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勺式马铃薯播种机性能试验台的设计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主要技术要求 (1) 保证排薯过程的稳定性,旋转数周排薯的数量应一定。 (2) 多行排薯器的排薯量应相等,各行排薯量应一致。 (3) 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不但能排播一般种薯,而且能排播春化种薯、特大和特小种薯。 能适应不同分级种薯的要求。 (4) 排薯频率应能调整,误差不应超过额定量的 8%~ 10%。 (5) 漏植率、重植率和伤薯率不应超过农艺要求。 马铃薯播种不同于其它作物 ,播种部件有其特殊的形式 . 马铃薯种植部件是马铃薯种植机的核心 技术 . 为了保证马铃薯播种的工作要求 ,本机采用钩形链勺式排种机构 .由于普通钩形链勺式排种机构农机作业条件恶劣 ,且封闭润滑困难 ,作业速度低 .为了提高机具可靠性能 ,我们选用节距 30 mm 的钩形链勺式排种机构 ,具有可靠性高 , 造价低 .株距调节方便和维护简便等特点 .为了使通风透光好土地和肥力的利用率高 , 达 到增产的目的 ,单行之内交叉种植 . 行与行也交叉种植 , 因此对相邻钩形链上的料勺采取交叉配置 , 料勺的大小应可以盛装 30~ 50 mm 的种薯 . 同时为了适 应不同大小的薯块的作业要求 .在通用的料 勺上配备有相应大小的塑料种薯杯 , 对直径小于 30 mm 的薯块 .可在原有料杯里套用塑料种薯杯 . 通过对以上各种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链勺式播种机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并且通用型强,排种精度高,使用方便,能够满足相关农艺要求。 第三章 总体方案设计 排薯器是现代马铃薯精密种植机的核心工作部件,是种植机工作质量、效能和特征的主要载体和体现者。 链勺式马铃薯播种机采用夹持链勺式排薯器。 主要由固 定在升运链上的托薯勺、主动链轮、被动链轮、投薯管和 薯箱等部分组成。 链勺式排薯器结构紧 凑,重量轻,调整保养方便,排 薯性能可靠。 在排薯过程 中每个薯勺最初可能舀 l以个 薯块。 在提升运输过程中能自动把多余的薯块抖掉,只 留下一颗种薯翻入投薯管内,重植率较低。 因此种植切 块种薯是容易适应的。 链勺式排薯器的排薯工艺过程如下:排薯勺与升运链一起由下向上运动,经由圆锥形薯箱底孔进入薯箱的喂薯区,穿过薯层,舀取一颗或数颗种薯。 被托勺舀取的种薯最初可能以长轴方向竖立于托勺内,以宽轴方向“侧卧”于托勺内,或以厚轴“平躺”于托勺内。 在升运工程中,由于链条的抖动、 机器的振动,托勺内的多余种薯即被筛出托勺,重新返回薯箱。 剩下的单颗种薯在重心力矩的作用下逐渐采取以厚轴平置的方式稳躺在托勺内。 当托勺携薯块绕过被动链轮的顶端后,即改变方向朝下,薯块被抛向前行的托勺背上,并进入投薯管。 随着链勺的继续下移,种薯沿着投薯管壁摩擦碰撞,采取 运动阻力最小最稳定的薯块厚轴与地面平行的状态移到下端的投薯口。 当托薯勺通过出口时,活门打开,种薯投落到开沟器开出的种植沟内,再由圆盘覆土,完成种 植过程。 株距的调整 .只需要用不同的链轮 ,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比会改变 ,进一步改变传动链的线速度 ,从 而达到改变株距的目的 . 链勺式排薯器工艺计算如下: 主动链轮由地轮驱动,旋转一周链条移动距离 S为 S= (1 1 ) 式中 d一链轮直径。 同时,链轮 1旋转一周通过投薯口的托勺数 N为 N= d/ k (12) 式中 k一固定在链条上的托勺间距。 马铃薯种植机地轮旋转一周通过投薯口的托勺 N1为 N1. = d I/ k (13) 式中 i一速比。 与此同时,种植机的前进距离 S1为 S1= D (14) 式中 D一地轮直径。 如果每个托勺只舀一颗种薯,则理论薯距或株距 L为 L=S1/ N1= D k/ i=D k/ d •i (15) 由上述排薯工艺过程可知,种薯的投放点高低或投放相位的迟早都将影响株距的大小即种植均匀性 .。 链勺式排薯器结构紧凑,重量轻,调整保养方便,排薯性能可靠,无论从种植精度方面,还是从通用性方面,都是比较先进的技术方案。 马铃薯播种不同于其它作物 播种部件有其特殊的形式 马铃 薯种植部件是马铃薯种植机的核心技术 ,为了保证马铃薯播种的工作要求 .本机采用钩形链勺式排种机构 . 由于普通钩形链 勺式排种机构农机作业条件恶劣 ,且封闭 润滑困难 ,作业速度低 为了提高机具可靠性能 ,我们选用节距 30mm的钩形链勺式排种机构 ,具有可靠性高 造价低 株距调节方便和维护简便等特点 为了使通风透光好 土地和肥力的利用率高 到增产的目的 单行之内交叉种植 行与行也交叉种植 . 