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烧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本项目采用煤气发生炉产生的水煤气(含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气体)作为轻烧窑的煅烧燃料,避免了煤炭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水蒸汽等烟气携带炭黑和氧化镁粉尘的排出,使烟尘和SO2 达标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该方法是目前国内乡镇轻烧镁行业普遍推广使用的方法。 煤气发生炉的设计参数见表 3- 4。 ( 2) 粉尘治理措施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雷蒙机粉碎物料时产生的粉尘,建设单位拟采取给雷蒙机安装布袋除尘器的措施加以解决;布袋除尘器设计除尘效率为 95%。 对轻烧窑下料瞬间产生的粉尘及其它无组织排放源,建设单位无治理措施。 ( 3) 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本项目对固体废物拟采取的治理措施如下:将选矿后淘汰的废矿石与山皮土一起填埋、并在其上面种植植被;燃煤炉渣定期出售。 ( 4) 废水治理措施 本项目拟建一废水沉淀池,将厂内废水经适当处理后排入农田。 环保投资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环保投资为 万元,投资明细见表 3— 11。 表 3— 11 环保投资概算 工 程 总 投 资 604 万元 其 中 环 保 投 资 万元,占总投资的 % 用途 设备 数量 投资(万元) 24 捕集粉尘 布袋除尘器 1 组 2 处理生活污水 储水池 1 合 计 污染事故分析 本项目粉尘产生量较大,分散度小,浓度高。 从类比同类型企业看,除尘系统有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极易发生污染事故,产生事故原因可能如下: ( 1) 除尘器及管路因气温低结露粘挂粉尘,不及时 清除导致通风面积减小,影响除尘效率,严重者完全堵塞,导致事故排放。 ( 2) 布袋破损,除尘装置不能正常运行,导致事故排放。 ( 3) 风机维护不好,出现故障,导致事故排放。 项目建设单位如不坚持使用除尘装置或除尘系统损坏,即为事故排放。 事故排放时,粉碎车间粉尘小时排放量约 ,日排放量约。 该部分粉尘为无组织排放,排放到周围环境中后,日积月累,将造成土地板结,植被受损。 4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 自然环境概况 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 本项目厂址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营子镇陶家隈子 村开家沟,地处岫岩县东部山区边缘。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 123176。 43′ 42″,北纬 40176。 29′38″。 拟建项目所在地的东侧、西侧及北侧均为山脉,拟建项目厂址位于 25 山谷地带的一片荒地,地势为东北高、向西南渐低。 气候与气象 该区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季多西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 SE、 NNW,年平均风速 ;年平均气温 ℃,冬季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压 ;年平均降水量 mm~ ;年平均相对湿度 70%。 土壤与植被 项目拟建地点三面环山,中间为荒地,乱石、杂草丛生。 西侧山坡和东侧山坡植被状况良好,北侧山坡因矿石被开采,植被状况较差。 西侧山坡上植被主要以人工针叶林为主,面积约 200 多亩;东侧山坡上植被品种教多,主要有榛材树、灌木、柞树等,其中柞树面积约 480 亩左右。 距厂址 500 米以外分布有农田,主要种植玉米。 该区域土壤以棕壤土为主。 农田与厂址之间为荒地。 水文 项目所在地属渭水河流域,距厂址南侧约 2km 的沟口处有渭水河支流自东向西流过,该支流发源于开家沟东侧的砬子沟,于小甸子附近汇入渭水河,渭水 河最终汇入哨子河。 该支流在枯水期断流。 社会环境简况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大营子镇陶家隈子村开家沟。 其北侧约 1km 远为岫岩菱镁白云石矿采矿点;东侧越过山岭是陶家隈子 26 村二道岭村民组、再往东约 2~ 3km 远为岫岩与丹东的交界处、越过山岭是丹东凤城市;西侧越过山岭是陶家隈子村庙沟村民组,再往西是岫岩大营子镇;南侧约 500m 以外是开家沟村民组。 厂址距沟口约 2km。 开家沟村民组约有 50 余户居民,居住在开家沟内。 该村村民主要以种地和养蚕为主,全村拥有耕地约 200 余亩,拥有柞树林面积约 480 亩。 其中,距 厂址 1km 范围内的东侧山坡上的柞树面积约 80 亩左右,距厂址 2km 范围内的东侧山坡上的柞树面积约 480 亩左右。 距厂址 1km 范围内的农田约 10 余亩,距厂址 2km 范围内的农田约 200 余亩,农作物主要为玉米。 该村民组每年有 6 户居民在 8~ 11 月份上山放蚕。 该村民组距大营子镇政府 32km 远,村内有一条乡级公路,是通向本项目厂区的唯一一条公路。 陶家隈子村原有一家铁选厂,因铁矿资源耗尽,现在该厂已停产。 该村附近无名胜古迹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 5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环境空气 质量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 在评价范围内布设 3 个点位,即拟建厂区厂址中心处、厂区西侧靠近植被处、距厂区最近的居民住宅处。 监测点位详见附图 2。 监测项目 27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项目为 TSP、 SO2,并同步测定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 2020 年 4 月 1 日~ 3 日,监测频率为连续监测三天,每天三次,时间分别为 7: 00~ 8: 00、 14: 00~ 15: 00、 17: 00~ 20:00。 采样及分析方法 按《大气环境分析方法标准 工作手册》进行,详见表 51。 表 51 采样和分析方法 项 目 仪器 采样 方法 时间 ( min) 流量 ( l/min) 分析方法 检出限 ( mg/m3) TSP 滤膜 60 100 重量法 SO2 吸收法 45 分光光度法 监测结果 岫岩环保监测站对本项目厂址附近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52,常规气象参数同步监测结果见表 5- 3。 