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简明教程货币政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别是单目标论、双目标论和多目标论。 单目标论  由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矛盾性,货币政策只能以单一目标为己任。 在选择何种目标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时,又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物价稳定是经济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币值不稳定将会造成价格体系的混乱,破坏正常的价格形成机制,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 另一种观点认为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并且与充分就业的目标是紧密联系的,所以经济增长应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 双目标论 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兼顾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两个目标。  因为经济增长在为社会创造工作机会的同时,也为物价稳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币值稳定有利于增加企业和消费者对经济景气的信心,促进市场价格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 因此这两者应该并重。 多目标论 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间接调控的主要经济手段之一,对各个宏观经济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能只以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应该在总体上兼顾各个目标,而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目标作为相对重点。 具体选择  各国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是在实践中慢慢发展起来并逐渐完善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根据情况不断修正自己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取向。 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对重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根据各国自身的经济特点和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 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取向的相对重点也有所不同。 在经济高涨时期,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在经济紧缩时期,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就是货币政策的相对重点。 此外,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货币政策的目标取向也应有所变化。 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汇率波动剧烈的情况下,维护汇率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 中介目标  操作目标 指标选择的主要标准 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是通过一定的金融指标来观测和控制的。  一般认为,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若要有效地反映货币政策的效果应具备四个条件。 可测性  对作为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的金融变量进行迅速而精确的测量是对其进行有效监控的前提。  指标的可测性有两个要求,一方面,中央银行要能够迅速地获取这些指标的准确数据;另一方面,这些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并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 可控性  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变量必须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金融指标。 否则,中央银行就不知道其货币政策的运用是否适当;而且,即使发现货币政策运用有误也不能把它拉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相关性  作为中介指标的变量与最终目标之间要有密切联系,作为操作指标的变量与中介目标之间也要联系紧密,它们的变动一定要对最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