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5176。 03′,海拔 1300~ 1700米。 项目拟建地点地处乐业县逻沙乡全达村草王山一带,距乐业县城 55 公里,有国家交通部扶持的革命老区四级公路贯穿其中。 四、建设地点的相关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点的土地资源、能源、通讯、交通、供电等条件均较好,因此项目只需配套 完善园区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就能发挥出经济效益。 气候条件 项目拟建基地海拨 1300—1700 米,年均气温 16℃ ,极端最高气温35℃ ,最低气温 3℃ ,年降雨量 1600 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 1443小时,年无霜期 343天,冬暖夏凉,秋高气爽,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当地气候特征表现为:凉爽、湿润、多雾。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乐业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地方农业,其中以乐业名优绿茶最具盛名。 土壤资源及条件 土壤分布项目区土壤成分母质为第四世纪红壤风化的沙质壤土,以黄红壤为主, pH值 —,土层深厚为 40—150厘米,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达 2~ 3%,磷、钾和铁、镁等元素含量丰富,土壤团粒结构和通透性能好,可连片开发。 交通和通讯条件 项目拟建地点地处乐业县逻沙乡全达村草王山一带,距乐业县城 55公里,有国家交通部扶持的革命老区四级公路贯穿其中,可通大型车辆。 项目所在区域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手机接收站和无线寻呼电话,通讯非常便利。 水电条件 该场位于一林区峡谷之中,境内林木繁茂溪河纵横,周边保存较大原始植被,水储蓄量相当丰富,水质优良,群众饮用水和生产用水主要来自山间溪水,大 部分是以自流水连接入户,为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百色市水电资源相当丰富,可保证项目配套用电。 五、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自然优势 项目区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的需要。 高海拔和气候的多样性对茶叶生产具有十分优越的作用。 同时,没有工业的发展留下了洁净的土地,山高林密带来了清新空气和良好的水质。 为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 品种优势 福鼎大毫、福云 6号、凌云白毫作为国家级良种,它以其丰富的内含物和独有的适制性,用它可制成高级绿茶和红茶,同时凌云白毫也可生产白茶、乌龙茶、黄 茶、黑茶及花茶,适应不同客户,不同消费者的需要,是其它任何一个茶树品种很难做到的。 质量优势 乐业县历来重视茶叶产品质量,近年来坚持抓产品研制和开发,产品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全县茶叶平均售价达 60元 /公斤,比广西平均价高 30%。 由于品质好,成为广大客商争购对相,产品供不应求。 用凌云白毫品种原料制造的红碎茶,原箱出口每吨售价 3540 美元,品质属红碎茶中的极品,近年百色市又创出国际金奖名茶 “工夫红茶 ”,产量供不应求,每公斤出口售价达。 是全国任何一个茶叶产区都做不到的。 政府重视 当地政府对 茶叶生产极为重视,把茶叶生产作为农业支柱产业来抓,已建成了 2万亩的茶叶生产基地,成为广西茶叶生产优势区域县。 乐业县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到 “十一五 ”期末全县茶叶投产面积达到5万亩,名优茶比重达到 60%。 茶叶产业综合收入达到 ,农民人均茶叶产业收入达到 1500元以上。 群众支持 乐业县属百色革命老区,是国家级贫困县。 茶叶生产是当地山区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项目的建立可以带动茶叶产量的增长、质量的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可以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当地社会的稳定。 项目区农民非常支持项目的建 立。 六、项目与当地环境的互适性分析 项目是采用有机生产方式,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有害、有毒的物质,其周边环境也是连片种植茶叶,与周边环境有良好的互适性。 七、项目地址的区域位置图 详见附图。 第七章 项目农艺技术方案 一、工艺技术选择原则 借鉴国内外茶叶种植的先进技术和广西茶科所多年的种植生产经验。 10000亩有机茶园生产技术采用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和百色市茶叶开发中心研究的《广西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技术,遵循实用、经济、安全、高效的原则,把项目区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有机茶 生产加工基地。 二、有机茶叶生产技术方案 茶园开垦及规划 根据项目区地形特点,选择山地坡度在 30 度以下,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土壤呈酸性至微酸性的背风冲槽、台地和背阳山坡。 按照当前有机农业理念,茶园开垦应尽可能保护和改良原有的生态环境,提倡生物多样性,实行镶嵌式种植。 茶园规划包括茶园区块划分、道路设置、排灌系统设置、防护林设置等。 茶园建造 ( 1)开垦梯级茶厢。 根据项目区地形特点,按等高线开垦,修筑梯级茶厢,梯面宽度 2m 左右。 梯壁应向内倾斜 80 度左右,梯级面略向内倾,内侧有一条浅沟,以利雨后蓄水。 在筑梯壁时,每一个梯级应设有一宽 40cm 的空地,用于种植绿肥,解决茶园肥料来源。 ( 2)挖好种植沟。 在开出的梯级中间开一条深 50cm、宽 60 cm 的种植沟。 利用表土回沟,富含腐殖质表土要尽量利用。 茶树种植 ( 1)选用良种:全部选择国家级茶树良种福鼎大毫、福云六号、凌云白毫和桂绿一号的无性系扦插苗。 ( 2)开种植沟。 种植前开好种植沟,沟的规格深和宽均为 30cm。 ( 3)施足基肥。 种植前一个月左右,在种植沟内施放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质肥、土杂肥 1000 公斤以上或经堆沤腐熟猪牛栏肥 500公斤,基肥要与表土 拌匀填在梯级面 15 厘米以下的种植沟底。 