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例谈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数据类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元素的质量分数 A,而碳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间又没有确定的关系 ,似乎很难求解 .但若将丙烯酸 (C3H4O2)等效变换为 [(C2H4)(CO2)],则其中的 (C2H4)与己烯 (C6H12)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 (C:H=1:2). 根据 :CO2 → 2O, 可求得其中 CO2 的质量分数为 :11A/8, 则 CO2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44)x(11A/8)=3A/8.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 (C:H=1:2) 的部分 :(C2H4)与己烯 (C6H12)的质量分数为 :(111A/8),则此部分组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6(111A/8)/7. 故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A/8+6(111A/8)/7=(4845A)/56,选 D. 五、干扰数据 :有些试题数据完整,若按部就班,则陷入了命题者设置的繁琐计算中,若能发现题干、选择项中某些特殊规律便能轻松作答。 [例 5]在密闭容器中盛有 H O Cl2 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点燃,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则容器中原有 H O Cl2的分子个数比是 ( ) :3:1 :6:1 :6:1 :6:1 解析:容器内进行的反应为: 2H2+O2===2H2O, H2+Cl2===2HCl。 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即 :n(H2)=2n(O2)+n(Cl2)。 观察选项,只有 C 符合。 六、迷惑数据 :在试题没有给出具体数据时,不能片面地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关系进行计算 ,必须整体考虑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 6]反应: 2NH3( g) +CO2( g) ==CO( NH2) 2( s) +H2O( g),已达到化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