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存盘市场调查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至256M,这同样是目前闪存盘的主流容量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目前的主流移动存储产品是闪存盘,使用以下数据反映闪存市场情况具备相当的代表性。 互补产品中国的闪存盘刚面世便受到人们的追捧,目前市场已初具规模,但离真正能够达到的饱和容量还相差甚远,其互补产品(如PC、手机和数码相机)的销量对闪存盘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互补产品PC手机数码相机销量2002年1至9月,PC市场销量约为630万台,比2001年同期增长约16%。 由于主流产品价格已经与软驱相差无几,使得把闪存作为标配的PC成为市场趋势2002年1至9月手机市场销量约为4700万部,2001年总销量为4600万部。 伴随着手机数据业务的普及,对手机内存扩展的需求将越来越大2002年1至9月数码相机市场销量约为23万台。 使用简便、即插即用的闪存成为数码相机数据交换的最好的中介替代产品市场上的移动存储产品除了闪存盘,还有移动硬盘、大容量软盘、MO、ZIP等产品,闪存盘以其体积小、携带方便、无需驱动器等优点,成为移动存储市场的一大亮点。 产品闪存软驱软盘大容量软盘移动硬盘MOZIP主要容量16MB、32MB、64MB、128MB、256MB、512MB144MB10GB、15GB、20GB、30GB、40GB、60GB128MB、230MB、540MB、640MB、100MB、120MB、250MB主流价格500元以下10元以下10元以下1,000至2,000元1,350至3,750元1,000至2,000元目标客户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教育、科研行业需要大规模资料移动存储的广告公司、杂志社、报社出版、广告、视频编辑广告公司、图片公司以及高级商业应用主要优势轻巧便携、存取快捷、即插即用、安全稳定、超强兼容安装简单、方便携带具有分发和备份功能、售价较低容量大、性能和低档硬盘的差距很小、速度快、数据安全、设计小巧便携、兼容性能良好使用光磁技术具有高传送速度、高可靠性、高兼容性,是最为完善的移动存储产品速度较快、盘片质量远高于普通软盘、能长期保存数据主要劣势容量不够大,价格较软盘高读写速度较慢,存储稳定性较差,存储容量小,兼容性差必须配备大容量软驱才能使用,在普通软驱上则毫无用武之地与他人交换文件时必须在别人的电脑上也装上驱动程序,同时传输速度也受一定的限制价格昂贵、数据兼容性极低存储容量不够大、盘片的价格偏高市场趋势4 64MB、128MB成为市场主流闪存盘市场价格下降幅度很大,16MB的价格已接近成本底线,将逐步被32MB替代,随着芯片价格及FLASH价格的降低,64MB、128MB的市场份额会有大幅度的上升。 4 行业渗透将加剧,产品将多样化今后移动存储行业会与其互补行业如数码设备行业、电子设备行业等相互渗透,带MP3播放、录音、复读、收音机、移动存储等基于FLASH功能的USB设备将会不断上市,移动存储本身的功能将会逐渐淡化,将成为一种时尚类的电子消费品。 4 现有的厂商将会进一步分化由于竞争的加剧以及市场的细分,闪存盘厂商将会不断的分化,一部分将被淘汰,留下的也会更加有所侧重。 如朗科在电脑配件领域的深入;华旗资讯爱国者对数码设备领域的转型;鲁文对现有闪存盘消费群的继续强攻等。 4 市场将得到进一步细分2002年初,蓝科的随身邮、随身Q开创了闪存盘捆绑软件的先河,其后如鲁文等更进一步对闪存盘产品进行了横向捆绑,如捆绑专用压缩软件、文件加密软件、PC锁、杀毒软件等。 而今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纵向捆绑。 即对客户群进行深入的挖掘,针对特定的人群附加特定的功能,如求职人群,可能会与一些求职类的软件进行捆绑。 4 产品将更加时尚、美观由于目前国内厂商大都不掌握核心技术,因而闪存盘厂商大都将精力放在了模具和外观上,如亚讯推出了金属外壳、朗科推出了橡胶漆外壳,奥美嘉则推出了礼品盒包,而更多的厂商则在外形上开始大下工夫,使得闪存盘产品变得更加时尚,更美观。 市场上有近10%的新装机器选用了闪存盘作为标配,“取代软驱”的概念已经开始取得部分认同。 4 2002年初英特尔宣布在微处理器中添加指令,彻底停止对软驱的支持,加速推广由其提出标准开发的USB接口产品;4 三星宣布包括台式PC和笔记本电脑在内的产品将不再随机装配软驱;4 国内厂商联想、方正、新蓝已经在某些型号的电脑中将闪存盘作为标准配置;市场压力4 成本高: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芯片厂商手中,国内的闪存盘厂商从三星等少数厂商购买芯片,成本难以降低;4 利润下降:经过2001年8至9月和2002年2至3月的降价风暴,闪存盘产品的利润呈下降趋势;4 竞争激烈:市场需求膨胀,市场进入壁垒不高的特点吸引国内外的厂商纷纷进入闪存盘市场,而S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