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和雅幼儿园土方工程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cm深时记录一次锤击数。 当一个孔点钎探完毕并记录完备数据后,及时将钢钎拔出。 打钎的孔位经质检员检查,与记录无误后即可进行灌砂。 灌砂时,每填入 30cm左右用钢筋捣实一次,直至填满。 :按 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次数编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打钎人员签字后归档。 ①、基槽受雨后不得钎探。 ②、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现场监理、建设单位,共同确认,适当移位打钎,不准不打钎而任意填锤击数。 ③、记录 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上用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锤击数的孔位 分开。 ④、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标出土质较软与较硬处,以便设计勘查人员分析处理。 6)、 基槽验收 认真记录并整理好钎探记录,在钎探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并会同设计,地勘等部门进行土质分析 ,合格后在基槽验收记录中各方签认,否则进行地基处理。 地基处理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参考地质勘察报告和钎探记录,对地基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按照处理方案继续进行挖深处理,直至挖到持力层(符合设计要求)为止,对挖深的部分,必须做好标高测控和施工核定(设计变更)的签证工作。 挖土质量保证措施 1)、现场成立质量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 2)、现场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让专职质量检查员有职有权,有责有利。 3)、现场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谁施工谁负责质量,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 4)、挖土过程中,机械手要谨慎操作,严禁随意滥挖。 要积极配合测量放线人员,应严格掌握标高,严禁超挖。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也应时刻掌握开挖动态,及时进行处理调整施工中所遇到问题,处理不了的,及时向上级汇报。 5)、尺寸:严格控制开槽的尺寸大小及角度的方正(利用经纬仪控制,并洒出工作面边线)。 6)、标高:利用水准仪控制标高,机械和人工配合开挖,杜绝超挖。 7)、为确保放坡按照规定要求,应在地面上撒坡顶以及坡脚向外延伸双线,施工管理人员根据开挖情况,随时撒线,时刻控制,时刻掌握并指导施工。 8)、 土方开挖质量验 收标准 项 目 序 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mm) 检查方法 柱基 基坑 基槽 控方场地平整 管内 地路 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 1 标 高 50 177。 30 177。 50 50 50 水准仪检查 控 项 目 2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300 100 +500 150 +100 —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 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 般 项 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20 20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 注:土方开挖基底标高,基槽外形尺寸,放坡边坡等尺寸,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第 六 节 土方回填 回填顺序、方法 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回填土方全部由自卸汽车外运进场(具体运距及土方购买价格回填时办理签证),后用装载机装土,三轮车倒土至回填位置。 填土的压实采用小型压路机配合振动式打夯机。 本工程 3楼 待 条形 基础全部施工完毕后 进行 回填 ; 4楼待地下工程施工完毕后回填。 土方回填的技术要求 基础回填土全部采用素土回填。 1)、回填土 前,应将基坑里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砼、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2)、检验回填土的质量,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 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3)、回填土必须分层铺摊,采用平板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50300mm,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机械碾压每层至少来回三遍,严禁使用振动碾压。 4)、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必须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检测回填土的压实系数,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 ,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6)、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土方回填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回填土方选用不含有机杂质的优质土,含水率宜为土样实验最佳含水率。 液化状态的泥岩,粘土或粉状砂质粘土等不得作为回填之用,回填的土方要严格下页表标准进行验收。 项目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mm) 检方方法 柱基 基 坑 基槽 控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 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 1 标高 50 177。 30 177。 50 50 50 水准仪 控 项 目 2 分层压实 系数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一 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