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协会培训课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六 )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 第十八条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 单位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 (控制室 )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 (包括防雷、防静电 );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 第二十一条 单位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臵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保持防火门、防火卷帘、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机械排烟送风、火灾事故广播等设施处于正常状态。 严禁下列行为: (一 )占用疏散通道; (二 )在安全出口或者疏散通道上安装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 (三 )在营业、生产、教学、工作等期间将安全出口上锁、遮挡或者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覆盖; (四 )其他影响安全疏散的行为。 • 第二十五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 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 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 )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 )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 )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二小时一次;营业结束时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检查,消除遗留火种。 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其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可以结合实际组织夜间防火巡查。 • 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臵火灾危险,无法当场处臵的,应当立即报告。 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 • 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 第二十六条 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应当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防火检查,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检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 )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 )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 )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 )灭火器材配臵及有效情况; (五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六 )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八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九 )消防 (控制室 )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 )防火巡查情况; (十一 )消防安全标志的设臵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十二 )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 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 第二十七条 单位应当按照建筑消防设施检查维修保养有关规定的要求,对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情况进行检查和维修保养。 • 第二十八条 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其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并出具检测报告,存档备查。 • 第二十九条 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 对灭火器应当建立档案资料,记明配臵类型、数量、设臵位臵、检查维修单位 (人员 )、更换药剂的时间等有关情况。 • 第三十六条 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一 )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二 )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三 )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 )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 第三十九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一 )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 (二 )报警和接警处臵程序; • (三 )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 (四 )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 (五 )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 第四十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消防演练时,应当设臵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 • 第四十一条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消防档案应当包括消防安全基本情况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消防档案应当详实,全面反映单位消防工作的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的图表,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单位应当对消防档案统一保管、备查。 第二讲 燃烧与火灾 • 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在了解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比如:燃烧的条件、火灾的科学定义及火灾到底分为哪些种类。 •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 可燃物 • 氧化剂 • 温度(引火源) • 链式反应 •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 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 在各种必要条件中,还有一个 “ 量 ” 的概念,这就是发生燃烧的充分条件: •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 一定的含氧量 • 一定的点火能量 •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 三、火灾的科学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 GB5907- 86《 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 》 ,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危害。 • 四、热传播的几种途径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 五、火灾分类 (一)根据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将火灾定义为六个不同的类别。 •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 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 , 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 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 C类火灾:气体火灾 ; • D类火灾:金属火灾 ; • 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 ( 如动植物油脂 )火灾。 (二) 2020年 6月后,火灾调整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 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10人以上 30人以下死亡,或者 50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万元以上 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较大火灾是指造成 3人以上 10人以下死亡,或者 10人以上 50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 3人以下死亡,或者 10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 注: “ 以上 ” 包括本数 , “ 以下 ” 不包括本数。 ) 第三讲 消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