表 52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 单位: mg/m3 项目 日期 时间 地点 TSP SO2 7: 00 8: 00 14: 00 15: 00 19: 00 20: 00 均值 7: 00 8: 00 14: 00 15: 00 19: 00 20: 00 均值 厂 址 1 日 2 日 3 日 厂址 西北侧1 日 2 日 28 植被区 3 日 厂址 最近 居民点 1 日 2 日 3 日 表 53 大气监测期间常规气象参数 日期 气温(℃) 气压( kpa) 风速( m/s) 主导风向 4 月 1 日 北 4 月 2 日 西北 4 月 3 日 东北 环境空气 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因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因子为 TSP、 SO2。 评价方法 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OIII CCI  Ii— i 种空气污染物的标准指数; Ci— i 种污染物不同取样时段的浓度值, mg/m3; Coi—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mg/m3。 评价结果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见表 5- 4 及表 5— 5,评价结果见表 5— 6。 29 表 5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 测统计结果 点位、时段 项目 厂址 厂址西侧植被区 厂址最近居民区 小时值 小时值 小时值 TSP ( mg/m3) 样本数 9 9 9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SO2 ( mg/m3) 样本数 9 9 9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表 5- 5 评价区域大气污染物 浓度日变化 污染物及时段 监测点 TSP SO2 7: 00- 8: 00 14: 00- 15: 00 19: 00- 20: 00 7: 00- 8: 00 14: 00- 15: 00 19: 00- 20: 00 厂址 厂址西侧植被区 居民区 累计平均 表 5- 6 大气污染物 Ii值及超标率 点位、时段 项目 厂址 西侧植被区 居民点 评价区域 小时值 小时值 小时值 小时值 TSP Imin Imax 超标率( %) SO2 Imin Imax 超标率( %) 30 根据上述监测及统计分析结果,对拟建项目厂址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如下: ( 1) TSP TSP 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 ~ ,最大标准指数为 ,超标率为 0。 (2) SO2 SO2 小时平均浓度范围在 ~ ,最大标准指数仅为 ,超标率为 0。 (3)浓度日变化规律 从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看, TSP 浓度早晨最高,下午其次,晚上最低; SO2 浓度早晨最高,下午最低,晚上略高于下午。 上述评价结果可以说明,项目拟建厂址所在地区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TSP 及 SO2 小时平均浓度值远低于评价标准值,完全可以达到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要求,厂址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现状监测 监测布点 在厂界四周及厂址南侧距厂址最近的居民住宅处布设 监测点, 共布设 5 个监测点, 详见 附图 2。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 2020 年 4 月 1 日~ 3 日,连续 监测 3 天。 31 监测频率: 每天昼间为 10: 00~ 11: 00、夜间 22: 00~ 23: 00 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 按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T14623— 93)中有关规定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 岫岩环境监测站对本项目厂址周围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见表 5-7。 表 5— 7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dB( A) 点位 日期 昼间 夜间 厂东 厂西 厂北 厂南 居民点 厂东 厂西 厂北 厂南 居民点 4 月 1 日 4 月 2 日 4 月 3 日 平均值 声环境现状评价 评价标准 采用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 93)中 1 类标准 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见表 1- 2。 现状评价 评价结果详见表 5— 8。 从表 5- 8 中可以看出,厂址周围各监测点昼间等效声级在 ~ 之间,以 南 厂界点位最高,其次是 东 厂界点位, 西 厂界点位最低; 32 夜间等效声级在 ~ ( A)之间,以 南 厂界点位最高,北厂界点位最低 ,厂址周围各监测点昼夜等效声级均不超标;居民区点位昼夜等效声级均达标。 综上所述,本项目厂址周围及附近居民区的本底噪声均不超标,说明该地区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 表 5- 8 厂界噪声现状评价结果 单位: dB( A) 点 位 时 段 LAeq 评价结果 范围 均值 标 准 值 西 厂 界 昼 间 ~ 55 达 标 夜 间 ~ 45 达 标 北 厂 界 昼 间 ~ 55 达 标 夜 间 ~ 45 达 标 东 厂 界 昼 间 ~ 55 达 标 夜 间 ~ 45 达 标 南 厂 界 昼 间 ~ 55 达 标 夜 间 ~ 45 达 标 居 民 区 昼 间 ~ 55 达 标 夜 间 ~ 45 超 标 土壤现状监测与分析 土壤现状监测 监测因子 本项目在生产轻烧镁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其主要成分是 MgO,因此,土壤现状监测因子是浅层地表土中镁( Mg)含量。 监测布点 为了解项目建设后可能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土壤现状,土壤采样点设 33 置二处,即拟建厂址、厂址南侧居民点,具体位置详见附 图 2。 采样及分析方法 采样 按《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1983 年版)中有关规定进行 ,即 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