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复习专题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五)城市环境问题治理对策。 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等。 例题解析 例 年江苏卷、图 2 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 空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l3~ l4 题。 13.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4. 2020 年与 l990 年相比,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答案】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 第 1 小题:读图可知,曲线①距市中心越远,用地面积比例越小、曲线②距市中心越远,用地面积比例越大、曲线③距市中心越远,用地面积比例越小,进一步读图可知,在接近市中心,距离相同的位置,曲线①的面积比例最大,而在远离市中心,曲线②的面积比例最大,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可得出,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第 2 小题:在第 1 小题的基础上,读图,找出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 读出 2020 年与 l990 年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面积比例,通过对比 2020 年与 l990 年同一地理事物的变化特点,容易得出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例 、某沿海城市人口达 1, 600 万,约 60%居住在离市中心 3 千米的范围内。 城市人口 54%居住在贫民窟。 图 3 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贸中心不同距离段的用地构成。 据此完成 11~ 13 题。 11.影响该城市大型商贸中心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A.工业 B.行政中心 C.海洋运输和贸易 D.居民人口密度 12.该城市开发最充分的区域距离大型商贸中心 A. 0~ 8km B. 9~ 16km C. 17~ 24km D. 25~ 35 km 13.该城市自市中心向外 A.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B.依次分布着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 C.土地开发比例逐渐降低 D.没有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区 【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有关知识。 第 1 小题:根据已知条件,图 3 示意该城市与大型商。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复习专题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广东流往北京 D.从上海流往四川 2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 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据此完 成 26~ 28题。 26.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 不正确 . . . 的是( )
因修水坝而移民。 你认为修建低坝还有那些好处。 ( 10分) ( 3)说明乙图中葡萄种植园景观的分布区。 从自然环境分析影响乙图中作物分布的共同的有利条件以及制约各自发展的气候因素。 ( 16分) 13.( 20分) 图甲为欧洲年降水量和一月均温 0176。 C等温线分布图,图乙为①②③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描述图甲中一月均温 0176。 C等温线的走向
代持续时间长 C.春雨期古代比现代持续时间短 D.秋雨成因与热带气旋有关 二、综合题 、二、三是昆明和贵阳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四季分配示意图 【资料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资料三】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 1)根据资料一,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的特点。 ( 2)根据资料二,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 3)资料二显示,在 1月和 4月
析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 济因素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由此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在影响城市区位的两大类因素中,自然因素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为动态因素,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是宏观因素,而河流往往决定了城市形成之初的具体位置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3 小题,第 21 题 18 分 ,第 22 题 18 分,第 23 题 14 分,共50 分) : 材料一 半殖民地的中国实际上成了帝国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洪区”。 为了摆脱和转嫁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各国一方面实行关税壁垒,控制本国市场……使得中国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的外贸出口更加萎缩。 危机中,国际贸易出口值总指数下降,如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 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 )。 A.人民公社好 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同书 ,其主要依据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