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例谈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数据类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元素的质量分数 A,而碳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间又没有确定的关系 ,似乎很难求解 .但若将丙烯酸 (C3H4O2)等效变换为 [(C2H4)(CO2)],则其中的 (C2H4)与己烯 (C6H12)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 (C:H=1:2). 根据 :CO2 → 2O, 可求得其中 CO2 的质量分数为 :11A/8, 则 CO2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12/44)x(11A/8)=3A/8.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定值 (C:H=1:2) 的部分 :(C2H4)与己烯 (C6H12)的质量分数为 :(111A/8),则此部分组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 : 6(111A/8)/7. 故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A/8+6(111A/8)/7=(4845A)/56,选 D. 五、干扰数据 :有些试题数据完整,若按部就班,则陷入了命题者设置的繁琐计算中,若能发现题干、选择项中某些特殊规律便能轻松作答。 [例 5]在密闭容器中盛有 H O Cl2 的混合气体,通过电火花点燃,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则容器中原有 H O Cl2的分子个数比是 ( ) :3:1 :6:1 :6:1 :6:1 解析:容器内进行的反应为: 2H2+O2===2H2O, H2+Cl2===2HCl。 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即 :n(H2)=2n(O2)+n(Cl2)。 观察选项,只有 C 符合。 六、迷惑数据 :在试题没有给出具体数据时,不能片面地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关系进行计算 ,必须整体考虑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 6]反应: 2NH3( g) +CO2( g) ==CO( NH2) 2( s) +H2O( g),已达到化学。高中化学专题复习例谈高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数据类型(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C选项错误;降低温度 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D 选项错误。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易将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移动混淆而错选。 此处常见的误区有: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例题 2】 化学反应 A + 3B === 2C + 2D在如下四种不同的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 v(A) =
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不易失去电子, B 错。 N、 O、 F 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其沸点比 P、 S、 Cl 的氢化物要高, C 错。 稀有气体元素 的固体属于分子晶体,原子序数越大则其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 D 对。 答案: D 点拨: 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及同一类型化合物的性质递变是高考的热点,此类题目一般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合物 NH3 H2O NH3H 2O NH4+ OH H+ 具有弱碱性 常温常压下可存在 【 液氨与氨水 比较 】 ( 2)蘸有浓盐酸(浓硝酸)的玻璃棒 接近试管 口(产生白烟) 氯化铵晶体、熟石灰固体 3. 装置: 固 +固,加热型 4. 干燥 : 向下排空气法 6. 验满: 【 实验室制氨气 】 5. 收集: 用碱石灰 ( CaO 与 NaOH固体混合物) (
H 键;④生成 1 mol N≡ N 键的同时断裂 6 mol N- H 键。 【例题 3】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 3A(g) + B(g) xC(g) ( 1)密闭容器中充有 2 mol A和一定量的 B,当反应进行到 4 min 时,测得 A为 mol。 若反应进行到 2 min 时,容器中 A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B.小于 mol C. mol D.大于 mol (
CO2 + H2O + O2 === Cu2(OH)2CO3 除去铜绿而不损伤器物不能选择强氧化性酸,只能选 择盐酸、稀硫酸、醋酸等,有关的方程式为:Cu2(OH)2CO3+ 4HCl === 2CuCl2 + CO2↑ + 3H2O,根据铜生成铜绿的条件,应将铜制品放在干燥的空气中保存。 ( 3)根据题给信息以及做货币的实际,选择铜做货币是因为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
22,yx ), P 是直线 P1P2 上一点,且)1(21 PPPP ,求 P 的坐标。 【 课堂练习 】 与向量 )5,12(a 平行的单位向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 O( 0,0) ,B(1,3) 且 /OB =3OB ,则 /B 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O 是坐标原点,点 A 在第二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