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测试题及答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 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 )。 A.人民公社好 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同书 ,其主要依据是 ( )。 A.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确定工作重心 C.反映了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的愿望 D.提出发展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20. 1992 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 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城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 3 小题,第 21 题 18分,第 22 题 18 分,第 23题 14 分,共 50分) :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如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活力等。 材料二 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 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种责任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 材料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经济,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同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请完成: (1)据材料一,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据材料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 容是什么。 据材料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