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与qc小组活动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定好提供实现目标必须的资源; •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 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有效性和效率; •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二 .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工作 • ( 1)识别过程,建立 • 质量环 • ( 2)质量管理体系 • 的策划 • ( 3)质量管理体系 • 文件的编制 • (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 ( 5)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和评定 二 .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工作 • ( 1)建筑工程质量环 竣工后回访 建筑市场调研 工程招(投)标 质量检验与验收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生产、设备安全 •建筑材料及设备采购 •技术交底 •图纸会审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二 .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工作 •( 2)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应围绕质量方针、目标,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设置,配备充足的人员和资源,落实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责任和权限,确定活动过程,规定他们的工作程序、质量标准。 二 .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 • (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 • 文件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意图、统一行动的作用。 企业可根据其识别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方针和目标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文件有: 1)质量手册; 2)程序文件; 3)质量记录; 4)质量计划; 5)规范、标准等; 6)作业指导书等。 二 .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 • ( 4)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时质量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时为了确定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识别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 • 审核包括制订审核方案、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的实施、报告结果和纠正措施。 二 .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 • ( 5)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和评定 • 质量管理体系评审就是管理评审,是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企业领导应当依据市场变化和各方面的发展,按计划的时间组织管理评审。 就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系统的评价。 三 . 关于 QC小组 • QC小组的引进与发展 • QC小组的起源 • 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是指组织的广大员工自觉地围绕其本职工作、生产过程开展的旨在控制、提高和改进工作质量、产品质量的各种质量管理活动。 是广大员工 “ 知情权、话语权、参与权 ” 的载体,是民主管理的主要实现形式。 • 质量管理小组最早起源于日本(前面已经说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为了振兴民族工业,从美国引入了统计资料控制和技术等质量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并开展大规模的、长达 十多年的质量培训活动。 QC小组的引进与发展 • • 1962年,日本开始将参加 • 过 QC知识培训的工人,以 • 10人左右组成小组,以解 • 决生产现场问题为主题, • 运用掌握的质量管理知识, • 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并命 • 名为 QC小组 (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小组活动的引进与发展 • QC小组的发展: • 日本 QC小组的普及和取得的成效,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极大关注。 1966年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参加了日本 QC小组大会,对日本的 QC小组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他曾在一次报告中很有预见性地说:“ 通过推行这个( QC小组)活动,日本将在世界上进入质量领先地位。 ” . 我国 QC小组活动的经历 • 我国的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源远流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闻名全国的机械工业界的“ 马恒昌小组 ” 、纺织工业的 “ 郝建秀小组 ”等优秀的基层组织,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全体组员的能动性,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提高工效,完成生产任务,为我国当时广泛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和宝贵的经验。 . 我国 QC小组活动的经历 •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20世纪 60年代,我国在 “ 鞍钢宪法 ” 中提出了 “ 两参一改三结合 ” ,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 明确了工人要参加各管理,并使其具体化和制度化。 不仅把班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群众性管理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其后发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提供了丰富发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我国 QC小组活动的经历 • 我国在 1978年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 QC小组活动随即在一些工业企业同步开展起来。 以原 北京内燃机总厂、北京清河毛纺织厂 为代表的一批试点企业,邀请日本质量管理专家来华讲学,并赴日本参观实习。 • 1978年 9月,原北京内燃机总厂诞生了我国的第一个 QC小组。 此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从制造业扩大到邮电、商业、服务等领域。 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在我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QC小组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 认识 QC小组 • 质量管理( QC)小组是在 • 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 • 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 • 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 • 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 • 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 • 的组织起来,运用质。质量管理与qc小组活动培训(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册 (引出程序文件 ) B 程序文件 (引出作业文件、 质量记录 ) C 其他质量文件包括适当的外来文件法律法规、表格 等 2020/10/5 32 2 质量手册 1)质量手册: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组织机构、资源配备、管理者代表、牵头部门、职责、权限的划分、将质量活动、生产活动、服务活动纳入体系管理。 3)确定文件的结构形式:一般为质量手册
响较大,是可以采取措施消除的。 答案: AD 注:产品质量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产品质量波动具有统计规律性,异常波动对质量影响较大,是可以采取措施消除的。 24.为使控制图能够正确反映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应注意( )。 A.合理确定取样间隔 B.合理确定子样容量 C.子样组数最好大于 25 D.剔除不明原因的异常数据 答案: ABC 25.常规控制图的横坐标一般表示( )。 A.时间
相适应; b) 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 承诺 ; c) 提供制定和评审 质量目标 的框架; d) 在组织内得到 沟通 和理解; e)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 评审。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 产品要求 所需的内容(见 a))。 质量目标应是 测量 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 技能 和 经验
符合规定的要求,认证机构将及时与申请单位联系,要求申请单位作必要的补充或修改,符合规定后再发出 “接受申请通知书 ”。 认证机构对申请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键环节,其基本工作程序是: ( 1)文件审核。 ( 2)现场审核。 ( 3)提出审核报告。 认证机构对审核组提出 的审核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 ( 1)经审查若批准通过认证,则认证机构予以注册并颁发注册证书。 (
在 处理疑难设备故障时经验不够丰富,修复能力欠佳,以换带修的现象较严重。 要因 9 未严格执行设备巡 查制度 车间已将设备巡查制度考核情况作为维修班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 非要因 通过对要因一一确认,找出影响可控成本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sp 第 18 页 2020105 18 ①、 节约意识淡薄 ②、 可控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 ③、 车间核算员未公布每月使用量 ④、 维修人员技术差 例 2: 试验方案
中给出了 Ⅰ 、 Ⅱ 、和 Ⅲ 等 3 个检验水平。 除非 另有规定,应使 Ⅱ 水平; b) 当要求鉴别力较低时,可使用 Ⅰ 水平;当要求鉴别较高时,可用 Ⅲ 水平; c) 附表 1 中还给出了另外 4 个特殊检验水平 S S S3 和 S4,可用于样本量必须相对地小,而且能容许较大抽样风险的情形。 第 7 页 共 16 页 d)应用所要求的检验水平应由负责部门规定。 本公司已在相关文件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