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难题及其解决基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账户,还应贷记“人力资产”(按预期可利用时限分期摊销)。 ( 4)员工的调配。 如果员工在企业内部调配,则在摊销时贷记“人力资产”,再根据员工人力资源的实际用途调整借方账户。 比如从管理科室调往生产一线工作,则应由原来借记“管理费用”调整为借记“基本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 如果员工被短期调配(所谓借调)到企业外部比如企业集团的其他企业,企业仍承担利用其人力资源的代价,因而应视同资产租赁向借调方或员工收取相应的租赁费,类似于球员被租赁到其他俱乐部时的情形,此时应借记 “其他应收款”等账户,贷记“人力资产”(摊销额)。 ( 5)员工人力资源的重新评估。 员工的人力资源具有易变性,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多,因而企业应动态地对它的价值进行评估,评估可在参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员工在企业的综合表现(绩效)来进行。 对于评估结果进行确认时,应借记(增值)或贷记(贬值)“人力资产”,同时相反地记入“资本公积 —— 人力资本”账户。 ( 6)员工违约辞职。 如果员工未按用工(劳动)合同的约定完成服务年限而主动辞职,企业应根据合同的规定、与该员工协商、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确定赔偿金额,然后冲销尚未 摊销的人力资产,会计分录应为: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赔偿金),贷记“人力资产”(未摊销余额),若有差额则应借记或贷记“管理费用”下的明细账户“人力资源管理费”。 ( 7)员工的辞退(买断)。 若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主动辞退员工,则需向被辞退员工提供补偿费,金额同样可通过事先约定、协商、劳动仲裁、诉讼等方式来确定,然后借记“管理费用 —— 人力资源管理费”,贷记“人力资产”(冲销未摊销余额)及“银行存款”等(支付补偿费)账户。 另外,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招聘、测试、考核、评价员工人力资源时发生的费用,可在“ 管理费用”下专设“人力资源管理费”的明细账户,以单独核算所发生的相关费用,这在上面的业务中也有所涉及。 其他人力资源层次 这是指以上两部分以外的、由员工自己控制、企业是以租赁式交易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人力资源,企业因限于资源而不拟进行精细管理。 对此,企业也一般不赋予其稳定地分享剩余的权益,也较少进行较系统的专业性培训等投资,因而,可根据重要性原则简略地进行会计处理,我们略作说明。 ( 1)对这些人力资源,企业难以实施产权上的控制,不大符合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定义”,这类似于租赁来的资产不能列入财务报表内一样, 可以补充性地设置“其他人力资源”这样的表外账户来反映其价值的变化,以便于管理。 ( 2)对于企业从中发现的拟长期性或特殊性地聘用的员工,在进行专业培训或赋予剩余分享权时,可设置“潜在人力资产”账户,归集发生的投资额或反映其产权状态及其价值的变化。 待企业正式确认为人力资产或人力资本时,再从该账户中转出。 这样,我们可初步较系统地构建起有层次性的、能较好满足企业利用人力资源的业务对会计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的账户体系,这将有助于人力资源会计从纸上谈兵逐步转入实训实用阶段。 【 参考文献 】 [1]谢诗芬 ,戴子礼 .会计理论研 究的百年回顾 :会计计量 视角 [J].财会通讯 ,2020(9):1517. [2]格尔哈特帕普克 .知识、自由与秩序 —— 哈耶克思想论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0. [3]王跃武 .会计本质之产权关系运动论 [J].财会月刊 ,2020(5):79. [4]康芒斯 .制度经济学 [M].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2. [5]伍中信 ,王跃武 .人力资源会计 之产权经济学 [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0(1):6771. [6]王跃武 .人力资源 会计账户体系的设计 :基于产权分析的后续探讨 [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0(5):107109 [7]刘仲文 ,谢文龙 .人力资源会计 价值计量模式探讨 [J].会计之友 ,2020(5) :1215. [8]王跃武 .工程化还是社会化: 对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理念误区的反思 [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20(1):6266. 适应环境经营的会计定位及其应对问题研究 王志红 ( 南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天津 300071) 【 摘要 】 会计 核算体系 是 环境经营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应环境经营的环境会计信息应当包括 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环境指标三个方面。 我国环境会计的现有定位存在着重视环境报告 对外披露 而 忽视环境信息为管理服务的职能 、重视环境成本 核算 而 忽视环境收益 核算的偏差 ,应当 依靠政府、企业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会计部门三方面的力量来纠正这些偏差,使环境会计信息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经营的要求。 