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庄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 煤采空区不通)共积水 346000 m179。 积水上限 151m,下限 310m。 采空区积满水,其通道从 640 老区 640 总进风巷 160 北大巷 160北石门 160 水仓泵房,再排到地面(过水量在 60~ 64 m179。 /h, 2020 年 3 月 28日测)。 近期新河井采用小泵排水,减少排水量,目前其水位在 , 陈 楼 井水位标高 139m, 两井水位仍在不断上升。 160 北大巷测得其涌水量从最初的 60 m179。 /h,在稳定 8 个月后于近期增加到 83 m179。 /h 左右 ,目前涌水量仍在缓慢增 大。 老空水 危险度为Ⅲ级高度危险。 3) 危害程度分析 a)老空区水 有 造成局部突水 的可能 ; b)新河、陈楼水位上升有可能造成矿井部分区域涌水量增加 ; c)老空区 水一旦突水很容易造成淹井事故。 顶板危险源 8 1)事故类型 矿井顶板类型为Ⅱ 2 类顶板。 支护方式: 采煤工作面 使用 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 ,支护距离符合相关规定。 采空区顶板控制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掘进工作面煤巷采用锚网支护, 部分 采用架棚支护;岩巷采用锚喷支护。 我矿是衰老矿井,局部巷道超期使用,存在冒顶的可能。 2)易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 a)采煤工作面 ; b)掘进迎头; c)三角门 、 四角门 处; d)年久失修的巷道。 3)顶板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 a)冒顶埋人; b)掉顶砸人。 4)可能发生的季节:四季都可能。 机电危险源。 1)机电事故类型 机电伤亡事故和机电非伤亡事故。 2)易发生机电事故的场所: a)采煤掘进工作面; b)溜子道皮带机巷; c)井下变电所、 机电硐室 ; d)副井绞车房等地面要害场所; e) 机修车间。 3) 矿井机电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 a)机电事故可造成人员伤亡; b)机电事故可造成设备损坏等财产损失; c)机电事故可引 起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其它灾害事故的发生。 4) 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运输危险源 1)事故类型及易发生事故的场所 a)大巷电机车运输事故; b)架线触电事故; c)斜巷跑车; d)各种车辆掉道翻车; e)上、下井口运输与提升事故; f)架空乘人装置乘坐人员乘坐不规范; 9 g)井筒坠物。 2)运输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 a)架线触电造成人员伤亡; b)斜巷跑车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 c)大巷电机车运输相撞或撞人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d)各种车辆掉道翻车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e)上、 下井口运输与提升造成矿车坠入井筒或挤伤人事故; f)架空乘人装置乘坐人员乘坐不规范造成人员受伤; g)井筒坠物损坏井筒设施。 3) 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 洪灾危险源 1)事故类型及易发生事故的场所 a) 井筒被淹。 b) 变电所被淹。 2)洪灾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 a) 井筒被淹可导致矿井停产、人身伤亡、设备损坏。 b)变电所被淹可造成大面积停电。 3)可能发生的季节:雨季最有可能发生。 地面重特大火灾危险源 1)事故类型及易发生事故的场所 地面所属部位火灾。 2)火灾 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 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使生产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3)可能发生的季节: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锅炉事故危险源 1)事故类型 锅筒撕裂和爆炸。 2)易发生事故的场所 锅炉房内。 3)锅炉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 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及重大经济损失。 4)可能发生的季节:冬季供暖期间可能发生。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体系 矿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挥中心 设在 生产科 调度室。 总指挥:矿长 10 副指挥:党委 副 书记 安监站长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成 员: 副总 工程师 技术科科长 安监科科长 生产科科长 调度主任 机电科科长 通防科 科长 运输 区区 长 综合办主任 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 马庄 煤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机构图 职责 1)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职责: a)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息。 b)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 c)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 d)负责事 故调查的组织工作和参与事故的处理工作。 e)负责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 f)负责建立通信与警报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资。 