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商品采购工作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了一目了然,方便查对。 伪劣品则文字不规范,图案不清晰,印刷模 糊不清。 2.从包装装潢上鉴别 真假商品的包装在装磺上存在着差异性。 一般名优商品的包装比较讲究,包装纸不仅质量好,白度高,光泽度好,而且装潢、商标印刷精美、套印精确、色彩鲜艳、画面美观。 而假冒伪劣的包装用纸粗糙、白度差、光泽度差,商标装潢印刷,常有套印不准确、颜色不纯的现象。 如 “健力宝 ”饮料,凡属真品,各种规格包装上均印有醒目的 “健力宝 ”注册商标图形,包装精致,印刷清晰。 而冒牌的“健力宝 ”一般没有 “健力宝 ”图案,包装装潢粗劣。 再如真品 “中华 ”牌香烟,包装纸为铜版纸,商标图案色泽纯正光亮,烫金精细, 封条纸图案清晰。 而伪劣品纸张为普通的白版纸,质差,无光泽,商标色泽套印不一,色彩不吻合。 如果是采用回笼外包装或真盒装假货的商品,可看包装盒是否清洁、干净,有无折皱磨损、污旧痕迹,包装是否丰满,封口处有无粘贴的痕迹等,来分析和识别。 3.从包装标签上鉴别 购进有固定包装的商品,应特别注意认准商品包装标签的真伪。 以食品标签为例, 1988 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的《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规定:凡是出售带有包装的食品,必须在包装容器上标明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重量、厂名厂址、批号、生产日期、 保存 (质 )期、产品标准代号、食用方法等内容。 特殊食品,如婴幼食品、特殊营养食品等,还应按要求增加 “成分表 ”、“贮藏方法 ” 等。 禁止在食品标签上用 “错误的、引起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食品。 ”只有当容器最大表面积小于 10 平方厘米时,才可免除配料表、生产日期、保存 (质 )日期。 但是,目前仅就饮料而言,市场上的相当多的桔子原汁、山楂原汁、苹果汁等饮料,相当部分是糖水和添加剂的产物,食品标签与食品实物基本不符,违背了食品包装签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基本要求。 选购这些商品一定要根据《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 ,识别其优劣。 4.从包装材料上鉴别 一般商品的包装材料因商品的性质和特点不同而不同,似乎,从包装的材料上识别不出商品的真优伪劣。 但多数名优产品,不仅包装上的商标,装潢等与众不同,而且包装的材料也特别讲究。 例如真 “猴王 ”牌荣莉花茶,其软包装采用无毒喷铝复合型塑料,色彩鲜艳,线条清晰,密封好,防潮性强,保香持久。 其纸盒包装,纸壳色泽光亮,正背面印有中英文对照说明。 而假品用塑料复合袋包装,有油墨味,色泽暗淡,线条模糊,防潮性能差。 纸盒色泽暗淡,盒下标记的厂家五花八门。 有的商品,规定只能用某种材料包 装。 这种商品,只要查看其包装材料,就知道商品是不是合格。 ( 五 ) 专家识货法 专家识货法是运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商品的真伪优劣进行分析和评判。 一般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征求或调查专家的意见并加以整理,从而认定商品的品质。 这种方法一般有几种形式: 1.专家会议法 这是根据识货的目的和要求,邀请专家开会,就有关商品质量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与分析,最后综合与会者的意见作出认证。 如目前社会上比较多的 “产品质量认证会 ”以及各种 “评酒会 ”、 “评茶会 ”、 “评瓜会 ”,等都属于这种形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 权威性和专业性,但又因与会者人数有限,易受权威人士左右等不足。 2.专家小组法 是由工商行政管理、质量监督部门、标准局及有关专业技术协会的见识广博、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来识别货物品质。 首先请一组专家 (约 20—50 人 )背靠背地对商品质量和有关技术指标提出意见,主持人把各人意见综合、整理后,又反馈给每个人,使他们有机会比较他人的不同意见。 如仍坚持己见,可进一步说明理由,再寄给主持人,主持人综合整理后再次反馈给每个人。 如此往复三四次后,一般可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意见。 这就可以避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消除相互 间心理上的影响,避免某些权威人士的意见左右一切,使每个专家都能独立地发表意见,畅所欲言。 只是这种方法较费时费力。 3.现场指导法 采购进货小组邀请有经验的专家,亲临购货地点或批发市场,对有关商品的质量进行测定和检验。 一般采取隐性的方式进行,即不让对方知道自已是识货方面的高手。 