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济学财政观念(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政府便能摆脱私营经济的运营,便能专心致力于公共经济的运营和固有意义上的政治;这个国家的政治便进入圆满成熟阶段。 ‛  日本经济的转型之所以两度兴盛又两度失败,关键就在于政府始终没有处理好自己的职能定位问题。  增强新形势下的政府合法性,需要对政府行为的各个方面加以改造,比如民主制度和官员任免制度等。 其中,财政制度的转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 1. 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  2. 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  3. 财政行为的规范性和法制性  这三条表达的实质,就是政府的收入来自一切纳税人,政府的支出用于全体社会成员,财政制度、法规和政策,要受到人民的监督。 建立这样的财政制度,是政府在市场经济中赢得合法性的重要手段。  市场与财政的关联,在于市场中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即货币,是财政收支的主要对象。 但应当注意的是,市场与市场经济不是同一个概念。 尽管市场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市场经济则是人类近几百年中才创造出来的新事物。 因而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一般意义上的财政,还是有着某些区别的。  市场上真正实现的,是预期价值所有权的交换,而不是纯粹的预期价值的交换。 我们不能将占有和所有权混为一谈。 占有是个物理现象,而所有权是一种社会现象。  只有国家才能赋予称为‚所有权‛的法律地位。 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同时也是市场的上游概念,它决定着市场的普及程度,也就是市场能否发展成为市场经济。  市场经济的平行概念是什么。 马克斯 •韦伯给出的答案是‚共同体经济‛。  在共同体经济中,人们根据基于共同体的价值观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征是‚价值合乎理性‛。 在‚市场经济‛中,利益原则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行为的特征是‚目的合乎理性‛,也就是以利益为价值取向。  计划经济,是一种共同体经济的现代形式。  开始于‚共同体经济‛的崩溃,止于‚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形成。 我们将‚成熟的市场经济‛定义为‚普遍的、可持续的交换经济‛,其中包含三个关键概念。  ‚交换‛意味着对利益主体交易权利的确认。  ‚普遍‛意味着交换活动的主体应当包括社会中的每个个人。  ‚可持续‛意味着交换的结果对于当事人来说必须是互利的。  根据上述理论框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交换经济的确立阶段、交换经济的普遍化阶段和普遍交换经济的可持续化阶段。  接下来,我们以英国的历史为背景,简要介绍这三个阶段的演进,以此对照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程,其中具有极高的相似性。  ‚为买而卖‛和‚为卖而买‛:前者是为了满足消费需要而交换,后者则是为了交换而交换,是纯粹的以获利为目的的经济行为。  在共同体经济内部,由于主流的思想道德观念严厉地谴责谋利行为,交换经济很难找到适当的土壤生根发芽,而它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与远程贸易活动的开展是息息相关的。  圈地是对公地的侵害行为, 15世纪至 17世纪的英国,这种活动取得了爆发式的进展。 市场需求引导着贵族领主们通过圈地来进一步获取增加羊毛供给所带来的利益。  圈地运动自 15世纪末一直延续到 19世纪初,历经约 400年,最终在议会立法的形式下,彻底消灭了公地制度。  重商主义是一种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政策原则。 在施行这一原则的时期,政府与商人构成了一对奇特的组合:在国内,政府机构实际上就是商人的代理;在国外,武装商团俨然直接就是国家的代表。  商人们的私人利益和政府所代表的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 如桑巴特所说,重商主义政策‚在它的基本见解上是以自利为中心的,但旧的共同团结观念也继续出现在于一般的国家观念中, ……全体的幸福居于个人幸福之前‛。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