g)负责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及作业规程、施工措施现场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 2) 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职责: 矿长是 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和 事故 现场处置 的第一指挥者,在有关人员协助下,制订、落实营救遇难人员 的抢救方案 和 事故现场处置 的作战计划,全面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3) 事故应急救援副指挥职责: 矿长 机电科科长 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安监站长 党委副书记 副总工程师 运输区长 通防科科长 技术科科科 长 生产 科科长 调度室主任 安监科科长 综合办主任 11 a)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的第一助手,负责 制订事故的处理方案及措施,根据现场事故发展情况,及时修改、补充抢救方案。 b)生产 矿长:根据抢救方案 和 作战计划组织处理事故人员 待 命,调集设备材料,并指定一名 副总 严格控制入井人员,并签发入井人员特别许可证。 c)安全监察站站长:根据抢救方案 和 作战计划,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抢险救灾工作的安全和入井人员控制实行有效监督,并参与救灾方案的制订。 4) 各副总工程师职责: 制订抢救方案,根据矿长命令,负责各自专业方面的工作。 5) 矿山救护队长 职责 是矿山救护的全面指挥员,领导矿山救护队和矿辅助救护队,执行矿 长命令,根据营救 遇难 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 难 人员的援救和事故处理。 6) 安 监站 职责 提供事故状况,完成 安监站长、 副矿长交办的任务。 7) 通防科 职责 按矿长命令完成临时通风系统的调整,防止灾害事故的扩大;完成其他有关通风工作。 负责保证通讯系统畅通。 8) 保卫组 职责: 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9) 生产科调度室职责: 事故发生时负责在第一时间按照事故汇报程序进行逐级汇报,事故处置时做好生产系统的调度工作和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及对外联系工作。 10) 机电科职责 : 负责协助指挥工程抢险、抢修工作,保证各类设备运转正常。 提供必要的 机电 技术资料,掌握井下停送电,完成抢救工作中 设备 安装、拆除的临时工 作 , 确保主扇 风 机的 正常运转 ,必要时完成反风工作。 11) 运输工区 职责: 负责 井下抢险 救 援人员、物资 和 伤亡 人员的运送 工作。 12) 医务组 职责: 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伤亡、中毒人员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13)后勤 组 职责: 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工作 ;负责抢险救援劳动保护用品的提供;参与事故的善后工作的处理;负责救援工作人员的生活;负责救援工作的车辆安排;负责提供处理事 故的资金;参于抢险救灾善后工作的处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12 4 预防 与 预警 危险源监控 煤尘危险源 监控 1)减少原始煤尘产生量,包括如下主要措施: a)煤体注水。 b) 放炮使用水泡泥。 c) 湿式打眼。 d) 合理确定炮眼数目和装药量。 e) 禁止用放炮处理大矸石。 f) 各运输载点都必须安装使用喷雾降尘设施。 2)减少浮游煤尘含量,包括如下主要措施: a)爆破喷雾、转载点喷雾实现自动化。 b)煤仓上口的转载点使用防尘罩。 c) 风速合理。 d) 按规定设置风流净化水幕。 3)防止 积尘参与爆炸的措施: a)周期性冲洗巷道。 b)清扫积尘。 c)喷洒粘结剂。 d)喷洒防火抑尘粉。 4)防止煤尘爆炸事故扩大,采取隔爆措施。 5)每年对煤尘危险源进行一次综合性评估,定期开展检测工作。 瓦斯危险源监控: 1) 确保安全监控系统有效。 2)下井人员要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佩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3)按规定检查工作地点及密闭墙内瓦斯浓度。 4)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包括如下主要措施: a)通风系统简单、稳定、合理、可靠。 b)分区通风,严禁出现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 c)通风设施完 好。 d)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e)巷道贯通后及时调整通风系统,严禁风流短路或风量不足引起瓦斯积聚。 f)对高冒点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并进行喷浆处理。 5) 加强瓦斯管理检查及管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的措施: a)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13 b)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瓦斯检查与管理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交接班及瓦斯检查相关制度。 c)强化现场瓦斯检查,严禁空班漏检,防止瓦斯积聚,严禁超限作业。 d)按规定设置甲烷传感器,并实现瓦斯电闭锁。 e) 严格执行巷道探查、瓦斯排放的相关制度及措施。 f)坚决制止任何违反《煤 矿安全规程》关于通风、防尘、放炮等有关规定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6) 防止引爆火源出现的措施: a)防止出现明火。 b)防止出现电火花。 c)防止出现放炮火花。 d)防止出现高温表面。 e)防止出现撞击火花。 f)防止出现摩擦火花。 g)防止出现其它高温热源。 7) 防止瓦斯爆炸事故扩大的措施: a)分区通风,严禁出现不符合规定的串联通风,消除角联风路。 b)及时清扫煤尘,防止煤尘参与爆炸。 c)主要通风机出风口防爆门安全、可靠。 d)按要求设置隔爆设施。 8) 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一次鉴定。 火灾危险源监控 1) 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a)防止出现明火 :井口房和扇风机房附近 20 米范围内不得有烟头或用火炉取暖。 