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适用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基础的东西 E. 意识能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 2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大脑是( AE A. 意识的物质器官 B. 人工智能的结晶 C. 思维的机器 D. 自我感觉的产物 E. 高度复杂而严 密的物质体系 26.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E) A. 抹煞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B. 抹煞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D. 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E. 把意识视为人的大脑的分泌物 27. 在意识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 ABCDE ) A.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 B.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C. 劳动使人和动物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D. 劳动使思维的物质外壳即语言得以产生和发展 E. 在劳动 和语言的推动下,意识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28. 旧唯物主义之所以不能彻底批判唯心主义,是因为( ABCD) A. 它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B. 它片面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 它不能科学地解释意识的起源问题 D. 它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E. 它对于唯心主义力量估计不足,对唯心主义理论缺乏研究 29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ACD A.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运动 C.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 世界是无限多样性的 统一 E. 世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不存在 30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CD ) A. 坚持物质决定精神的观点 B. 否认世界‘物自体’的存在 C. 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观点 D. 不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E. 主张世界上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 31 .为了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 ()ABCDE A. 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个恰当的估计 B. 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C. 坚持实践这个基本途径 D.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E.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2 .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义在于 (ABCDE) A. 它坚持世界统一性原理,同二元论和多元论划清了界限 11 B. 它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限 C. 它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原理,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统一观的缺陷 D.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 E. 它是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根据 33 .唯物辩证法认为( ABDE) A.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普遍的 B. 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 C. 事物的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事物的联系是复杂 多样的 E.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34 . 联系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主要有( ABDE 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 .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C .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 D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E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35. 只有从联系中才能把握事物,这是( BD) A .形而上学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不把事物的差异和界限绝对化的观点 E .抹煞事物的差异和界限的观点 36. “断手非手”的比喻说明了( ABDE) A .部分依赖于整体 B .整体是由部 分构成的,失去了部分就没有整体了 C .研究部分是没有意义的 D .要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去认识事物 E .脱离整体研究部分或脱离部分研究整体都是有缺陷的 37 .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生事物,要看它( ABC) A.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B.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否具有远大的前途 D. 是否尽善尽美 E. 是否比旧事物强大 38.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ADBC) A .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运动变化的趋势 B .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C .新事物的 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矛盾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的结果 E .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39 . 规律是事物的( ACDE ) A. 本质的联系 B. 现象的联系 C. 必然的联系 D. 稳定的联系 E. 客观的联系 40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BCE) A .用联系的观点还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B .用发展的观点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 .用片面的观点还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 .用社会的观点还是用自然的观点看问题 E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41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BDE) A .它揭示了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动力 B .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C .它可以代替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 D .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E .它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 42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 ABCD ) A .就是对立统一 B .就是相反相成 C .是指客观存在的矛盾 D .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12 E .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统一 43 .“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的。 ”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BCDE) A .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B .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 .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 .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 E .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绝对对立起来 44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根本属性是( CE) A .普遍性 B .特殊性 C .同一性 D .稳定性 E .斗争性 45 .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是( ABD) A.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B.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 斗争性与同一性直接同一 D. 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E. 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 46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 AD ) A .相互联结和制约的关系 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 .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E .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47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的作用是( ABD ) A .将矛盾双方联为一体,互为条件,使对立面在统一体中得到发展 B .矛盾双方互相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 .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 .使矛盾双方消除分歧 48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DE) A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49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是( BCDE ) A .外因是变化的根据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第一位原因 C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D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E .外部条件不同,会对事 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50 .矛盾的普遍性表明( ABCE) A .矛盾无处不在 B .事物就是矛盾 C .矛盾无时不有 D .思维中存在逻辑矛盾 E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51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表现为( ABCDE ) 13 A .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 .个别必然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 .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D .个别与一般是存在区别的 E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52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C) A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 矛盾的关系问题 C .矛盾的个性与共性、相对与绝对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E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53 . 下列各项哪些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 BD ) A. 实事求是 B. 提纲挈领 C.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 牵牛要牵牛鼻子 E. 眉毛胡子一把抓 54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理论根据是( BCD ) A .量变和质变复杂性的原理 B .矛盾及其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 E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 55 .下列说法符合辩证法的有( BCE) A .白马非马 B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C .物极必反 D .眉毛胡子一把抓 E .失败是成功之母 56 .事物的质与属性的区别在于( AC ) A .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 B .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 C .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 D .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 E .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 57 .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AE ) A .有多 样性的 B .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的 C .固定不变的 14 D .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造成的 E .客观的 58 .唯物辩证法认为质与量的相互关系是( ABE ) A .对立统一的 B .质是一定量的质,量是一定质的量 C .质就是量,量就是质 D .质是绝对的,量是相对的 E .没有无质之量的事物,也没有无量之质的事物 59 .事物的度是( CE) A .临界点或关节点 B .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C .特定质和特定量的统一 D .事物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E .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和范围 60 .正确认识事物的度才能( ABCDE ) A .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 .提出指导实践的正确准则 C .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D .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 E .在实践活动中严防“过”与“不及” 61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有( ACE) 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 .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C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E .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 62 .辩证否定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表现在( BD ) A .新事物把旧事物包容在内 B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腹”中生长起来 C .新事物和旧事物合而为一 D .新事物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 E .新事物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63 .辩证的否定是( ABCDE) A .事物的发展环节 B .事物的联系环节 C .“扬弃” D .既克服,又保留 E .事物发展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64 .“扬弃”是指( BDE ) 15 A .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部分保留 B .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否定 C .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部分否定 D .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 E .保留旧事物中有利 于新事物发展的某些特征 65 .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BCD) A .体现了内因和外因的交替作用 B .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 C .表现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 D .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E .是周而复始的运动 66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BCD) A .直线论 B .循环论 C .悲观主义 D .左倾冒险主义 E .主观唯心主义 67 .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 ABE) A .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B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C .二者的界限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D .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E .二者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68 .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中,必然性( AC) A .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B .是偶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C .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D .总是受偶然性支配 E .同偶然性没有任何联系 69 .对可能性具体分析应该( BCE ) A .重视可能和不可能的相互转化 B .把不可能性排除在外 C .区分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 D .使一切可能性立即转化为现实 E .分析现实的可能 性,要区分好的可能和坏的可能 70 .在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一般说来( CD) A .内容依赖形式,形式不依赖内容 B .内容和形式同步发展变化 C .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形式 16 D .内容的发展决定形式或迟或早要发生变化 E .形式决定内容,内容随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71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ABDE ) A .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 B .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性的 C .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D .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比较稳定的 E .现象可以由 感官感知,本质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