一旦发现问题,拿出自己的 “杀手锏 ”,让对方措手不及。 ( 六 ) 文件识货法 又称凭证识货法。 购进耐用家电商品,如电冰箱、电视机、录相机、音响、空调等商品,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除当面通电试机外,还应索取发票和 “三包 ”(包修、包退 、包换 )等凭证。 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的家用电器,都附有包装纸箱、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线路图以及 “三包 ”凭证。 机壳上均标有名称、商标、型号,背面或底面有出厂编号。 而冒牌或杂牌货,一般无机身编号,大多数没有注明生产厂的厂名、厂址,音响电视类的线路图和说明书一船都没有配齐,即使有也是印刷质量很差的。 ’ 文件识货法,就是根据这些凭证来鉴别商品的质量。 譬如用文件识货法鉴别彩电真假的方法是: ① 一般正牌彩色电视机都附有线路图、使用说明书,机壳上标有名称、商标、型号,背面有机器出厂编号。 ② 原装进口彩电一般都配有 附件(插头 1—2 只,保险丝若干只 ),带有完整线路图。 使用说明书用几种文字彩印成册,十分精美。 无附件、无线路图,或说明书用一种文字印刷且粗制滥造的,大都是冒牌货。 购进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也都要注意凭 “证 ”识货。 ( 七 ) 测试识货法 这是一种较常见的识货方法。 即通过测试商品的有关技术参数是否符合规定标谁,性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良好等,来鉴别商品的真伪优劣。 这种识货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通过测试其运行是否良好,来鉴定商品优劣。 例如鉴别彩电质量的优劣通过如下办法进行: 接通 电源后,将彩色旋纽逆时针调到最小,对比度旋纽调到适中位置,屏幕上显现的是纯黑色图像,不应偏向任何别的颜色; 再把亮度旋纽调大或调小,图像同样不应偏向任何颜色; 当画面为某一种颜色时,屏幕上任何部分,均应为该种纯净颜色,且浓淡均匀,画面的边缘及四个角,尤其要注意; 当画面是正规的几何图形时,不走样,不应呈椭圆或扁圆形,矩形的四个内角均应是 90 度; 调节彩色旋纽时,画面色彩变化要有一定余量,调整频率微调旋纽时,图像应能逐渐消除或出现; 接收图像最佳 (轮廓线清晰,柔和,色彩纯正 )时,画面不应有 变化; 调节水平同步旋纽,图像能在一定范围内左右移动; 调节垂直同步旋纽时,图像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超过这一范围,图像应能平稳地向上或向下滚动。 对洗衣机、电冰箱、音响、空调等家用电器,同样都可以通过测试其相应的性能或数据来鉴别其质量的优劣。 (2)通过物理方法测定商品性能,来鉴别商品的质量。 通过对商品的重量、比重、长度、厚度、面积、熔点、凝固点、沸点等一般物理量的测定,可以了解商品的有关质量情况。 通过对商品物理性能 (如透气性、吸水性、透湿性、伸缩性等 ) 的测定,可以了解商品 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标准。 如塑料、皮革、纸张等商品的透气性测定,就是如此。 利用光学仪器来测定商品的颜色、光泽、白度、折光性等光学性质,可以鉴别商品的白度、纯度。 利用有关器械测定商品在各种外力使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所表现出的物理性,也可以了解商品的某些质量指标。 利用硬度试验法,测定商品的硬度指标,可了解商品性质、质量等情况。 (3)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商品的化学性质,来鉴定商品的质量。 根据化学反应所处的介质状态,可以确定商品组成成分的种类和性质。 在被测商品的溶液中,滴加一种已 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根据反应完全时所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可计算出被测物质成分含量。 (4)通过生物学检验,可鉴定商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各级条款质量要求,并分析出现差别的有关因素,判定其责任归属。 这种方法在动植物检疫、卫生防疫以及食品卫生监督中经常使用。 食品的质量、饮料的质量、药品的质量等,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鉴别其优劣。 (5)利用万用表、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等特殊仪器,对某些贵重商品的性质、含量、结构进行分析,以达到识别商品质量优劣的目的。 ( 八 ) 销识货法 顾客是商品的直接使用者,他们对商品的感受和体会非常深刻。 营销就是服务,为顾客服务的销售人员对商品的质量的反映和意见,也至关重要。 试销识货法就是通过商品的销售状况,和顾客的反映即实际使用效果,来判断和鉴别商品的优劣。 