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复习离子能否共存的条件与判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酸根与酸不能大量共存,同时在酸性溶液中, NO3― 具有氧化性能氧化 I― 生成单质碘, A不正确; Ag+ 与 Cl― 和 SO42― 均可生成难溶性物质 AgCl和 Ag2SO4, B不正确;在碱性溶液中 NH4+ 和 HCO3- 均与 OH- 结合分别形成氨水和 CO32- ,因此 D也不正确,所以答案是 C。 答案: C 【例题 4】 (2020全国 II卷 )将足量 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 K+、 SiO32- 、 Cl- 、 NO3- B. H+、 NH4+、 Al3+、 SO42- C. Na+、 S2- 、 OH- 、 SO42- D. Na+、 C6H5O- 、 CH3COO- 、 HCO3- 解析: SiO32- 与 CO2反应 ; OH- 与 CO2反应; C6H5O- 与 CO2反应。 答案: B 【例题 5】 ( 2020四川高考)甲、乙、丙、丁四种易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 NH4+、 Ba2+、Mg2+、 H+、 OH- 、 Cl- 、 HCO3- 、 SO42- 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 已知: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② (H+)>;③ 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甲溶液含有 Ba2+ B. 乙溶液含有 SO42- C.丙溶液含有 Cl- D. 丁溶液哈有 Mg2+ 解析: 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的有 BaSO BaCO Mg(OH)2,因此甲只能是 Ba(OH)2; 乙溶液中 c(H+)> ,那么乙是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 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是 MgCl2,所以丁是 NH4HCO3。 答案: D 【例题 6】 ( 2020上海高考)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 NH4+、 Ba2+、 SO42- 、 I- 、 S2-。 分别取样:①用 pH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②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 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 ,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Na+ B. SO42- C. Ba2+ D. NH4+ 解析: 溶液显弱酸性,说明有 NH4+(水解显酸性);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排除 I- 、S2-。 所以必需含有 SO42- ,故不能有 Ba2+。 Na+无法排除。 答案: A 从近几年的几道高考试题来分析,不单单是考查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条件,而是附加了许多外加条件,如“加入 NaOH溶液后加热 ”、“强碱性溶液”、“ 室温下, pH= 1的溶液 ”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倍加注意,在做题是格外小心,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一定大量共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