井下等候室采用不燃性材料进行支护 ,设立防火门;井下电气焊要严格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执行审批制度;井下不准存放汽油、变压器油等 ,使用润滑油地点要加强管理,使用过的废旧棉纱必须装入专用桶罐内集中升井。 b)预防放炮起火 :严格执行火工品管理制度 ,放炮员按章操作 ,按正确方法装药 ,使用好水炮泥 ,保证炮眼封泥长度 ,不准使用可燃物代替炮泥 ,不准放明炮、糊炮。 c)预防电气火花:加强机电设备的管 理 ,防止失爆现象发生。 d)预防磨擦起火 :禁止穿化纤衣服入井 ,皮带运输、轨道运输、各种保护传动、滚动装置完好。 e)井下全部使用阻燃皮带、阻燃风筒和阻燃电缆 ,液压联轴器使用难燃液。 f)加强对大巷架空线的管理 ,巷修时禁止使用可燃性材料进行腰帮背顶。 14 g)井下火药库、采掘工作面、机电峒室、皮带机峒室、井口房等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 ,并由 安监站 定期检查。 井下消防材料库由 通防科 管理 ,消防器材的数量、品种、规格按需要储备齐全 ,定期检查。 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要熟悉常见火灾的扑灭方法和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熟知本工作区域内 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h)随着井下采掘地点的变化 ,不断完善井下消防管路系统 ,加强消防水管路系统的管理、检查和维修。 2) 内因火灾 (煤炭自燃 )的预防措施: a)选择正确的开采方式 ,合理组织生产 ,提高回采速度;加强工作面回采率的管理 ,减少煤炭丢失以减少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的机率。 b)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及时封闭采空区 ,对采空区及时进行预防性灌浆。 c)加强对采区防灭火的管理 ,定期对密闭墙内的气体、温度进行检查 ,对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回风巷及其它可能发火地点加强监测 ,做好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工作。 d)正确选择通风系统 ,合理调节井下风压;减少采空区漏风量 ,对火区加强监测工作。 e)加强对煤炭自然发火的早期识别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将煤炭自燃消灭在萌芽状态。 水灾危险源监控 1) 针对 北翼采空区及其它 富含水区域,应采取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留设足够的 防 隔 水煤柱。 2)对新河、陈楼水位监测点和涌水量观测站每两天观测一次(水位、水量异常变化时加密观测次数),对新河矿排水情况进行跟踪掌握,及时分析对我矿防治水影响。 3) 利用井下截水措施,在井下适当地点修筑截水建筑物,如水闸门、 挡水墙等,当井下局部发生涌水时, 将其截住,使其不致危及其他地区;或用水闸墙、水闸门使煤层开采区与水源隔开,可以保证 人员安全撤离。 4) 做好各水平排水工作,加强设备检。马庄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50m标高以上。 采用平隆溜井方式开拓,沿 173m标高往东开凿一运输大巷。 在 173m中段往上和往下分 别开凿斜坡道,以勾通上下各中段,形成运输、通风、供电、供风系统。 第三节:采矿方法及采矿设备 为尽量节省切割工程量,提高采矿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采矿成本,以及改善井下采场通风作业条件,该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 使用 YGZ- 90 型独立回转凿岩机凿岩、 BQF-
~ ~ ~ ~ ~ 车厂: 长安马自达 长安马自达 长安马自达 长安马自达 长安马自达 级别: 紧凑型车 紧凑型车 紧凑型车 紧凑型车 紧凑型车 车体结构: 4门 5座三厢轿车 4门 5座三 厢 4门 5座三厢轿车 4门 5座三厢轿车 4门 5座三厢轿车 长 x宽 x高(mm): 4595 1755 1475 4595 1755 1475 4595 1755 1475 4595 1755
14 薄弱环节的配置以及实现教育公平是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 出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富源县 老厂 镇马街 小学 由于教育方面投资薄弱,学校校舍破旧,一部分被鉴定为危房的校舍由于校舍的紧张仍然在投入使用,给学校师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此项目的实施
餐馆中的特色菜肴的口味和种类。 甚至愿意远地专程品尝。 如,佤家山寨的 西南少数民族 特色菜,也吸引不少消费者。 就餐 环境 就餐环境体现在店内的布局和文化的氛围,影响消费者的心情。 如,佤家山寨特有的民族装饰风格,原生态饮食文化,吸引消费者对餐馆的青睐。 价格 定位 消费者对“价格公道”的反应,餐馆对菜肴价格不同层次的划分。 如,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餐饮需求,可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 服务 质量
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根据事态发展,决 定请求外部援助;批准新闻发布;宣布应急恢复、应急结束。 公司值班领导:启动应急预案后,若总指挥和第一副总指挥均未到达公司之前,代行总指挥职权,先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指挥紧急情况的处理或抢救工作。 副总指挥:根据救灾计划安排,做好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保证事故抢救的顺利进行,并积极提出建议。 安全保障组
Nieenthcentury English philosopher and economist John Stuart Mill advocated the utilitarian proposition that an act is right if it brings people pleasure and wrong if it brings people pain. M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