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贵煤矿抽放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可采煤层 区内含全区可采煤层两层,即 16号煤层和 23号煤层。 分述如下: 16号煤层:位于龙潭 组中部,煤层厚度 ~ ,平均厚度 ,含夹一般 0~1层,结构简单,全区可采,属较稳定煤层。 23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上部,煤层厚度 ~ ,平均 ,全区可采,含夹矸一般 0~ 1层,结构较简单,属较稳定煤层。 根椐实际揭露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121。 表 121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m) 煤层平均厚度(m) 煤层平均倾角 (176。 ) 煤层平 均间距 (m) 煤层 结构 煤层 稳定性 顶底板岩性 顶板 底板 16号 煤层 6 43 简单 较稳定 泥质粉 砂岩 泥岩 23号 煤层 6 简单 稳定 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 三、煤质特征 10 (一) 煤质 煤 的 物理性质 各可采煤层外观均呈黑色,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条带相间构造。 由于未作显微煤岩测试,故微观煤岩类型、显微硬度及各煤岩组分、反射率等指标均未得知。 据肉眼对煤的光泽观察以及实际燃烧试验后观察判断,本区煤的变质阶段应属无烟煤,煤的变质类型为区域变质。 化学性质 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 1 23煤层。 各煤层 煤质特征 见 表 122。 表 122 煤质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样 类别 工业分析(平均值) 水份 ( %) 灰份 ( Ad%) 挥发份 ( Vdaf%) 全硫 ( %) 发热量 ( MJ/kgQbd) 备注 16号 原煤 无烟 23号 原煤 34. 202 无烟 (二) 煤的用途 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夹少量镜煤及丝炭, 16 号煤为层状构造,细~中条带状结构,强玻璃光泽,半亮型; 23 号 以亮煤为主,夹镜煤及暗煤,钢灰色,块状,似金属光泽,半亮~光亮型。 16 号原煤灰分 (Ad)%,硫分 (St,d)%,挥发分 (Vdaf)%,发热量 (Qb,daf),属低中灰中硫煤。 23 号原煤灰分 (Ad)%,硫分 (St,d)%,挥发分 (Vdaf)%,发热量 (Qb,daf),属低中灰低中硫煤。 16号、 23 号煤除民用煤外,均适合一般工业锅炉用煤,可用于冶金、立式石灰窑烧制石灰;也适用于化工用煤的固定态排渣气化炉,制燃料煤气和 原料气等,如合成氨等;亦可用于动力用煤。 四、水文地质条件 (一)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煤矿区属以剥蚀、侵蚀作用为主的中高山峡谷地貌形态,山脉走向北东 —南西向,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地身大东,海拔标高 ,最低点煤矿西南角骂垭小河,海拔标高 1405m,相对高差 ,矿区位于骂垭小河东岸,地势较平坦。 11 各地层的含、隔水性 矿区面积 ,直接充水含水岩组为大隆组、长兴组、龙潭组等地层组成的复合含水岩组,其岩性:上部为碳酸岩与碎屑岩互层,下为碎屑岩夹薄层碳酸岩。 煤层间接充水 含水段是飞仙关组及茅口组,岩性是碳酸岩类。 地层富水性(由下至上)简述如下: ( 1)茅口组 分布矿界外,由隐晶质灰岩、燧灰岩、块状灰岩、硅质岩、白云岩组成,厚一般 370m左右。 出露于煤矿区边界外东南部,该段地层岩溶遍布,地下岩溶管道发育,垂直循环带厚,溶洞成层性明显,泉点稀少。 流量约 ~ ,富水性强。 是开采下部煤层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 2)玄武岩组 分布矿界外,矿区范围内无出露,厚度 100m属基岩风化裂隙水,深部据钻孔资料,裂隙不发育,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厚 0~ 342m,泉点稀少,泉水动态变化剧 烈,暴雨之后流量较大,平水期流量约 ,旱季绝大部分断流。 富水性弱,为含煤地层与茅口组含水层间的隔水层。 ( 3)龙潭组 分布于矿区大部分地区,占矿区面积约 60%。 一般厚度 285m左右。 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煤层。 含水段由细砂岩、粉砂岩及少许碳酸盐岩组成,其分层厚度 ~ 20m,上、下由于泥质岩、煤层相隔,使地下水具承压性。 一般泉水流量为 ~。 个别点流量较大,季节性泉亦较多。 富水性弱。 ( 4)大隆、长兴组 分布于矿区北部及西北部,厚约 35m。 岩性为硅质岩 、燧灰岩、灰岩和碎屑岩互层组成。 该层段溶洞、裂隙发育,泉点出露较多,流量 ~ ,富水性强,属裂隙含水层,为开采上部煤层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 ( 5)飞仙关组第一段 分布于矿界外,厚约 100m,以灰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为主,夹数层薄层状灰岩、泥灰岩,泉眼稀少,流量 ~ ,富水性弱,属浅层风化裂隙水。 ( 6)飞仙关组第二段 分布于矿界外,厚约 142m,以薄层状泥灰岩、灰岩为主,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溶蚀洼地、溶斗、溶洞、落水洞等发育,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泉眼较多,总流量 ~ 12 ,富水性强,属裂隙溶洞水。 ( 7)飞仙关组第三、四段 分布于矿界外,厚约 150m,由灰色、浅灰色灰岩组成,夹数层泥岩、泥质粉砂岩。 该段溶洞、落水洞及地下伏流发育,泉眼较多,总流量 ~ ,富水性强,属裂隙溶洞水。 ( 8)第四系孔隙水 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为孔隙水,含水较弱,厚度 0~ 10m,在矿区内分布较广,有一定的蓄水量,总流量 ~ ,对煤矿开采有一定影响。 断层、裂隙、陷落柱等构造导水性 井田内断层发育,除南部边界断层 F3断距大于 30m外,另 有 F2 F5 F76及 F56等断层,断距小于 20m。 F3逆断层:为煤矿区东南部边界,区内延长 ,走向北 50176。 东,倾向南东,断层面波状起伏,倾角变化大,由浅部向深部断层倾角逐渐增大,倾角 30~ 70176。 ,断距 10~30m,在 4502号孔西消失。 F23正断层:位于煤矿区中部,出露于龙潭组上段地层中,走向北 40176。 ~ 65176。 东,区内延长 ,倾向北西,倾角 70176。 ~ 78176。 ,落差 20m。 F58正断层:位于煤矿区北部边缘,区内延长 ,走向北 35176。 东,倾向北西,倾角 70176。 ,最大落差 25m。 F76正断层:位于煤矿区西南角,即 F3断层向西的延长线上,亦为南部边界断层,走向北 50176。 东,倾向北西。 F56正断层:位于煤矿西北边缘,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由西部延入区内已接近消失,区内断距小于 10m。 煤矿区内断层除 F3外均为正断层,正断层断距小,导水性差,但在矿井开采后,由于地下水流场的部分改变,导水性也会随着改变,开采过程中要予以重视和监测。 逆断层断距大,破碎带由于挤压而紧密。 F3逆断层,断层上盘水位高于下盘,如邻近煤矿区南部的 604号钻孔 (位于 F3上盘 ),在长兴组钻进时,下盘之长兴灰岩的 188号泉出泥浆。 深部导水可能性较小,浅部由于风化裂隙发育而透水。 3)采空区及老窑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内煤层露头线附近以往小煤窑分布较多,规模小,老窑多沿主采煤层露头开采,开采深度多在 10~ 30m,矿井的西面骂垭河沿岸的老窑分布密集。 由于不安全隐患因素 13 多,现已被关闭。 根据矿方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经过前期开采,该矿 16号煤层已采完形成采空区,位于 23号煤层上部 43m处,存在一定的积水。 因此,在采空区附近采煤时,要防止采空区积水及老硐积水的突然涌出。 另外,还要注意在巷道中尚未查清的断层可能切穿上下含水层对开采的影响。 矿井 必须 严格坚持 “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 ”、“有疑必停 ”的探放水原则,防止老空积水等的突然涌出。 矿井必须及时收集、调查和掌握该矿采空区范围和积水情况,将矿界以外至少 100m范围内邻近的井田位置、开采范围、积水情况标绘在井上、下对照图上。 4)封闭不良钻孔情况 根据业主提供的《贵州省织金县赣贵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矿区范围内不存在 “封闭不良或质量可疑、有突水可能的钻孔 ”。 (二) 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断层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 泄条件良好,骂垭小河从矿界西面由北向南径流,河流最低点标高 1486m可视为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 区内大部分矿床赋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并且河流与煤层之间大范围内均有厚度较大的隔水层,地表水体对于煤层采开影响极小。 但矿区内煤层露头线附近以往小煤窑分布较多,该矿 16号煤层已采完形成采空区,位于 23号煤层上部 43m处,存在一定的积水。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三) 矿井涌水量 根据该矿提供 的现状开采条件涌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比拟法进行估算未 开采 区域的矿井涌水量: Q=Q1 211( / ) F FSS  式 中: Q—预测矿井涌水量( m3/d) Q1—矿井现状实测涌水量( m3/d) F—矿区总开采面积( km2) F1—现状矿井实际盘区面积( km2) S—预测未来地下水位下降值( m) S1—矿区现状水位降深值( m) 14 表 133 赣贵煤矿矿井涌水量估算结果表 井巷控制面积 ( km2) 地下水位降深 ( m) 实测矿井涌水量 ( m3/h) 预测矿井未 开采 区涌水量( m3/h) F1 F S1 S Q1旱 Q1雨 Q旱 min Q雨 max 70 115 30 60 32 72 根据现在开采及涌水量情况进行预测,矿井生产时正常涌水量为 37m3/h,最大涌水量主要在雨季,预计开采最低标高时最大涌水量为 79m3/h。 