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课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时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发生作用,受其影响的资产包括金融资产与真实资产。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三)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实施到实现其全部效应的时间过程。 货币政策时滞一般由内部时滞、外部时滞所组成。 外部时滞 传导时滞 决策时滞 作用时滞 内部时滞 认识时滞 行动时滞 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Md ∆r ∆I ∆r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 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究竟有多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 二是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 )。 扩张性货币政策只有在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较小和投资需求利率弹性较大的情况下,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 三、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合理预期: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变量的变动能够作出合乎理性的,从而也是正确的预期。 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表现为:当中央银行币政策推出后,各经济主体立刻会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来预测政策的后果,并很快作出对策。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两种政策的共性 : 通过作用总需求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的组合形式 : “ 双紧 ” 、 “ 双松 ” 、 “ 松货币紧财政 ” 、 “ 紧货币松财政 ” 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五节 国际收支与货币政策 国际收支:通常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指一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格式,把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所有的对外经济交易活动系统记录、分类的表式。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五节 国际收支与货币政策 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总量相等,其净差额为零。 这是对外汇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相互关系的客观反映。 由于一个国家的商品进口和出口、劳务的收入与支出、资本的输入、输出不可能完全相等,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各个项目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经常会出现失衡。 一般而言,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都包括了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平衡项目。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六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 一、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020年 11月 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六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 一、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货币量、贷款量、利率 (三)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贷款与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六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 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传导与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 (二)货币政策的效应 三、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题 本 章 复 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本章小结 中央银行是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是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来实现若干经济目标,其中稳定货币是与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当局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目标。 但现代中央银行在稳定货币之外,还需着眼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中介目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一系列传递机制的利用,以及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本章重要概念 货币政策 moary policy 财政政策 fiscal policy 货币政策目标 goals of moary policy 公开市场业务 open market operations 法定准备金 required reserves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of moary policy 菲利浦斯曲线 Phillips curve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本章复习思考题 1.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什么。 2. 中央银行是否需要独立性。 3. 当一国中央银行在具体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为什么。 4. 为什么需要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如何选择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为什么。 5.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 ?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补充 我国的中央银行 1995年 3月 18日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2020年《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意见的通知》明确, 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 补充 我国的中央银行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原由公安部承担的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的职责,转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补充 我国的中央银行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转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承担。 补充 我国的中央银行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调整后,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有: ;完善有关金融机构 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 稳定。 补充 我国的中央银行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调整后,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有: ;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 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 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管理人民币流通。 ,维护支付、 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补充 我国的中央银行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本章学习要求 在这一章中 , 我们将讨论当货币失衡时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 即研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学完本章后 , 你应当知道: 什么是通货膨胀; 有哪些类型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有哪些危害;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紧缩; 为什么会出现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有哪些危害; 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通货紧缩 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总供给与总供给曲线 (一)总供给: 总供给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民经济体所生产并销售的商品和服务 的总量,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 表示。 总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由于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总供给量并。货币金融学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课件(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比率。 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也要与该时期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一般认为,在长期中对一国货币汇率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对其可贸易产品的需求。 第五章 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 第四章 外汇市场的汇率 本章学习要求 在这一章中 , 我们将讨论风险的含义 、 特征 、 金融风险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 风险管理的过程 、 风险转移的方法以及金融市场投资风险的管理。 学完本章后 , 应当知道:
经济运行 ( 一 ) 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给定时期内( 一年 ) , 以市场价格计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受现实价格影响 , 当价格上涨 , 而商品劳务量既定时 , 国内生产总值就会表现出增加。 但这种增加不是国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 第一章 货币概览 第六节 货币与经济运行
本章重要概念 复习思考题 本 章 复 习 第九章 第九章 货币需求 本章小结 “ 货币最重要 ”这一命题的。 第九章 货币需求 本章重要概念 货币需求 Money Demand 货币数量论 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Demand 费雪方程式 Fisher Equation 流动性陷阱 Liquidity Trap 弗里德曼理论 Friedman’s Theory
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 本章重要概念 呆帐 , 坏帐 Bad Debt 国际收支 Balance of International Payments 表外业务 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活期存款 Demand Deposits 定期存款 Time Deposits 支票存款 Checkable Deposits 超额准备金 Excess Reserves 单元银行制
十章 货币供给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 银行 政府的 银行 银行 的银行 管理 金融的银行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第十章 货币供给 (一)发行银行 独占货币发行权,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1.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适时适度发行货币,保持货币供给与流通中货币需求的基本一致,为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2. 从宏观经济角度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给量。
土压实的工艺进行。 3)设置沉降观测点。 在预压荷载前,应在路基坡脚外 2 米 、 10 米 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纵向桩距 50 米,并 于路堤 基底中心地面 设置 沉 降观测设备 ,标杆的下端焊接一块 30cm30cm 的钢板,沉降观测点沿中线每间隔 50 米设置一个。 ( 1)在每层填筑后要进行 连续 沉降观测,当垂直位移速度每日大于 1cm,水平位移速率每日大干 5cm 时,应停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