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右 100m 渑池县 弃土填沟 61 83+800 路右 250m 陕县 弃于沟头 62 84+400 路右 5m 陕县 弃于沟头 63 85+200 路右 1000m 陕县 弃于沟头 64 85+300 路右 5m 陕县 弃于沟头 65 85+650 路左 5m 陕县 弃于沟头 66 85+900 路左 5m 陕县 顺沟弃土 67 86+100 路右 5m 陕县 弃于沟头 68 87+200 路右 150m 陕县 弃于沟头 69 88+400 路左 5m 陕县 弃于沟头 610 89+600 路右 30m 陕县 弃于沟头 611 90+918 路右 200m 陕县 顺沟、填沟 612 91+400 路左 10m 陕县 弃于沟头 613 92+150 路右 150m 陕县 顺沟弃土 614 93+200 路左 100m 陕县 弃于沟头 615 94+550 路右 100m 陕县 弃于沟头 616 95+100 路左 150~300m 陕县 弃于沟岔 617 97+400 路右约 50m 陕县 顺沟弃土 618 97+500 路右约 200m 陕县 弃于沟头 619 98+100 路右 50m 陕县 顺沟弃土 620 99+380 路左 200m 陕县 弃于沟头 621 100+500 路右约 300m 陕县 弃于沟岔 622 101+550 路右 20m 陕县 弃于沟头 623 101+750 路右 40m 陕县 弃于沟头 624 101+910 路右 300m 陕县 弃土填沟 625 102+560 路左 20m 陕县 弃于沟头 626 102+970 路左 500m 陕县 弃土成坝 627 103+995 路左 20m 陕县 弃于沟头 628 104+130 路右 10m 陕县 弃于沟头 629 104+500 路右 30m 陕县 顺沟弃土 630 105+120 路左 50m 陕县 弃于沟头 71 106+400 路右 150m 湖滨区 顺沟弃土 72 106+900 路右 60m 湖滨区 顺沟弃土 73 107+200 路左 350m 湖滨区 填河滩凹地 74 107+500 路左 100m 湖滨区 填河滩凹地 75 108+000 路右 30m 湖滨区 填河滩凹地 76 109+550 路右 340m 湖滨区 填河滩凹地 77 110+450 路右 350m 湖滨区 填河滩凹地 续表 某高速弃土场基本情况表 78 115+600 路右 300m 湖滨区 填河滩凹地 79 119+750 路右 50m 湖滨区 弃于沟头 710 119+950 路右 50m 湖滨区 弃于沟头 711 123+100 路左 200m 湖滨区 弃于沟头 81 125+452 路右 2020m 陕县 填河滩凹 地 82 125+854 路右 4000m 陕县 填河滩凹地 83 125+854 路左 2020m 陕县 填河滩凹地 84 126+457 路左 1000m 陕县 填河滩凹地 85 126+457 路右 1000m 陕县 填河滩凹地 86 126+457 路右 1000m 陕县 填自然凹坑 87 126+457 路右 2020m 陕县 弃于沟岔 88 126+732 路右 2020m 陕县 顺沟弃土 沟头弃土场防护措施 沟头弃土场一般位于主沟的顶部,或者虽处 于沟岔上,但临空面坡脚位置较高,远在主沟道洪水位以上。 在某高速 88 座弃土场中,沟头弃土场为 37 座,占了弃土场总数的 42%。 沟头弃土场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上游汇流面积较小,坡面以上来水量不大;二是弃土场临空面坡脚不会遭到洪水淘刷。 由于这种类型的弃土场相对危险程度较轻,设计中除个别地形位置特殊的弃土场专门进行防护设计外,其余均套用定型设计。 参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GB/T - 1996》沟头防护工程,沟头弃土场多采用蓄水型防护措施,个别处在小沟岔上紧邻高速公路的沟头弃土场,由于公路路面排 水要通过这些小沟岔送入主沟道,也可采用排水型防护措施。 