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德煤矿智能爆破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爆器在领取后因个人原因造成损坏严重、丢失的,按原价赔偿。 检测数据确保如实记录各发爆器的检测情况,数据库资料要保存一年以上。 使用过程中要做到: 发爆器必须在指定的地点 爆破。 10 发爆器必须采用三人连锁刷卡 爆破。 爆破 完毕后要等待两分钟,待 爆破 数据信号传输完成后 再 关闭发爆器。 使用过程中如果测量到 网络 电阻为零或 9999 欧姆,不得尝试采用其他措施强行 爆破 ,必须 排除线路故障后才能 爆破。 爆破 完毕后要妥善保管好发爆器。 发爆器的报修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要及时报修: 发爆器始终处于“等待上位机指令”状态。 发爆器 爆破 过程中高压指示灯始终不亮,无高压产生 . 发爆器三人连锁刷卡时不能刷卡,始终无反应。 发爆器报修后要及时填写“设备检修记录”。 智能 爆破 监控系统井下发爆器操作规程 、井下 爆破 作业必须使用 爆破 监控系统专 用 发爆器。 、带入井下的发爆器必须实现网络电阻闭锁,即网络电 阻超标不能 爆破。 、带入井下的发爆器必须实现起爆地点闭锁,即发爆器必须在规定的安全 距离范围内 才能 爆破。 、带入井下的发爆器必须实现三人 连 锁闭锁,即瓦检员、 爆破员、班组长必须同时到场才能 爆破。 、带入井下的发爆器每次下井前必须做安全检查。 发爆器的电量不得低于 80%,保证满足一个班次的 爆破 需求。 、 爆破 前 爆破 地点的工作人员必须 撤离到安全区域。 、瓦检员撤离前必须真实记录 爆破 地点当前时刻的瓦斯数据。 11 、 爆破 员必须在所有人员撤离 爆破 地点后才能启动发爆器。 发爆器与安全距离定位器范围内不能有障碍物、电磁干扰源等影响其通信质量的存在。 、 爆破 员必须按发爆器上的流程提示操作发爆器: 、设备上电, 插上磁控钥匙,发爆器先显示时间等信息,然后显示电量等信息 、检测网 路全 电阻(大线和连接雷管电阻):连接好雷管后,将母线两端接发爆器测量接线柱上,测试网 路全 电阻(母线电阻 +{雷管数量单个雷管Ω数}=网络电阻),不合格必须检查哪里有问题( ,可能母线或脚线落水 99999,说明网络 中有断路; 0 或者非常小,说明母线中有短路 ),合格自动进入下一步。 注:单个雷管Ω一般在 、检测发爆器地点:发爆器必须在安全距离定位器 5 米之内,否则无法检测到地点信息,不能 爆破 ,搜索到地点信息后自动进入下一步。 、三人连锁:根据发爆器提示,依次刷 爆破 员、班组长、瓦检员人员卡。 人员检测时,需要检测的人员按人 员卡上的按钮,等到红灯亮了以后发爆器就会识别出人员姓名,并提示 进行虹膜识别,此时按完卡后人员到虹膜识别仪器处进行虹膜识别 ,虹膜识别通过后,发爆器会显示识别成功, 爆破 员成功后依次进行班组长,瓦检员的人员信息及虹膜信息识别 ,合格自动进入下一步。 、等待上位机指令:发爆器自动测试危险区域是否有人、瓦斯浓度等信息。 若等待上位机指令后, 发爆器液晶屏上显示“ 爆破 区域有人禁止 爆破 ”时,说明有人在进入危险区域后未出来或者是未被安全区域接收器读到,检查危险区域内人员,让危险区域人员走出危险区域 . 12 、检测通过准备 爆破 :等监控主机所有检测通过后,给发爆器 发指令,上位机允许 爆破 , 发爆器显示屏 出现 “ 检测通过准备 爆破 ” 字样时, 爆破 员将专用钥匙插入并旋到“充电”位置,进行充 电。 当充电指示灯亮起时,可以 爆破。 、 爆破 完成后,磁性钥匙等一分钟后再拔掉,方便数据传输到井上监控主机里。 、上井后及时把发爆器交还通风调度 人员监控卡管理制度 监控卡的申请 人员监控卡申请领取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持有上岗证件并填写人员定位监控卡领取申请表。 所在单位出具证明,智能 爆破 监控系统主管领导审核。 由智能 爆破 监控系统主 管人员按申请表对待发放卡进行信息录入,录入时必须认真核对单位、工种、姓名、卡号等重要信息。 确定发卡信息无误后,即可安排指定人员进行发放。 监控卡的使用、更换、挂失、解挂失和注销 持卡人必须妥善保管定位卡,严禁与他人换卡使用;进入施工地点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功能正常的监控卡(临时进入施工头面的其他工作人员必须领取临时人员定位卡。 查一人次未随身携带监控卡罚款 200 元);工作不正常的监控卡严禁使用。 监控卡严禁擅自拆开、撞击。 在卡的使用过程由于卡的电量或其它因素等需要更换时,必须由所在单位出 具人员监控卡补办申请,连原卡一起交给智能 爆破 监控系统管理员方可办理。 13 当卡需要暂停使用,可提出申请由系统操作人员对监控卡进行挂失,暂停使用。 待重新使用时,可在挂失的列表中“解挂失”。 人员监控卡丢失或人为因素损坏后,可提出申请,缴纳补办监控卡费用 300元,领取新卡。 人员监控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