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氮族元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物 NH3 H2O NH3H 2O NH4+ OH H+ 具有弱碱性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 液氨与氨水 比较 】 ( 2)蘸有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 接近试管 口(产生白烟) 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 3. 装置: 固 +固,加热型 4. 干燥 : 向下排空气法 6. 验满: 【 实验室制氨气 】 5. 收集: 用碱石灰 ( CaO 与 NaOH固体混合物) ( 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1. 药品: 图 2 1棉花团的作用: 防止 与空气形成对流 , 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 ① 加热浓氨水法 ② 浓氨水加碱石灰法 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 ,增大 OH浓度平衡逆移(图 2) . 图 1 都是易溶于水的晶体,受热易分解,与强碱反应放出氨气。 铵盐是农业上常用的化肥。 四、铵盐 结构: 具有离子键、共价键及配位键,属离子晶体。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 1)水解反应 NH4+ + H2O == NH3H2O + H+ ( 2)与碱反应 ( 3)受热分解 NH4+ + OH— == H2O + NH3↑ △ (NH4) 2CO3== 2NH3↑ + CO2 ↑ + H2O △ 五、硝酸 物理性质 (1)纯硝酸: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 密度为 ,沸点为 83℃。 (2)市售浓硝酸:质量分数为 69%,无色液体,因溶有NO2而显黄色,密度为 ,物质的量浓度为16mol/L。 (3)发烟硝酸:质量分数 ≥98%的硝酸。 (4)红色发烟硝酸:溶有 NO2的纯硝酸形成,极强氧化性。 不稳定性 4HNO3 === 2H2O + 4NO2↑+ O2↑ 热 光 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 化学性质 强氧化性 ( 1)与还原性物质反应:如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Fe2+、I、 S SO2等。 ( 2)浓硝酸被还原成 NO2,稀硝酸被还原成 NO。 ( 3)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氧化性强。 ( 4)硝酸一般能将还原剂氧化到最高价态。 , Fe、 Al遇浓硝酸时发生钝化现象。 ① 与金属反应 H之前的金属与硝酸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除 Pt、 Au)能在硝酸中溶解。 Cu + 4HNO3(浓 ) == Cu(NO3)2 + 2NO2↑+ 2H2O 3Cu + 8HNO3 (稀 )== 3Cu(NO3)2 + 2NO↑+ 4H2O (体积比 1: 3)叫王水,能溶解 Pt、 Au等极不活泼金属。 ② 浓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 C、 S等) ③ 与一些还原性离子的反应 3Fe2+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氮族元素(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O2+2H2O==4Fe(OH)3 特征转化关系 A B C X X ( 1)直线型转化关系 物质间按一定规律转化,形成一定的特征转化关系,且有严密的逻辑性。 H2S O2 SO2 S O2 H2S O2 SO3 SO2 O2 NH3 O2 NO2 NO O2 ( 酸或碱 ) A B C O2 O2 D H2O H2S SO2 SO3 O2 O2 H2SO4 H2O NH3 NO NO2 O2
2Al + 3S = Al2S3 ② 可变价金属: S+Fe =FeS+Q △ S+2Cu =Cu2S+Q △ ③ Ag、 Hg: 常温直接化合 (撒落的水银的处理 ) ( 2)非金属 C + 2S = CS2 【 例题 3】 : 下列物质不能用对应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制取的是( ) A、 CuS B、 FeS C、 Al2S3 D、 Fe2S3 E、 Cu2S F、 FeCl2 G、 CS2 (
算出反应热,写出热化学方程式: H2(g) + 1/2O2(g) === H2O(g); △ H = - 242 kJ/mol。 题中给出的“形成”或“断裂” 1 mol化学键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化学键的键能。 根据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有: E(H- H) + 1/2E(O= O) - 2E(H- O) = - 242 kJ/mol。 解得 C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题 6】 25℃、
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不易失去电子, B 错。 N、 O、 F 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比 P、 S、 Cl 的氢化物要高, C 错。 稀有气体元素 的固体属于分子晶体,原子序数越大则其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D 对。 答案: D 点拨: 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及同一类型化合物的性质递变是高考的热点,此类题目一般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C选项错误;降低温度 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D 选项错误。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易将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移动混淆而错选。 此处常见的误区有: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例题 2】 化学反应 A + 3B === 2C + 2D在如下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 v(A) =
元素的质量分数 A,而碳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间又没有确定的关系 ,似乎很难求解 .但若将丙烯酸 (C3H4O2)等效变换为 [(C2H4)(CO2)],则其中的 (C2H4)与己烯 (C6H12)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 (C:H=1:2). 根据 :CO2 → 2O, 可求得其中 CO2 的质量分数为 :11A/8, 则 CO2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44)x(11A/8)=3A/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