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性文件是对具体活动的操作而制定的管理性、技术性文件、标准,作业指导书、以及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的补充和细化。 它是为确保过程有效运行和得到控制所要求的作业性文件。 体系文件包括对所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即记录。 管理体系文件的多少与详略程度,力求与公司的规模、产品、过程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等,以及人员的能力相适应。 以书面文件为主,也可以采用微机、磁盘、光盘、照片、样本等形式的媒体。 a)本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是阐明本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并向企业内部和外部提供关于管理体系的一致性信息的文件。 b)联合管理体系手册包括管理体系的范围、删减的细节与正当理由、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相互作用的描述,是建立和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控制公司对管理体系所需求的文件予以控制,以满足下面所做的规定。 具体操作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a. 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 b. 定期或根据需要组织对体系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再次批准。 c. 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改状态得到识别。 d. 进行有效的发放控制,确保使用处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 通过标识、分类等方法,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查找。 f. 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 及时撤回所有发放和使用的场所的作废文件,防止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记录的控制公司编制并执行《记录控制程序》,记录包括联合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记录。 对记录应加以控制和保持,证明产品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符合要求及联合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为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为保持和改进联合管理体系提供信息。 a)记录形成的文件应清晰、详细、明确,影响产品安全性能的记录均应具备可追溯性,记录不可更改。 b)记录整理应及时,应与产品进度同步。 c)应对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储存、保存制定控制方法。 d)记录的保存期和处置方法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e)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由公司各主管部门负责保存、归档。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记录,按公司档案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整理,报相关科室审核合格后,综合部归档。 各部室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记录每年年底按公司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整理,报办公室审核合格后存档。 5 .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公司经理向社会和顾客承诺:本公司按照GB/T190012008标准、GB/T240012004标准、GB/T280012001标准建立实施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并通过以下活动对公司建立、实施和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作出的有效性承诺并提供证据: 采取培训、会议、文件和宣传栏等方式使全体职工树立质量意识,提高顾客意识,增强顾客满意,提高法律、法规意识,使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制定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采取措施为全体员工理解并坚持贯彻实施。 定期实施管理评审。 配备充分适宜的各种资源(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等),满足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需要,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以顾客及相关方为关注焦点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应以实现顾客和相关方满意为目标,运用管理手段,使公司的全体员工确保顾客的期望得到确定,理解并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并争取超越这些需求和期望。 为此应做到:,通过市场调研、预测,或与顾客直接接触来实现。 ,这些要求包括对产品的要求、过程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只有完全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时,顾客才能满意。 ,公司必须满足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准,顾客的期望和需求、法律法规及强制性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要求也会随时间而修订,因此组织转化的要求对已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也应随之更新。 ,达到规范、工艺标准要求以及产品的规定要求和服务要求下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 管理方针质量方针:技术领先、质量为本;满足顾客、持续改进;全员参与、争创名牌。 环境管理方针:创建优良环境,预防道路污染;降低能源消耗,遵守法律法规,持续改进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守国家安全法规,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效控制触电、机械伤害,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减少事故频率。 经理以质量管理原则为基础,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发布,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及时传达到全体员工,并保证质量、环境、安全方针符合如下要求:,适合公司的经营性质、规模、环境影响和公司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消除减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做出的承诺。 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和基础,便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逐层分解。 、保持、实施过程中,公司内部应得到充分沟通和理解,传达到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 ,并对该承诺进行持续改进;,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实施情况及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经经理批准后发布,并重新传达、贯彻实施。 具体执行《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和《文件控制程序》。 ,以适当的方式公开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当公众有获取要求时,确保可为公众获取。 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详见发布令。 策划公司质量目标;%;杜绝因商品混凝土质量造成的重大质量事故。 2. 原材料、产品错漏检率为0。 ≥90。 公司环境管理目标: 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粉尘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运输洒漏比去年降低X%; 水电消耗比去年降低X%; 固体废弃物实行分类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目标;重伤死亡事故为0;重大设备事故为0;火灾事故为0;轻微伤以下事故率<2%;职业病发病率<1%。 以上目标由总经理批准后各部门执行。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公司总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各部门应依据公司的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 当公司的活动、产品、服务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办公室应及时组织各部门更新调整目标和指标,正常情况下每年对目标、指标评审一次。 联合管理体系策划由最高管理者支持,管代及各副总经理参加,由总经理审批。 —2000、GB/T24001—200GB/T28001—2001标准要求,以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为前提,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管理体系进行策划。 对体系所需的过程、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以及资源需求等进行策划以满足标准总要求。 管理体系策划的结果是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性文件为核心的文件体系,并经授权责任者批准,作为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 管理体系建立后,策划应考虑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持续改进,适应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动态适宜性。 