρ v =30kg/m3 蒸气压曲线斜率( Δ t/Δ P) = K/kg 估算设备尺寸 热流量: = 3118119w 传热温差: =10053=47K 假设传热系数: K=960W/( m2 K) 估算传热面积 Ap = m2 拟用传热管规格为: Ф 25 2mm,管长 L=3000mm 则传热管数: =349 若将传热管按正三角形排列 得: =21 管心距: t=32m 则 壳径: =682mm 圆整后 D=700mm L/D= 故选择合理 取 管程进口直径: Di= 管程出口直径: Do= 传热系数的校核 显热段传热系数 K 假设传热管出口汽化率 Xe= 则循环气量: =1) 计算显热段管内传热膜系数 α i 传热管内质量流速: = ( m2• s) 雷诺数: =9940010000 ccbbR VVQ bm tTt mRtKQLdAN pT 00)3~2()1( dbtD S ebt xDW0sWG tTi Nds 20 40sWG tbiGdRe丙烯 — 丙烷精馏塔工艺设计说明书 25 普朗特数: = 显热段传热管内表面系数: = 1447w/( m2 K) 2) 壳程冷凝传热膜系数计算 α o 蒸气 冷凝的质量流量: = 传热管外单位润湿周边上凝液质量流量: =(m• s) = 7132100 管外冷凝表面传热系数: = (m2 K) 3) 污垢热阻及管壁热阻 沸腾侧: Ri= m2• K/w 冷凝侧: Ro= m2• K/w 管壁 热阻: Rw=b/λ w= m2• K/w 4)显热段传热系数 = 1507w/( m2• K) . 蒸发段传热系数 KE 计算 传热管内釜液的质量流量: Gh=3600 G = 1278000kg/( m2• h) Lockhutmartinel 参数: 在 X。丙烯丙烷浮阀塔底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