但考虑生产工艺(井下防尘洒水)增加的水量 ,所以矿井总的涌水量为矿井预测水量与井下生产工艺水量之和,矿井正常涌水量: Qr=37+=179。 /h,矿井最大涌水量:Qrm=79+=179。 /h。 由于矿坑涌水量是一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涌水量除与采空区面积有明显的关系外,另外还与煤矿防治水方法、井筒巷道布置方式、掘进方法、采煤方法、 顶板管理、大气降水等有一定的关系。 一般在开采初期,涌水量小,随着开采面积的增大,上覆地层的采矿导水裂隙带范围扩大,弯曲下沉带将形成,降雨入渗加大,水文地质条件也将发生变化,涌水量也随着增大。 因此建议在矿井建设生产过程中,对矿井实际涌水量进行观测,对估算的涌水量数据加以修正完善,使其更符合开采煤矿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以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五、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矿井 瓦斯 等级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关于毕节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 关于请求审批 2020 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 的批复》(黔能源煤 炭 [2020]498 号):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鉴定结果为突出矿井。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矿井于 2020 年 10 月委托中国矿业大学对 16 号煤层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并提供了 “关于《贵州省织金县珠藏镇赣贵煤矿 16 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 ”资料, 16 号煤层的首采工作面( +1485m标高)不具有突出危险性,但鉴定范围较小,加上井田内断层较多,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而且 23 号煤层没有鉴定,根据赣贵煤矿 2020年的瓦斯等级鉴定,该矿为突出矿井 ,故 设计按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 和管理。 建议业主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作煤与瓦斯突出性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管理矿井。 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定期进行瓦斯等级鉴定工作,并加强矿井通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矿井瓦斯聚集,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15 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于 2020 年 4 月提交的《赣贵煤矿 23 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结论为: 23 号煤层的煤尘无爆炸性。 按煤尘无爆炸性设计及管理。 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于 2020 年 4 月提交的《赣贵煤矿 23 煤层 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 结论为: 23 号煤层的煤层自燃倾向性 等级 为三类 、 不易自燃 煤层 , 按三类不易自燃煤层设计及管理。 地温 井田无地温异常现象,属正常地温矿井。 冲击地压 地质资料中未提供冲击地压的相关资料,该矿井及周围矿井尚未有冲击地压情况的发生,本设计按没有冲击地压危险考虑。 第三节 矿井 设计概况 一、井田境界 根据该矿于 2020年 3月 9日依法取得的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新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C5202020012031120204497,有效期限自 2020年 3月 9日至 2020年 12月;矿区面积:,开采深度: +1510m~ +1389m。 现 赣贵 煤矿矿区拐点坐标见表 131。 表 13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 (西安坐标) 点 号 X Y 1 2 3 4 5 6 7 8 矿区面积: ,开采深度: +1510m~ +1389m。 二、储量及服务年限 储量 16 ( 1)矿井地质资源量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关于印发 贵州省织金县赣贵煤矿储量核实报告 评审意见的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