因此对相邻钩形链上的料勺采取交叉配置 料勺的大小应可以盛装 30~ 50 mm 的种薯 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薯块的作业要求 . 在通用的料勺上配备有相应大小的塑料种薯杯 对直径小于 30 mm的薯块 可在原有料杯里套用塑料种薯杯 经试验表明 该排种装置解决了马铃薯播种的精确度 . 链勺线速度与作业速度成正比 ,试验表明当链勺速度为 m / s 时 , 作业质量较好 ,当链轮线速度为 m/s 时 .作业质量有所下降 .即漏播稍有增加 ,但基本上能满足农业技术要求 ,若链勺速度大于 m/s 时 ,作业质量则显著变坏 ,漏播严重 .因此链轮线速度最高作业速度不超过 m/s . 链条参 数的设计 ,大链轮齿数 地轮转动角速度为 主动链轮转速 n1=w1 60/2 = 60/2 =( r/min) 从动链轮转速 n2=v 60/r 2 = 60/ =( r/min) 所以,传动比 i=n1/n2=小链轮齿数 z2按表范围选择,在 z2≥ 9,大链轮齿数 z1按 z1=iz2≤ 120选择,取z2=25,则 z1=38 修正功率 pc Pc =pf1f2 其中 p — 输入功率 (kw) f1 — 工况系数,取 1 f2 — 主动链轮齿数系数,取 1 所以 Pc = pf1f = 1=( kw ) 链条节距 P ( mm) 根据修正功率 Pc 和小链轮转速有机械设计手册选用合理的节距 p 在此选链号08A。 查表得 p= a0 ( mm) 首先考虑结构要求定中心距 ao,有张紧装置或托板时. a0可大于 80p;对中心距不能调整的传动, a。 min=30p。 采用下面推荐口 a。 min=0. 2Z1(i+1)p的计算式,可保证小链轮的包角不小于 1200,且大小链轮不会相碰: a。 min=0. 2Z1(i+1)p=38= 再次,取 a。 =48= 链长节数 X0 X0=2a0/p+(z1 +z2)/2+f3 p/a0 式中 f3=(z2z1/)2 ,f3也可由查表得到。 x。 应圆整成整数 x,宜取偶数,以避免过渡链节。 有过渡链节的链条 (x 0为奇数时 ),其极 限拉伸载荷为正 常值的 80% f3= 4. 281 计算如下: x。 =2a0/p+(z1 +z2)/2+f3 p/a0 =2+(25+38)/2+=127 实际链条节数 X Xo圆整成 X,取 128 链条长度 L=Xpm/1000=128 a(mm) a=p(2XZ2一 Z1)f4=12. 7x(2128— 38— 25) =612. 2mm 实际中心距 a,(mm) a,=a 其中 a=(O. 002~ 0. 004)a 所以 a,= ~ mm v V=z1n1p/60000 = 25 . 13m/ s 圆周力 F F=1000p/v=作用于轴上的拉力 FQ FQ =1. 05f1F= 1 O. 3769=0. 3957 N 链传动是一种挠性传动 ,它由链条和链轮组成 ,通过链轮轮齿与链条的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与摩擦传动相比 ,链传动没有弹性滑动和整体打滑现象 ,能保持准确的平均传动比 ,传 动效率高 ,因链条不需要象带那样张的很紧 ,轴上径向压力较小 ,结构紧凑 ,能在高温和超时的环境下工作 .链传动又可分为短节距精密滚子链齿型链等 .其中滚子链常用于传动系统的低速级 .一般传递的功率在 100KW 以下,链速不超过 15m/s最大传动比 imax= 08A与其对应的参数如下: ISO 链号 08A。 节距 p 滚子直径 d1max= 内链节内宽 b1min= 轴销直径 d2max= 内链板高度 h2max= 排拒 p1= 抗拉载荷单排为最小为, 双排最小为。 ( 一 )。 链轮的设计主要是确定其结构和尺寸,选择材料和热处理。 在GB/T12431297 中没有规定具体的链齿齿形,紧规定了最小和最大齿槽形状结构及其参数见表 92 表 92 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最小齿槽形状 最大齿槽形状 齿侧圆弧半径 re Remax=( z+2 ) Remin=(( z2++180 ) 滚子定位圆弧 ri rimin= rimax=+ 半径 滚子定位角 a amax=1400900/z amin=1200900/z ( 二)链轮的基本参数和主要尺寸 链轮的基本参数是配用链条的节距 p ,套筒的最大外径 d1 ,排距 p1和齿数 z。 链轮的主要尺寸和计算公式见表 93 和 94。 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备注 分度圆直径 d p= ( 1800/z ) p/si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