对管理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并形成适宜的文件,在变更策划和实施中,应确保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环境影响《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对能够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确定、更新重要环境因素,确保重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登记、评价工作,以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的识别应考虑公司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及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2)覆盖公司商品混凝土生产、运输过程中所有活动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各个方面。 (3)物资供货方等相关方提供的服务或产品中的环境因素。 (4)我公司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方面有:a)向大气的排放;b)向水体的排放;c)向土地的排放;d)能量释放;e)废物和副产品;f)水、电、气、原材料及能源、自然资源的使用;g)能源的使用。 h)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 ,在公司范围内对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并形成环境因素清单。 辨识活动应遵循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 环境因素评价时应依据对环境影响的规模、范围、严重程度、发生的频次、持续时间、环境保护、社会关注程度、法律法规符合性、能源资源消耗、相关方的观点及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等。 通过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应作为制定目标的依据。 对辨识、评价的结果应为确定培训需求、运行控制提供适宜的信息。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对能够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源,确保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考虑下几个方面: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包括管理、生产、检验和试验等等。 b)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除本组织人员的上述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外,还考虑对所有进入现场的组织以外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c)所有进入现场的设施,包括组织的生产设备和运输设备、安全设备、有害物质和各种设施,还包括由外界提供的设施。 d)在考虑上述活动和设备设施时,关注三种状态、三种时态的不同情况,应关注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性能、生物能和人机工程等各方面的危险因素。 e)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 应选用适当的辨识方法,根据职责和活动情况的不同,在公司范围内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形成危险源辨识清单。 、性质和时限性等。 应采用主动性方法,为设施要求、培训需求、运行控制要求提供输入信息。 通过风险评价规定风险级别(包括极不可能、不可能和可能三类)识别通过目标控制、管理方案所规定的措施来消除或控制风险。 提供必要的监测活动,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保证危害辨识,危害评价与已有的运行经验和所需有的危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下发各单位实施。 、产品或服务变化、相关方要求变化等情况时,应适时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评价和更新。 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应在制订《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管理程序》加以考虑,制订具体管理方案或相应的运行控制要求。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实现,针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订相应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管理程序》,办公室组织公司各部门编制。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管理程序》应涉及与实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有关的全部可能的活动、资源及其措施,主要包括:(1)依据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2)具体方法或技术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3)明确责任单位或人员及其职责;(4)预算资金;(5)明确完成的时间、进度等。 、重大危险源制订公司总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针对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制订本部门的《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管理程序》,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各部门应执行《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程序》进行及时更新。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管理程序》以受控文件形式,发至各部门具体实施。 办公室负责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实施的进度与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发生变化或制订的措施不适应更新的环境因素或危险源出现,需要更改管理方案时,由相关部门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修订后经办公室审核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法律、法规获取与识别程序》,建立获取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渠道,确保公司范围内及生产过程中所有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渠道,获取这些要求并确定如何应用于公司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及危险源的管理。 、地方及各级管理部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变化,获取最新版本,并及时传递到办公室。 、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进行选择和确认其适用性,建立并及时更新《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并发至使用部门。 办公室保存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原件。 、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对各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控制,办公室对各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职责权限和沟通 职责和权限公司根据联合体系运行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规定各部室及相关部门的职能及相互关系(职责和权限),以保证联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1) 总经理a)为本公司安全质量第一责任人,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全面负责,主持联合管理体系的策划工作,制定并颁布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并对实现管理方针、目标负责。 b)确定各岗位、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向顾客、全体员工和相关方提供管理承诺,c)任命管理者代表。 d)审批《联合管理环境手册》及其他文件或授权他人审批。 e)定期组织管理评审,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负全面领导责任。 f)主持重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g)配备适当的人、财、物资源,确保联合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 (2) 各副经理a)负责按照公司总经理的部署对分管部门工作策划、监督和检查。 b)负责分管部门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 c)合理组织资源配置,确保文明生产、减少污染、减少疾病和工伤事故、节约资源。 d)负责组织实施联合管理体系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e)参加管理评审。 (3) 综合管理部:a)负责联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组织开展GB/T19000 idt ISO9000族标准、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标准和GB/T28001—2001标准的宣传和联合体系运行活动。 b)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组织《联合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修订和换版工作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