蓄水型防护措施,一般是在弃土场临空面坡肩以上 3~ 5m 处,围绕弃土场临空坡面修筑土埂,拦蓄坡面以上来水,制止径流直接冲刷弃土坡面。 排水型防护措施则一般在弃土场顶面设排水沟接路面排水沟,弃土场坡面设急流槽,每级台阶及坡脚设消能设备。 某高速所有的沟头弃土场边坡高度均大于 4m、自然堆放坡度均陡于:,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弃土场边坡防护应采用削坡开级工程。 堆置高度小于 20( 12) m,采用直线形削坡开级;堆置高度大于 20( 12) m,采用阶 梯形;堆置高度大于 30m,则采用大平台形削坡开级形式。 通过削坡,使现状较陡的自然堆土坡度达到 :~: 的稳定边坡坡度。 对于通过大平台形削坡开级后形成的堆土边坡,还应通过边坡稳定计算验算其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采用 法。 削坡推缓后的弃土坡面一般采用植物护坡,坡面采用草灌混植,横向每 3m 种植一排紫穗槐,株距 1m,两行紫穗槐之间种植草木樨、沙打旺等草种;对于个别紧靠高速公路的沟头弃土场,从保障公路安全运行和美观方面考虑,坡面选用混凝土网格中空植小冠花综合护坡措施。 削坡开级形成的平台根据平 台宽度不同分别种植一排或多排紫穗槐。 坡脚根据废弃物类型分别采用工程或植物措施,对于弃土场一般紧邻坡脚种植两排紫穗槐,株距、行距均为 1m,然后再种植两排刺槐,株距、行距各 2m;对于弃石场,坡脚则采用挡土墙拦挡措施结合刺槐防护林。 各种类型的沟头弃土场防护详见“沟头弃土场防护工程定型设计图”以及《某高速水保方案报告书附件》中“ 1- 1- 2- 2- 1 6- 6- 7- 9 弃土场防护工程设计图”。 沟岔弃土场防护措施 沟岔弃土场同样具有上游汇流面积较小,坡面以上来水量不大的特点。 与沟头 弃土场所不同的是,沟岔弃土场临空面坡脚经常要受到主沟道洪水的淘刷。 沟岔弃土场除临空面坡脚均采用工程措施防护外,其他坡面防护措施均同沟头弃土场。 坡脚防护根据弃土场堆置位置及地形条件分别采用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和挡土墙结合砌石护坡等,护坡高度一般采用。 对于沟岔较短的弃土场,现状弃土坡脚已伸人主河道中,削坡开级将会使坡脚进一步前推,从而影响主沟道正常行洪。 这种情况的弃土场坡脚防护一般采用挡土墙工程,既保护坡脚免受洪水淘刷,又为弃土坡面削坡开级提供了条件。 对于削坡开级后弃土场坡面仍不会影响主沟道行洪 的沟岔弃土场,坡脚则采用浆砌石或干砌石防护。 顺沟弃土防护措施 在某高速 88 座弃土场中,顺沟弃土是形成危害较严重的弃土类型之一,因此,这部分弃土场也是本水土保持方案进行重点防护设计的一类。 15 个顺沟弃土场除了类型非常类同或危害很轻的 5 个没有进行专门防护设计外,其余 10 个都有典型设计。 顺沟弃土一般都将不同程度的缩窄沟道行洪断面,影响沟道安全泄洪。 因此,顺沟弃土场防护设计必须要防洪与水土流失防治同时考虑。 对于弃土场以上沟道汇流面积较小,弃土缩窄河道断面较轻的情况,防护设计的重点是弃土场本身水土 流失防治设计,一般不进行专门的水文水力计算;对于弃土场以上沟道汇流面积较大、洪峰流量较高,且已严重阻塞沟道的,则防护设计的重点是防洪工程设计,通过水文分析计算确定设计标准情况下上游来水的洪峰流量,通过水力计算确定设计标准的河道洪水位,弃土场坡脚工程措施防护高度则要根据河道设计洪水位确定。 水文计算设计洪水标准则根据河道下游保护对象的标准确定,弃土场下游紧接高速公路或陇海铁路上桥梁的,采用 100 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下游紧接 310 国道上桥梁的,采用 50 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下游为一般乡镇或农村、农田的,采用 10 年一 遇标准。 