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的食疗价值和发展前景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黑木耳与其他食物中共同含 有的,虽然含量不同,但是不同食物之间可以替代。 而食疗价值重点强调 “ 食疗 ” 二字,是在食用有益的基础上,对某一些身体机能起到加强的作用,并且对一些疾病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具有增强人体活性的医疗保健功能。 食疗价值在几千年前的医书上即有记载,可谓是历史悠久。 古人就认为黑木耳能凉血止血 、 和血养胃 、 益气润肺 、 滋阴润燥 、 护肤美容 、 养胃健脾。 对崩中漏下 、 下痔出血、久病体虚等症,最为适宜。 针对黑木耳非同一般的食疗价值,根据现在人群越来越注重养生的心 理 和消费取向 ,在对现在的研究成果和市场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后,预测其发展前景 , 大致估测了未来的发展走向。 黑木耳营养价值丰富,对于多种疾病有着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一直以来均是食品贸易市场上的宠儿,在未来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由于更深层次的研究发现伴着栽培手段的进步,黑木耳将会在以后的食用菌与保健品市场上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非常合理的预测。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论文 4 简介 形态特征 黑木耳又名云耳、木耳、木蛾、树鸡,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是生长在朽木上的一种食用真菌。 黑木耳又名木耳 , 黑龙江称其为黑菜,常用名为黑木耳或木耳。 木耳的形态特征为子实体胶质,薄而有弹性 ,半透明,浅圆盘形耳形或不规则形,宽 10 到 12 厘米,干缩后表面子实体变为深褐色,红褐色至近黑色,下面呈暗青色,并布有极短的绒毛。 叶状或近林状,边缘波状,薄,宽26cm, 最大者可达 12cm,厚 2mm 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基部固着于基质上。 初期为柔软的胶质,粘而富弹性,以后稍带软骨质,干后强烈收缩,变为黑色硬而脆的角质至近革质。 背面外面呈弧形,紫褐色至暗青灰色,疏生短绒毛。 生产地及栽培 黑 木耳是我国著名特产之一。 它生长在桑槐榆柳榕桔等朽木或腐木上。 我国主要产地是黑龙江 、湖北 、 陕西 、 河北 、 辽宁 、 吉林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广西 、 广东 、 云南 、 四川 、 海南等 地。 湖 北房县林木丰盛,雨量充足,故所产木耳肉厚且色质最佳,是驰名中外的 “ 房耳 ”和“郇耳” 的故乡。 野生黑木耳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林区、秦巴山脉、伏牛山脉等。 湖北房县、随州、四川青川、云南文山、红河、保山、德宏、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曲靖等地州市和河南省卢氏县 均 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 我国人工栽培黑木耳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神农本草经》 、 《齐民要术》、《唐本草》、《本草纲目》曰: “ 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 曰耳曰蛾,象形也, 曰鸡,因味似也。 ” 干燥的木耳呈不规则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黑褐色面较淡,水浸泡 后膨胀,色泽转淡,柔润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黏液。 由于生长环境 、 气候、条件和采集时间不同,质量各异。 近年来我国用棉籽壳和银木屑等原料栽培相当普遍。 小暑前采集的 “ 春耳 ” 质量好且朵大肉厚;立秋之后采的 “ 秋耳 ” 次之,朵形略小;小暑后到立秋前采的 “ 优耳 ” 最差,肉质较薄,大小不匀,水发性也差。 因此在选择木耳时,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的木耳,其味道 才能 鲜嫩 且 营养丰富。 营养价值及成分表 黑木耳被营养学家誉为 “ 素中之荤 ” 和 “ 素中之 王 ”。 黑木耳是一 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维生素 、 粗纤维,其中蛋白质含量和肉类相当,铁比肉类高 10倍,钙是肉类的 20 倍,维生素 B2 是蔬菜的 10 倍以上。 木耳 中 蛋白质的 含量 相当于肉类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 8 种氨基酸,这是一般米面和蔬菜类食品所不能比拟的。 木耳含铁量也特别丰富,每 100克黑木耳中含铁 185 毫克,它比绿叶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菠菜高出 20倍,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还高出约 7 倍,是各种荤素食品中含铁量最多的。 木耳含钙量也相当于肉类的 30 到 70 倍。 此外,木耳还含有脂肪 、 糖 类 、 以及钙 、 磷等物质和胡萝卜素 、 硫胺素 、 核黄素 、 烟酸等多种维生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论文 5 素。 100 克黑木耳的营养成分为:含水分 克、蛋白质 克、脂肪 克、碳水化合物 克、热量 306 千卡、粗纤维 克、灰分 克、钙 357 毫克、磷 201 毫克、铁 185 毫克、胡萝卜素 毫克、硫胺素 毫克、核黄素 毫克、烟碱酸 毫克。 功效及作用 功效:润肺补脑,活血止血之功效。 作用: 黑木耳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黑 木耳可以 降低血粘,软化血管,使血 液流动 通 畅,减少心血管病发生。 黑木耳还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