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食品加工领域废水处理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收集并排出反应器至贮水池并进入二级处 理没备; (5)气室及水封: 沼气通过气室积聚后进入水封而流向贮气罐利用; (6)排泥系统: 其功能是及时将污泥床区污泥均匀地排出反应器。 反应器还能分为两大类,开敞式反应器和封闭式反应器,开敞式是反应器顶部不密封,出水水面是开放的,它适用于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封闭式则在反应器顶加盖密封,能全部收集反应器内产生的沼气并进行利用,它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各种微生物处理法处理有机废水的比较 项目 活性污泥法 滴滤池法 氧化池池法 厌氧性消化法 处理废水的 BOD 浓度 (mg/kg) 10000 以下 10000 以下 10000 以下 10000 以上 处理效率 高 中 高 低 高 BOD可能除去率( %) 9095 8095 7085 8090 设施面积 小 小 中 大 小 设备费 多 多 少 多 运转费 多 中等 少 中等 维持管理的难易 稍难 易 易 稍难 污泥生成量子力学 多 中等 少 中等 水产原料 一、水产原料的特性 水产原料的多样性 水产资历源的多变性 鱼体大小、部位对成分的影响 表 :鲷的大小和肌肉组成的关系 鱼体的大小 年龄 平均体长(厘米) 水分( % ) 平均体重(克) 对干物质的 % 脂肪 蛋白质 灰分 大 7 中 5 902 小 4 495 表 :鲷不同部位的成分 部位 水分( % ) 脂肪( % ) 蛋白质( % ) 灰分( % ) 头肉 背肉 腹肉 尾肉 不同季节 的鱼体成分变化 容易腐败变质 二、鱼肉类的主要成分 鱼肉类的一般成分 种类 水分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 灰分 鲣 鲔(赤身) 鲔(白身) 鲭 秋刀鱼 远东沙瑙鱼 鲑 真鲷 鳕 比目鱼 角鲛(油鲨) 鲤 鳗 蛤仔 文蛤 牡蛎 鲍鱼 墨鱼 章鱼 对虾 松叶蟹 海参 ( 1)水分 ( 2)蛋白质 ( 3)脂肪 ( 4)提出物 把磨碎的肌肉加水振摇 ,可以使各种成分溶出 ,因此我们把除蛋白质、脂肪、色素以外,残存的游离氨基酸、各种低分子氮化合物、有机酸、低分子碳水化合物等统称为提出物。 提出物 氨基酸 氧化三甲胺 ( TMAO) 尿素 甜菜碱 肌苷酸 糖类及有机酸 ( 5 ) ①肌肉色素 ②血液色素 ③皮的色素 ( 6)呈味成分。食品化学食品加工领域废水处理技术(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腌渍物的盐量,调理成适合所喜好的咸味。 苹果酸钠或葡萄糖酸钠也可以使用。 (2)酸味 依腌渍物的种类,在熟成期间生成乳酸,醋酸和其他的酸可使腌渍物具备适当的酸味,有整肠作用及防止胃肠内的异常发酵食物中毒的功效。 (3)辣味 辣椒素或姜油使腌渍物含有适当的辣味而刺激味觉,增进食欲;并使内分泌旺盛,有利于健康。 ( 4)甜味 因添加砂糖 ,葡萄糖、果糖、甘草或甜菊而使口味柔和,促过食欲。 (
工业化减压贮藏中,应用臭氧进行常压和减压两次杀菌,消除公害残留,被认为是当今较为理想的措施。 臭氧是广谱、高效杀菌剂,对食品无害,不产生残留污染,在减压状态下使用臭氧, 可对潜入皮层内的微生物和内吸农药残留起作用,达到彻底消毒的目 的,其方法简单、 成本低廉、效果良好。 采用减压保鲜技术贮藏可将食物失重、腐烂、老化程度减到最小范围。 基本原理与分类 一、基本原理 概念
用较高,这也抑制了高压技术的商业化发展。 食品的减压处理 一、 概念 减压保鲜是用降低大气压力的方法来保鲜水果、蔬菜、花卉、肉类、水产和一切易腐产品。 它是贮藏保鲜技术的又一新发展。 二、 原理 减压保鲜贮藏是将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冷却的容器内,用真空泵抽气,使之取得较低的绝对压 力,其压力大小要根据物品特性及贮温而定。 当所要求的低压达到后,新鲜空气不断通过压力调节器、加湿器
冷却或蒸发 溶解度或熔点 糖精制、冻结产品 干燥 热 水蒸发 食品脱水 冷冻干燥 热 冻结 / 升华 食品干燥 反 渗透 压力 / 膜 膜渗透性 果汁浓缩 超滤 压力 / 膜 膜渗透性 乳清粉生产、牛服浓缩 汽提 非挥发气体(蒸汽) 溶解度差 油脂脱臭 浸提 溶剂 有择溶解度 油提取、蔗糖抽提 吸附 固体吸附剂 吸附势 油脂脱色 离子交换 固体树脂 离子亲和力 乳清脱盐、水软化 过滤 (
ⅲ III、表面活性剂必须既在邻接内、外两相溶液中具有低溶解度,又能优先促进所需要的溶解物种穿过液膜进行渗透。 ⅳ IV、必须控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和用量,因为它们对液膜的厚度、强度、选择性和乳状液膜珠滴的直径等有直接影响。 ( 2)液膜包裹的内相体系 选择内相的条件是: a、可 以根据它和进料混合物中所有组分的混溶性、或根据它和较易穿膜渗透的化合物的选择混合溶性来择用。 b
SFE 或联机 SFE:不仅需要了解 SFE,还要了解色谱条件,而且样品提取物不适用于其他方法分析,其优点主要是消除了提取和色谱分析之间的样品处理过程,并且由于是直接将提取物转移到色谱柱中而有可能达到最大的灵敏度。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实例 超 临界流体萃取在食品中的应用,主要是近 20 年的事情。 在食品加工中,几乎都采用 CO2作为萃取剂。 植物油的萃取(大豆、向日葵、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