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产成本。 ( 2)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 非排他性也就是一些人在享受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时,无法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中受益。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公共产品大都是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二是某些公共产品虽然在技术上可以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十分昂贵。 非竞争性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也就是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为 0。 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主要是由公共产品不可分割性决定的。 • 萨缪尔森曾严格地用数学公式描述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地区别 : • 纯私人物品 :Xj= Σxij • 纯公共物品: xn+j= xin+ j 3.混合物品 混合物品即兼有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双重性质的物品。 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如不拥挤的桥梁; 二是非竞争性不充分且可以排他的,如拥挤的桥梁; 三是排他性不充分的,如带有围墙的花园。 识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标准 (二)社会公共需要 1.什么是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则是由国家或政府提公共物品来满足的。 2.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共同享用的需要。 3)社会成员在满足公共需要是也要付出代价 ,但其规则不是等价交换,付出与所得是不对称的。 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来政府的征税、收费等。 3.社会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 社会公共需要的历史性、特殊性是指,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步发展变化。 4.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 1)国家行使其政治职能,保障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及正常运转的需要。 2)国家行使其社会职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一些公益性、基础性条件的需要。 3)保障市场经济顺利高效运行所必需的各种调控措施、政策及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 基于社会主义财政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的多 种所有制并存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基础上的,体现着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整体与局部、长远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可以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来概括。 需要作以下几点理解 1.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精神,重新认识财政概念。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财政是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弥补和克服市场缺陷。 2. 澄清对公共财政认识的若干误区。 不能将公共财政理解为“吃饭财政” 不可一般地提出财政退出国有企业。 防止因强调财政公共性而忽视财政的阶级性或利益冲突。 3.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要求 解决过去财政的“缺位”与“越位”问题 规范财税制度和财政运行 第三节 财政职能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一)什么是财政职能 目前有两种理解 : 一种认为财政的职能是分配社会资源。 • 另一种财政职能是财政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 按此概念,在研究和概括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 财政职能是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客观上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财政,这种功能就不会消失。 • 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 (二)财政职能与国家职能、政府职能的关系 • 政府是由国家授权行使职能,因此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财政职能的前提;财政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它们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 政府职能、国家职能是研究财政职能的前提条件。 财政职能是政府经济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 • 政府职能、国家职能的目的决定了财政职能的目的。 (三)我国财政职能的界定和表述 最初的界定和表述十分简粗,仅概括为两种职能,即分配职能和监督职能。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界定方法主要有二: • 一是三职能或四职能的界定方法。 三职能即分配职能、调节职能、监督(管理)职能。 四职能即又将分配职能分解为筹集资金的职能和供应(或运用)资金的职能。 • 二是新的二职能的界定方法,即将财政职能概括为保证社会需要的职能和经济调节职能。 • 其中,三职能的界定方式曾最为流行 西方公共财政概念引入后,代表性观点有三: • 一是仍然将财政职能界定为分配、调节和监督三大方面,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其具体内容应转换调整。 • 二是基本借鉴西方国家的财政职能理论,将财政职能界定为三大方面,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和增长(或发展)职能。 • 三是在借鉴西方国家财政职能理论的同时,也将国有资产考虑进来,即从公共经济和国有资产经营两个领域来界定财政职能。 第二种观点目前较为流行。 二、资源配置职能 (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和目标。 资源配置,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资源配置即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 及技术结构 和地区结构。 其目标是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财政配置职能的依据是资源配置上的市场失灵。 (三)财政的资源配置措施 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的比例。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 缩一般支出。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 国家重点建设。 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 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 提高财政资源本身的配置效率。 三、收入分配职能 (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和目标 分配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初始分配;二是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 在市场经济下,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是指后者。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就是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分配状态,即实现公平分配。 30绝对公平分配线绝对公平绝对公平分配线分配线绝对不平等曲线绝对不平绝对不平等曲线等曲线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实际收入分实际收入分配曲线配曲线最低收入人口累计百分比( % )BBAAL。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