河道水文计算采用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1984 年编制的《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以下简称《图集》)上推荐的山丘区小流域洪水推理公式法,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 1)水文分析计算 1)设计暴雨计算 不同时段设计频率点雨量按《图集》中公式( 1)计算: pttp KHH ( mm) 式中 tpH 为 t时段设计频率为 P 的点雨量, tH 为 t 时段点雨量均值。 pK为频率为 P 的模比系数,由雨量变差系数 Cv 查皮 Ⅲ 曲线 pK 值表求得,偏态系数 Cs=。 tH 和 Cv分别在相应历时等值线图上的流域重心处读取。 其它不同历时的设计点雨量通过暴雨递减指数计算。 由于各弃土场以上汇流面积都很小(一般在 1km2 左右),设计面雨量采用设计点雨量。 2)洪峰流量计算 设计洪峰流量按图集中推荐的小流域洪水推理公式计算: FSQnm nS 1 QmJL 式中: Qm— 设计洪峰流量( m3/s); Ψ — 洪峰径流系数; τ — 洪峰汇流时间( h); F— 流域面积( km2); L— 干流长度,设计断面至干流分水岭( km); J— L 的平均坡度; S— 即设计频率 1 小时雨 量( mm/h); n— 设计暴雨递减指数,由于汇流面积很小,τ都在 1 小时之 内,计算时采用 1 小时以下的设计暴雨递减指数 n1即可; μ — 平均入渗率; m— 汇流参数。 流域特征值 F、 L、 J 从某高速 1/万带状地形图上量算。 ( 2)防护工程设计 根据弃土对沟道行洪断面的侵占程度及水文分析计算成果,顺沟弃土场分别采用相应的防洪工程措施。 1)弃土场以上汇流面积很小,沟道来水不大。 这种型式的弃土场坡面防护与沟头、沟岔弃土场相同,削坡开级后采用草灌混植防护措施,坡脚根据 上游汇流面积或采取浆砌石工程护坡,或采用植物护坡。 详见《某高速水保方案报告书附件》中 2- 4- 5 弃土场典型设计图。 2)弃土场以上有一定的汇流面积。 这种型式的弃土场首先按分析计算的设计洪峰流量进行河道水力计算,校核河道设计洪水位。 若弃土对河道的行洪断面影响不大,则一般采用浆砌石挡土墙拦挡结合砌石护坡防护弃土坡脚,坡面仍采用草灌混植防护(见 3- 3- 6- 13 弃土场典型设计图)。 对于弃土已经堵塞了大部分河道行洪断面的顺沟弃土场,设计中本着因势利导,变害为利的防护设计原则对这些既成事实的弃土场采用经济合 理的防护措施。 这种型式的弃土场一般处在山区沟道上,沟道断面相对较大,沟底坡降较陡。 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中,首先利用现有弃土填充沟道,按实际地形情况在允许的范围内抬高沟底高程,减缓沟底比降,然后利用浆砌石按变缓以后的沟道行洪断面进行防护。 沟头通过跌水急流槽、消力池、海漫等与原沟底衔接。 详见 6- 17 弃土场典型设计图。 弃土填沟防护措施 弃土成坝的 6- 26 号弃土场防护措施 6- 26 号弃土场 填坑、填凹弃土场防护措施 弃土填砖场取土坑、填平河滩洼地及一些自然凹坑等属于 将一些废弃的砖场取土坑,凸凹不平的河滩荒地和自然荒坑整平还耕。 这些弃土坑除了采用必要的土地整治工程外,一般不再采取其它的防护工程措施。 取土区 方案实施进度安排及其工程量 水土流失监测 5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 编制依据 编制方法 总投资及年度安排 效益分析 6 方案实施保证措施 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 技术保证措施 资金来源及管理使用办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 有关法规和规定。 (2) (86)国环字第 003 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3) 《关于开发建设 氵 郭县小城镇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申请》。 (4)(1997)通计 (基 )字第 12 号文 :关于转发市计委、市建委《关于开发建设 氵 郭县小城镇开发区建议书的批复》通知。 (5) 京计基字( 1997)第 0090 号《关于开发建设 氵 郭县小城镇开发区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评价目的 (1) 确定该工程项目的外排的主要污染物和排放量。 (2) 查明该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环 境质量现状。 (3) 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 (大气,地表水,噪声等 )可能 产生的影响。 (4)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对工程规划、设计进行环保可行性论证,对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经济和环境效益分析; (5) 从环保角度上对工程建设提出要求和建议,并对工程的可行性给出明确结论。 评价重点和主要内容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小城镇规划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住宅。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 任何不满足上述条件之一的意思表示 ,对 XX 高速公路路基 工程第一合同段 项目部 不产生任何法律约束力 ,所有法律责任由行为人个人自负。 特此声明 XX 高速公路路基 工程 第一合同段 项目部 年 月 日 上述内容已由 XX 高速公路路基 工程 第一合同段 项 目部 职员向我宣读并表达 ,我方愿意接受上述声明的全部内容。 合同对方签收
83。 b H 或: Q=q W a H kg 炸药单耗 q=~ kg/m3(依岩性而定 ) 表 给出不同低梯段高度 H 下的爆破参数。 表 低梯段钻孔爆破参数 H(m) W(m) h(m) a(m) b(m) L(m) l(m) lˊ (m) Q(kg) ~ ~ ~ ~ ~ ~ ~ ~ ~ ~ ~ ~ ~ ~ ~ 注:单位长度装药量 4 kg/m(铵油炸药)。 小直径钻孔台阶爆破参数。
m,待全部砌筑完毕后,统一进行勾缝。 泄水孔 15 20cm,上下左右间隔 2- 3cm,梅花形布置。 每日砌筑高度不大于。 :路堤进式挡土墙的砌筑方法采用先砌挡土墙后填土,逐层升高挡土墙。 逐层进行填土、直到封顶。 挡土墙采用外侧挂线砌筑,每一层大致找平,采用卧浆法砌筑缝宽不大于 3cm,用 10砂浆勾缝,缝深 2cm,并浇水养护。 砌筑挡土墙时,每天高度不宜大于 ,随后进行土方回填、碾压。
排水、梯形排水沟排水等主要形式。 为减少公路占用土地,路堤坡脚排水沟采用浆砌片石矩形沟, 其它地段采用浆砌片石梯形沟,山坡对路线汇水较多的路堑地段采用梯形截水沟。 为防止水土流失,坡脚设排水沟,将水就近河流。 整个路基排水形成了排水系统。 路基排水施工 1) . 填方路段路基施工,要在填高 50cm的护坡道开挖两侧的边沟,并水泥砂浆砌片石加固,以防止地表水侵入路基填土。 2) . 挖方路段
筑 3000 平方米。 拟购进专用系列生产线 4 条,设备 472 台(套)。 产品方案 原材料供应 项目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料为铝板和少量钢板, 产品目前 主要用于高速公路 、道 路交通等标识 标牌 产品 、反光板材等 领域。 项目 建设地点 位于 XX 省 XX 市 ,省内 济钢、莱钢产品质量上乘,能满足项目对原材料的要求。 产品方案 项目预计年生产 产品 120200 平方米 ,施工期 8
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与检验结果 检 验 项 目 试验值 70 号 针入度( 25℃ , 100g,5S) () 60~ 80 延度 (5cm/mim,15℃ )( cm) 不小于 100 100 软化点(环球法)( ℃ ) 不小于 46 含蜡量(蒸馏法)( %) 不大于 2 密度( 15℃ )( g/cm3) 不小于 实测 注: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