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工中级培训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注明水样的稀释倍数) 菌落计数的报告: 稀释度的选择: 1. 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 30300之间的稀释度,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见表例 1)。 2.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之菌落数均在 30300,则应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 2,应报告平均数。 若其比值大于 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 见表例 3)。 3. 若所有平均菌落数均大于 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见表例 4)。 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 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见表例 5)。 5.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 30300之间,其中一 部分大于 300或小于 30时,则以最接近 30或 300的平均菌 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 见表例 6)。 6. 若所有稀释度的菌落数均不可计数,则以 最高稀释倍数无法计数 报告之。 菌落计数的报告 : 菌落数 报告结果 30~300 之间 平均菌落数 X 稀释倍数 求比值 2 取较小稀释倍数 在 30~300之间 2 取平均数 300 最高稀释度平均菌落数 X 最高稀释倍数 30 最低稀释度平均菌落数 X 最低稀释倍数 300 30 无法计数 报告无法计数 取最接近的 X 稀释倍数 (若有两个稀释度 ) 四、操作步骤 • (二)大肠菌群的测定 乳糖发酵试验 分离培养 证实试验 样品稀释后, 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 36177。 1℃ 培养 48177。 2h,观察是否产气。 将产气发酵管培养物转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36177。 1℃ 培养 1824h,观察菌落形态。 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 同时接种乳糖发酵管 36177。 1℃ 培养24177。 2h,观察产气情况。 根据证实为大肠杆菌阳性的管数,查 MPN表,报告每100ml( g)大肠菌群的MPN值。 具体操作 (考试操作) 1. 样本的稀释 2. 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分装和灭菌 培养基的分装: 2个 250mL烧瓶中各装入 50mL乳糖蛋白胨培养基,把 10支小试管分别装入 10支大试管,然后分别加入 5mL乳糖蛋白胨培养基。 3. 加样培养: 在 2个含有 50ml三倍浓缩的乳糖蛋白胨发酵烧瓶中,各加入 100ml水样。 在 10支含有5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各加入 10ml水样。 混匀后, 37℃ 培养 24小时, 24小时未产气的继续培养至 48小时。 :把 9支小试管管口朝下分别装入 9支大试管,然后分别加入 5mL乳糖蛋白胨培养基。 培养: 选择三个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乳糖胆盐发酵管,每管加样 1ml。 混匀后, 37℃ 培养 24小时,24小时未产气的继续培养至 48小时。 较清洁样品的三步法图示 100mL 50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100mL 5mL 5mL 5mL 5mL 5mL 5mL 5mL 5mL 5mL 5mL 水样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10mL 三步法图示 取产酸产气的发酵管中培养液在伊红美兰平板上进行划线 取有核心和带金属光泽的深紫色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 镜检( 革兰氏阴性菌 ) 37℃ 培养 48h 证实产气(阳性)结果与否 37℃ 培养 24h 37℃ 培养 24h 典型菌落 产气 报告为大肠菌群阳性 不产气 报告为大肠菌群阴性 乳糖起选择作用;溴甲酚紫起产酸指示,还有抑制其他细菌作用 1.水样的采取 自来水: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 3min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 5 min后,以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以待分析。 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取距水面 10 15 cm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塞玻璃瓶,瓶口向下浸人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人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最好立即检查,否则需放人冰箱中保存。 • 2.自来水检查 ( 1)初(步)发酵试验在 2个含有 50ml三倍浓缩的乳糖蛋白胨发酵烧瓶中,各加入 100ml水样。 在 10支含有 5ml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中,各加入 10ml水样(如图 ⅩⅣ 1)。 混匀后, 37℃培养 24小时, 24小时未产气的继续培养至 48小时。 ( 2)平板分离经 24小时培养后,将产酸产气及 48小时产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