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衬砌钢筋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 d) 4d2 5m m2d(2. 5 d )dd Ⅰ — Ⅲ级钢筋 1040 2 单面焊缝帮条焊 d4d(5 d)(1 0d )8 dd(5d) 4 dd(5d) 4 d2 5m md(1 0d )8 d(5 d) 4d2 5m m2d(2. 5 d )dd Ⅰ — Ⅱ级 钢筋 1040 3 双面焊缝搭接焊 d4d(5 d)(1 0d )8 dd(5d) 4 dd(5d) 4 d2 5m md(1 0d )8 d(5 d) 4d2 5m m2d(2. 5 d )dd Ⅰ — Ⅱ级钢筋 1040 4 单面焊接搭接焊 d4d(5 d)(1 0d )8 dd(5d) 4 dd(5d) 4 d2 5m md(1 0d )8 d(5 d) 4d2 5m m2d(2. 5 d )dd Ⅰ — Ⅱ级钢筋 1040 注:在无条件进行序号 3 的双面焊缝电弧焊时,可采用 4 的单面焊电弧焊。 ②、钢筋电弧焊接头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6 搭接接头的长度、帮条的长度和焊接的总长度应符合 下 表的规定: 序号 类别 项目 允许偏差 1 电弧焊接头 帮条焊接头钢筋轴线的纵向偏移 搭接焊接 弯折角 4176。 偏移 且不大于 3mm 焊缝高度 +— 0 焊缝宽度 +— 0 焊缝长度 咬肉深度 且不大于 在 2d 长的焊缝表面上焊缝的气孔及夹渣 数量 2 个 面积 6m2 2 闪光对焊接头 接头处钢筋轴线 弯折角 4176。 偏移 且不大于 2mm 接头表面裂纹 不允许 注: d 为钢筋直径,单位为 mm。 A、钢筋搭接接头的搭接部位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B、帮条电 弧焊的帮条,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当采用同级别不同直径的钢筋作帮条,且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均为 I 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被焊钢筋的 ,当被焊钢筋与帮条钢筋为Ⅱ、Ⅲ级钢筋时,两帮条钢筋的直径应大于或等于。 帮条和被焊钢筋的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C、焊接高度 h 应等于或大于 ,并不得小于 4mm,焊接宽度 b 应等于或大于 , 17 并不得小于 8mm。 D、钢筋与钢板进行搭接焊时,搭接长度应大于或等于钢筋直径的 3 倍( I 级钢筋)或 5 倍(Ⅱ级钢筋)。 E、焊缝高度 h应等于或大于 ,并不得小于 4mm,焊接宽度 b应等于或大于 ,并不得小于 6mm。 5)焊接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a 帮条尺寸、坡口角度,间隙以及钢筋轴线等均应符合有关规定; b 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 c 带有垫板或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钢板或帮条上进行,无钢板或无帮条的接头,引弧应在焊缝部位,防止烧伤主筋; d 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与钢筋熔合良好; e 焊接过程中及时清渣,保证焊缝表面光滑平整,加强焊缝时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f 手工电弧 焊应选用优质焊条,接头焊毕后应避免立即接触水、冰、雪。 ( 二 )、 施工工艺控制要点 钢筋保护层钢筋保护层全部采用高强砂浆垫块来控制,不得使用塑料垫块。 要求主筋纵向间距、分布筋环向间距、内外层横向间距、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二次衬砌与边墙仰拱钢筋相互错开,及相邻两根钢筋要求接头处错开 50cm。 二衬钢筋与仰拱钢筋相互搭接 1m。 焊接要求饱满,不得虚焊、假焊。 同一断面的街头数量不得超过总根数的 50%。 18 开 始施工工艺设计钢筋规格数量计算钢筋进料验收钢筋检验合格钢 筋 设 计钢 筋 加 工钢筋加工检验合格测量放样中线高程钢 筋 安 装钢筋安装检验合格结 束不 合 格 处 理是是否否否(三)、 施工工艺 流程图 19 八 、检查项目 基本 要求 钢筋的品种、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实测项目 见表。 表 衬砌钢筋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主筋间距 (mm) 177。 10 尺量;每 20m 检查 5 点 3 2 两层钢筋间距 (mm) 177。 5 尺量;每 20m 检查 5 点 2 3 箍筋间距 (mm) 177。 20 尺量:每 20m 检查 5 处 1 4 绑扎搭接长度 受拉 I 级钢 30d 尺量:每 20m 检查 3 个接头 1 Ⅱ级钢 35d 受压 I 级钢 20d Ⅱ级钢 25d 5 钢筋加工 钢筋长度 (mm) 10, +5 尺量:每 20m 检查 2 根 1 外观鉴定 无污秽、无锈蚀。 不符合要求时减 1~ 3 分。 九 、质量、人员、工期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措施: 项目根据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条件差,工程数量多,施工管理内容多的特点,按照业 20 主对施 工质量要求,配备施工管理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施工技术人员和试验检测人员,建立以项目总工为核心的工程部、试验室、质检部“三位一体”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和控制施工全过程,确保质量目标实现。 进场后项目总工组织技术干部及管理人员对图纸进行复核,并形成审核记录,深刻领会设计意图,结合工程现场考察,对图纸设计疑问上报业主澄清;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水准、导线点的复测、加密,并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处等待批复; 根据已完成的项目策划和项目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的要求及项目制定的工期、质量计划、项目将采取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 艺,编制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加强质量跟踪监督检查,实施质量过程动态控制。 根据工程进度和管理跨度变化,适时增加质检人员,实行旁站制度,对主要工序全过程监控。 项目领导及质检人员坚持上工地巡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对检查情况及时召开分析会,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坚持召开质量管理例会制度,项目部定期(每月)或不定期进行质量大检查并召开主要负责人、技术主管、各部室负责人参加的工程质量例会。 通报施工情况,找出质量管理薄弱环节,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 每周召开一次 技术例会,及时解决施工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建立质量工作台帐,详细记录项目自检工作情况和项目质量工作事件,使质量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可追溯性,根据施工质量工作台帐对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研究完善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同时对各分部、各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实施奖优罚劣。 完善检测手段,制定质量标准,严格施工工艺。 完善质量检测手段,搞好工序控制,以工序控制过程,以过程控制整体。 从每一道 21 工序、每一个细节入手,全过程的跟踪检测,以确保工程质量。 严格质量标准,实施标准化作业,做到全部工序有 标准、有检查,并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运用到各项施工生产中去,切实保证标准化、程序化的作业质量。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捡,不经“三检”合格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施工,使工程质量在施工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之中,以确保每道工序规范,施工全过程创优。 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做好施工技术保证。 发挥质量保证体系职能,做好质量、技术保证工作,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技术人员质量承包责任制,逐级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确保质量技术工作的严密性和正确性。 推行现代化的技术管理,运用统筹方法和网 络技术贯彻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资源配置,努力降低成本,并严格按照网络图设计实施,使整个工程随时处于受控状态。 结合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按照部颁最新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制定各项施工工艺和控制标准。 严格设计要求,坚持设计文件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各项工程开工前下发《作业指导书》,搞好岗前培训,让所有职工都清楚各自施工项目的技术标准、施工工艺和操作规定。 加强测量试验检测工作,严格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重视测量工作,选派技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