【 关键词 】 环境经营 环境成本 环境收益 环境会计 【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dapted 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hould include the environment costs, environmental ine, and environmental measures. The existing posi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our country is misplaced by focusing on the environmental report disclosure while neglecting the function of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management, and by reinforcing the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 cost while neglecting the environment ine measurement. It supposes that by uniting the forces of the government, the pany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s well as the pany accounting departments, the misplaced position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might be corrected, so th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can be bett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 Cost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一、引言 环境经营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门话题 ,它 是包括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市场营销、清洁生产、污染物零排放和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环境经营管理系统 [1]。 在这一系统中,会计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根据常杪等( 2020)的分析,环境经营体系 应 包括绿色产品生命周期体系与环境经营支撑体系两大 类 , 而会计核算模式是 环境经营支撑体系 的重要组成 部分。 其主要职能应当包括:( 1) 实现企业环境绩效的可量化、提高可比性 ;( 2) 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 , 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投资决策分析 ;( 3) 进行环境业绩的评价 , 使企业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提高环境管理的效果。 刘忠华 ( 2020)提出的 环境经营的主要手段 ( 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业绩评价、环境监查、环境报告书、环境会计和环境风险管理等 )[3]中,会计系统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为 环境报告书 的编制提供必要的环境成本和收益信息,而且也是开展环境审计、 环境业绩评价 等环境经营活动的重要信息来源。 但是,反观我国近年来关于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笔者认为适应环境经营要求的会计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基于这一考虑,本文将主要借鉴日本企业的做法,提出我国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在第二部分分析 环境经营 条件下会计应有的定位,第三部分考察我国目前环境会计定位方面存在的偏差,然后在第四部分指出适应环境经营要求的会计应对措施,最后的第五部分是本文的结束语。 本文的目的在于促使我国企业完善环境会计信息的核算,并将这些信息充分运用于环境经营实践中,从而使环境 经营更具有可操作性。 本文还建议在强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同时,将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会计信息纳入企业管理体系之中,在战略规划、投资决策、业绩评价等管理活动中突出环境会计信息的作用。 二、环境经营条件下会计的定位 实行环境经营的企业,会采取某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措施,从理念上加强员工的环境经营意识,从技术上通过加大相关投入提高员工的环境经营能力,所有这些行为都意味着实施环境经营会发生相应的成本和费用。 与此同时,环境经营也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回报,表现在因产品节能性能提高而为客户带来的收益,因环境宣 传、企业形象提高而带来的利润增加,因资源再利用而获得的成本节约,等等。 上述环境经营的成本和收益如果能够通过会计系统进行量化,那么企业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实施环境经营的真正效果,从而也就更有动力去实现环境经营的不断改善。 王浪庆 ( 2020)认为,日本企业将 环境会计作为环境经营的基础 ,是 评价环境经营和支持管理决策的工具。 本文将结合日本企业的成功实践,从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环境指标三个方面对环境经营体系中的会计进行定位。 根据日本环境省颁布的《环境报告书指南》( 2020版), 环境成本 具体包括业务领域内 成本(比如防止公害成本、地球环境保护成本和资源循环成本)、上、下游成本(产品回收、再商品化费用率)、管理活动成本(环境对策部门费用、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维持费用)、研究开发成本(降低环境负荷所需的研究、开发费用)、社会活动成本(环境报告书编写、环境广告所需费用率)、环境损失恢复成本(土壤污染的修复、环境相关的和解金等)、其他成本(其他与环境相关的环境保护成本等)七类,七类成本又分别由环境投资与环境费用组成。 其中 环境投资 是指 环保活动支出中相当于财务会计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 , 其金额 会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内 通过计提 折旧 的方式转化 为环境费用 ; 环境费用 是指 环保活动支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