用这种办法来检验商品质量比测试识货法更直接和更实际。 试销识货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质量跟踪评价。 把一定量的商品投放市场销售后,由有关人员采用跟踪办法,来了解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适应性及各项质量特性,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从而达到鉴别识货的目的。 (2)进行质量调查。 直接在销售部门及有关 业务人员中进行商品质量调查。 从销售部门受理的顾客投诉、退货中,了解商品的质量问题,从有关业务人员推销商品的感受中,来鉴别商品的优劣。 为判断商品质量提供有益的信息。 (3)了解用户意见。 用户是最后的裁判员。 商品投放市场试销后,要直接听取顾客的意见。 可以根据需要,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 ”的方式专访用户,或召开用户座谈会,或者请用户填报使用情况登记表,来了解商品使用情况。 这可为鉴别商品质量,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依据。 八、 采 购知识 ( 一 ) 什么是商品条形码。 商品条形码是商品信息的符号,通过电子扫描,可以 读取该商品的产地及商品的相关信息。 有EAN 和 UPC 两种 ,中国采取的是 EAN 制,有 13 位码和 8 位码两种。 如: 6901236370476,前三为数字表示生产国家, 690是指中国制造,四到七位是厂商代码, 1236即是该厂家的代码,八到十二位数字是产品编码, 最后一位是检验码。 ( 二 ) 什么是 ABC 分析法。 在某类产品市场中, 排名较前的 20%商品项目通常占总销售额的 75%,我们称之为 A 类商品; 另外有 40%的商品项目占销售额的 20%,我们称之为 B 类商品; 剩下的 40%的商品项目只占销售额的 5%,我们称之为 C 类商品。 利用这样的商品分类对商品进行分析的方法,就叫做 ABC 分析法。 ( 三 ) 最理想的商品规划,是否应以 A 类商品为主呢。 No。 1. 若除去 B、 C 组商品,总销售量会滑落 25%; 80%的商品项目,会使卖场看起来空空荡荡的,显得该店商品十分贫乏,虽然陈列架上以畅销品为中心,但商品吸引人的气势就会全没了,使顾客的购买欲低落。 3. 即使只销售 A 类畅销品,仍能分出 ABC 类商品。 所以, B、 C 类商品的配置仍有必要,因为有 B、 C 类商品才能相对地产生 A 组商品, B、 C类商品有维持畅销品、确保店内整体业绩的功能。 ( 四 ) 卖场的商品为什么一定要尽可能的丰富。 1. 如果商品不齐全,客人买不到想要的商品,则客人购买的机率就会降低,即使有很多客人上门但空手回去的客人也多。 2. 如果陈列的商品太少,超市的气势低弱,就无法引起顾客的购买欲,也就减少了购买行动的机率。 由于店内商品太少,可供顾客选择的商品少,客人流动会比较迅速,降低了顾客在店内游走 、停驻目光的机率,使本来打算买东西的客人,无意中忘了买就回家了,也减少了顾客购买的机会。 九、 商品储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任何 商品,只要它不是从生产领域直接进入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就一定有间歇时间。 换言之,只要商品不是从采购直接销售给顾客,就有商品储存。 储存有方就是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减少商品出入库时间,做好在库存商品养护,节约储存费用。 储存商品的保管与养护就是要遵照商品保管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合理使用仓容,做好商品堆码、苫垫、检查、养护、保管等一系列工作。 1.科学的确定商品存放地点 商品的存放要根据商品的性能、种类、品种、规格等要求进行,要遵守以下规定堆放:严禁危险品和一般商品、毒品和食品混存,性能互相抵触、互相 串味的商品不能混合存放;要便于寻找检查;便于进行商品养护 ;便于仓库业务操作;便于储存商品的先进先出。 2.合理使用仓容 最大限度符合商品存放规定,科学地、合理地利用仓容。 仓容是指仓库能够用于堆放商品的容量,由仓库的面积和高度或载重量构成。 3.实行分区分类、货位编号的管理方法 为了遵循商品存放地点的规定,合理存放商品,必须根据商品的自然属性和仓库的建筑设备条件,采取仓库分区管理,商品分类存放,并且按顺序编号。 仓库分区管理就是以库存、货棚、货场为单位,将商品存放场所分为若干货区,货区按顺序编号,分区管理。 商品分类管理就是根据商品大类和性能等划分为若 干类别,分类集中保管。 商品货位编号管理方法是在分区分类和划好货位的基础上,将存放商品的场所,按储存地点和位置的排列,采用统一标记,编列顺序号码,作出明显标志,以方便仓库作业的管理方法,货位编号的形式,是用四组阿拉伯数字代表四个位置。 第一组数字为 “ 货区 ” 位置,按 3 顺序编号,井用油漆写在库房或货棚大门口和货物入口处。 第二组为 “ 排号 ” 位置,顺序数码写在货位上方顶梁上或悬挂在顶梁上。 第三组为 “ 段号 ” 位置,写在货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