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两首训练提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表现了相逢时千言万语想要吞吐,却又不能不“欲说还休”的凄凉。 第三次“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对这不忍的离别,丁香姑娘在“默默”中忍受了巨大的痛 苦。 7.解析:关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押韵、节奏和章节的安排上。 答案:( 1)《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 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 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 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 2)全诗每节第 6行押韵,一韵 到底。 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 在诗句中,诗人又运用一些与韵脚同韵的字,例如:“撑着油纸 伞 . ,独自 /彷 徨 . 在悠 长 . 、悠长 .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 望 . 逢着 /一个丁 香 . 一 样 . 的 /结着愁 怨 . 的姑娘。 ”加点的字与“巷”、“娘”都是同韵的字,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五四”以后,有的新诗一点也不讲韵律,可谓完全的“自由”,许多人接受不了。 而戴望舒一方面冲破了中国古典诗歌在外在形式上的禁锢,又抓住了诗的韵律的本质,让韵律在字里行 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所以,叶圣陶说,它替新诗的音节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8.解析:探究“丁香”这一意象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联系,可以深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璟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 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 《雨巷》的成功,除了上边提到的声律方面的原因外,另一个就是化用古典诗歌的意境,选用古典诗歌常用的、已为广大读者接受的丁香这一意象来抒写诗人的愁绪。 但诗人不是一味被古典诗歌中的丁香意象所拘束,他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附:补充注释 ( 1)李商隐《代赠》 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 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这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 诗后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 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以春风反衬离愁。 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 2)李璟《浣溪纱》 这是一首伤春词,诗人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 上片“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即“珠帘”,“玉钩”指月亮。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 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 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