然后加入饼肥 100 公斤 —150 公斤,最后将种植沟回填成比梯面高出 10cm的小平畦,待后种植。 ( 4)种植时间:种苗定植时间在秋季和早春之间,选择雨后种植。 ( 5)种植方法:采用双行种植。 规格为大行距 150 厘米,小行距 50厘米,丛距 33厘米,穴位按照 “品 ”字形分布。 每亩有效株数 4000株左右。 茶园土肥管理 严格按照 GB/T19630(14)有机产品标准,培养茶园土壤肥力,茶园种植绿肥,进行行间铺草,使用经堆沤处理达到无害化的堆肥、麸肥等农家肥,使用经认证机构认证 或认证机构评估确认可以使用的商品有机肥料。 不同时期肥料 “三要素 ”比例根据茶树对肥料需要的长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施肥方法:分基肥、追肥和根外追肥。 以固体有机肥 (如饼肥、堆肥、厩肥等 )作为基肥,于茶树冠外缘叶下垂处开 20cm~ 25cm 的施肥沟进行埋施;经沤制的有机质液肥可作为追肥。 幼龄茶树施肥,可在茶树小根外沿开沟或开穴施。 封行投产茶园应在树冠外 (叶下垂处 )开穴或沟施,沟深 10cm~ 15cm,施肥后应立即用土覆盖。 根外追肥可在新梢长出一芽一叶初展时,选择晴天傍晚或清晨或阴天进行。 茶园铺草覆盖。 茶 园铺草能明显地增加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草腐烂后翻压进土中,能提供大量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茶园铺草时间,在干旱来前和冻害来前进行,每亩干草用量 1000kg左右。 茶园修剪 ( 1)幼龄茶树定型修剪 采用以采代剪或分段定型修剪,年终进行平剪的方法培养树冠。 ( 2)茶树修剪要求 要剪平树冠面,实行轻修剪时,对中间突出的粗壮枝条,要比平面低剪 3cm—5 cm。 修剪时间,结合清园一起进行,安排在 11月份。 茶园采摘 ( 1)幼龄茶园采摘 幼龄茶园以培养树冠面为主。 采留原则是: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养结合 ,做到采强养弱,采顶养侧,采高养低,采密养疏。 各轮茶均应适当打顶,加快侧枝生长,以利快速成蓬。 种植当年的茶树,当植株新梢长至 5 片~ 7 片真叶时打顶采摘,株高不足 30cm 的不采,茶园停采后或重霜过后剪去蓬面突出的枝条。 种植后第二年,当新梢长至一梢 5 片~ 6 片真叶时,采一梢 3 片~ 4片叶,留 1—2 片真叶,对顶端优势特别强的新梢留鱼叶采,细弱枝梢则多留叶,采平树冠面,年终在停采后或重霜后于上年剪口上提高15cm—20cm 处平剪。 ( 2)成龄茶园的采摘 采摘原则是:以采为主,采养兼顾,实行及时分批按标准采摘。 采摘春茶 时要求留鱼叶,夏暑茶留一片真叶,秋冬茶留鱼叶采。 采摘中注意留叶养蓬,全年在采摘过程中,必须控制树冠面成水平型。 病虫害防治 ( 1)防治原则 严格按照 GB/T19630(14)有机产品标准,病虫害防治遵循 “防御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 ( 2)农业防治 护茶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茶园生态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 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和杂草孳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在采摘季节要分批、多次、及时采摘,可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螨类、茶白星病、茶细娥等多种危害性病虫的危害。 冬季清园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 3)物理防治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或性激素诱杀。 采用机械 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 4)生物防治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如需使用药物时,只能选用经过认证机构认证或是认证机构评估确认可以使用的生物农药;经认证机构同意并在其指导下有条件、有限量使用一些简单无害的无机药品(如硫酸铜、石硫合剂)。 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 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 按照 20xx年 4月 1 日正式实施的 GB/T19630( 14)有机产品标准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有机特色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二、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 20xx年 4月 1日正式实施的 GB/T19630(14)有机产品标准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乐业县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高标准建设10000亩有机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年产有机茶鲜叶 240万公斤。 并通过项目建设,优化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项目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 本项目通过缓冲带和防风林将有机茶园与常规地块区隔开,根据GB/T 19630( 14)有机产品标准在 1 号 —3 号地块进行开荒并开始进行有机转换生产(转 换期 12 个月)和示范。 根据高山茶园特点,本项目采用地头水柜的方式解决茶园灌溉问题,其中维修加固 5000 立方米小型山塘 1 座, 300100 立方米地头水柜19 座,再用塑料管道(不超过 300 米)从地头水柜接水进行茶园浇灌。 项目新建茶园( 4000 亩)主要选用福鼎大毫、福云 6 号、凌云白毫良种茶苗。 为减轻茶场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茶场的劳动生产率,本项目将根据茶园地势特点,沿等高线修建机耕便道。 四、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区已有穿过茶园的四级沙石路 ,可通大型车辆。 为了项目实施需要,需新建以下设施: (一)引水 灌溉工程 本项目水源主要是山泉水,水质清澈,通过引水管道引入地头水柜后,根据茶园生产需要对项目区进行灌溉。 引水管道:根据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