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农矿原料出口国或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属于这一类型。 ( 3)出口加工国或地区,主要包括亚洲的 “四小龙 ”、拉美的墨西哥和阿根廷等。 ( 4)经济综合发展国,如中国、印度、埃及等。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共同特征 ( 1)经济发展具有过渡性 政治上获得了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处在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由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向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以及由落后的农业和单一经济结构向先进的工业和多样化经济结构过渡的阶段。 ( 2)经济发展具有依附性 长期的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 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历史上形成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并未改变,再加上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因而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仍然是受剥削、受控制,在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必然要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3)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 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而以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却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缓慢。 各个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发展 的不平衡;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等。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机遇: ( 1)经济全球化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中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 2)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研究开发、开展技术竞争的过程中促使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积极争夺这一制高点。 ( 3)经济全球化在协调各国之间经贸政策的过程中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 消极影响 ( 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扩散的低层次产业的基础上,必然会使自身的 产业结构走向单一化、低度化和从属化,使自身的国内市场受到发达国家的挤占。 在国际经济的互存关系中,发展中国家对国际事务没有发言权;发展中国家在现代科学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依附性。 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不平等贸易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 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加大。 发展中国家力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消灭剥削和控制,建立起真正体现平等互利、互助合作原则的世界经济体系。 ( 1)变革现有的国际生产体系、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让发展中 国家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际分工; ( 2)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地控制本国的资源,并享有限制和监督跨国公司行为的权利。 ( 3)要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充分地、平等地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决策。 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其内容上反映了两大基本特征: 一是平等互利:即各个国家之间主权平等,对支配自己的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主权,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决策享有主权,在国际贸易、金融、技术等领域进行的交往必须公平互利; 二是相互依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合作,消除世界上的贫富差 距,促进共同的繁荣。 (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实质,就是剥削与反剥削、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的经济关系。 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掠夺的方式仍然是 “新殖民主义 ”。 新殖民主义取代旧殖民主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新形式。 新殖民主义是相对于旧殖民主义 而言的 旧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殖民统治的主要形式。 它是指垄断资本依靠公开的、赤裸裸的暴力统治,直接占领殖民地国家的一种剥削手段,其基本特点是 “政治兼并 ”,即在政治统治和殖民占领的前提下,实行经济扩张和掠夺。 新殖民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经济兼并 ”,即表面上承认殖民地国家的政治独立权利,实际上则利用种种手段,迫使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上、政治上乃至军事上从属和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 新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 (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 “援助 ”、 “赠与 ”、 “贷款 ”为名输出国家资本,从发展中国家获取各种特权 ,例如培养代理人,支持和扶植受垄断资本控制的政权,通过各种方式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最终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导向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轨道。 (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垄断组织如跨国公司等,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掠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资源,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还通过建立一些国际垄断组织如 “共同体 ”或 “联系国 ”等,把原来属于自己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继续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产品进出口价格的 “剪刀差 ”和国际贸易中的国际价值和国别价值的差额形成的不平等交换,攫 取高额垄断利润。 发展中国家由于这种不平等的贸易所形成的 “剪刀差 ”,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新殖民主义手段的采用,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表现为一种形式,而经济上的依附却表现为一种内容。 它加深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单一和进出口商品价格不断变动,拉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剩余价值大量转移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损失惨重。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表现出纵横交错的相互依赖关系。 但是,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所具有的资本主义形式决定了资本的国际扩张、国际积累,因而在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中却又充分地体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平等关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的表现 第一,贸易关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支配地位。 一方面采用不等价交换的方式,极力提高自己所生产的并销往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利用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初级产品具有的需求弹性低、库藏时间短、容易找到代用 品的特点,极力压低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的价格; 另一方面采用等价交换的方式,即利用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结构中所占有的国际分工和劳动生产力的优势,以具有较少国别价值的商品换取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多国别价值的商品,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 第二,投资关系。 资本输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图统治世界的手段,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沉重就是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 发展中国家大量输入资本,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带动了先进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但却掉入了债务陷阱,加深了自己在经济发展中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