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意识构成的要素。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 ② 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机能。 杜威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心理学研究 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 哥伦比亚学派也主张研究意识的功用。 研究方法上的分歧 ① 铁钦纳采用内省法,是重在内省的实验内省法; ② 机能主义重视客观的方法,虽不取消内省法,但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社会研究法等。 研究内容上的分歧 ① 铁钦纳研究意识经验,他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基本元素; ② 杜威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正像不能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一样。 他提出心理学要研 究的是动作机能,哥伦比亚学派认为研究意识内容是为研究意识的机能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此外还研究个体差异。 身心关系上的分歧 ① 铁钦纳主张身心平行论; ② 机能主义认为生理与心理交互作用、互相影响。 ◎为什么说构造主义学派是由铁钦纳所建立,而冯特仅仅是构造主义的前驱。 ① 铁钦纳虽然在一般观点上接受了冯特的心理学思想,但他本人有具体的研究和著述; ② 他的构造主义体系也没有包含冯特心理学的全部思想; ③ 铁钦纳之所以称他的心理学是构造主义,是因为他以严格控制的内省观察为研究方法,认为意识经 验是由感觉、表象、情感三种最基本的心理学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的最终任务就是把人类经验的元素完整地描述出来; ④ 与其说冯特是构造主义者,毋宁说构造主义是新型的冯特、是发展了的冯特。 铁钦纳 ( 18671927) 英,一个把德国心理学引入美国的英国人。 主要著作:《心理学纲要》、《心理学入门》、《实验心理学》、《心理学教科书》 一、研究对象 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 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 ,经验、心理、心理过程和意识都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表现形式。 他认为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心理的结构,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它必须 建立在构造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铁钦纳这种把意识的构造或内容和它的机能截然分开的观点,含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因素。 二、研究方法 内省法 ,认为内省是对意识经验的自我观察。 铁钦纳只是对冯特的实验内省法加以改造,冯特的实验内省法重在实验,而 铁的实验内省法重在内省 ,只不过他对内省的限制比冯特更加严格。 ①铁坚持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坚持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 ②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根据记忆来进行内省描述,这样内省就变成了回忆,内省考察变成了事后考察。 而老练的观察者则会养成一种内省态度,因而他在观察进程中不仅可以在心理默记时而不干扰他的意识,甚至还可以做笔记; ③自我观察包括注意和记录两部分。 注意必须保持最高度的集中,记录必须像照相一样地精确; ④内省者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时,在周围环境安适,摆脱外界干扰时,才能进行观察; ⑤内省必须是公正而无私地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描述刺激本身。 三、任务和内容 铁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同自然科学的任务是一致的,都必须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①“是什么”,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元素; ②“怎么样”,即确定这些元素如何结合和结合 的规律; ③“为什么”,即把这些元素跟它们的生理条件(神经过程)联系起来。 铁把意识经验分析成 感觉 、 意象 和 情感 三种基本元素。 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 , 由当时环境的物理对象引起 ; 意象是观念的元素 , 可以在想象或当时实际不存在的经验中找到 ; 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 表现在爱 、 恨、忧愁等经验中。 铁认为意识元素有 性质、强度、持续性、外延性 和 清晰性 五个属性。 四、评价 [贡献 ] ① 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向,为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② 他正式打出构造主 义旗帜,明确地划定了构造主义与其他学派,尤其是与美国机能主义之间的界限,导致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心理学派别的对立; ③ 他的构造主义提供了一个相当强有力的正统体系,充当了批评的靶子。 [局限 ] ① 在心理学对象上,铁钦纳只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或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 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反对把心理学看成一门应用科学; ② 在对意识经验的分析上,他只重视元素而忽视整体。 对意识元素进行了频繁的分析,因而最终成为一个元素主义者; ③ 在内省方法上,一方面要剥夺内省者的主观价值判断,只能严格如实地描述自己的经验, 另一方面要防止把物理刺激与感受相混淆,避免犯刺激错误。 这样把心理学引向封闭的主观世界。 并否认主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④ 在心身关系上,他坚持心身平行论,他只承认神经过程是心理过程的条件,而否认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只承认两者是平行的对应关系,而否认两者的因果关系,这样他就不可能用生理来解释心理。 机能主义↗(狭义) —— 芝加哥学派:杜威、安吉尔、卡尔 ↘(广义)↗欧洲机能主义 ↘美国机能主义 —— 哥伦比亚学派:卡特尔、桑代克、武德沃斯 ◎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 社会历史条件。 工 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使其强调实际、效用和功能的要求反映到心理学中来; 进化论的影响; 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对卡特尔产生重要影响; [高尔顿在心理学史上的贡献 ]①最先研究个体差异心理,被称为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英国新心理学的先锋;②利用仪器进行心理测量,在相关因素分析上作出巨大贡献,是心理测验的肇始;③其研究对卡特尔产生很大影响。 皮尔士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观对心理学的影响。 ▲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 霍尔 ( 18441924)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学生,任克拉克大学校长达 36 年之久。 1883 年,在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87 年,创办美国第一种心理学刊物 —— 《美国心理学杂志》 1892 年,就任第一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理论贡献 :提出【 复演说 】 ,即把个体心理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的历史。 研究方法 :使用 问卷法 ,对其推广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 简评 :霍尔在许多方面贡献于美国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的达尔文”,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 鲍德温 ( 18611934) 任第四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国际心理学联合会主席 理论贡献 : 认知发展观 —— 儿童认知或意识,开始于生物过程,然后经过感觉运动和意念运动阶段,最后达到表象和观念的转换阶段; 人格发展观 —— 儿童人格要经历自我中心到主观自我再到移情的社会性自我的发展过程; 个体与种系发生观 —— 人类的种族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在阶段顺序上是大体相同的,人类心理的大多数有用的模式都能通过循环反应保留下来,从而保证其对环境的适应。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杜威、安吉尔、卡尔) 杜威 ( 18591952) 1900 年。 ,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贡献 : 1896 年 《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 ,标志着机能主义芝加 哥学派的正式开始 观点 :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正像不能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一样。 反射弧是一个“回路”或叫做“器官”。 他提出,心理学要研究的是动作机能,这种动作机能表现为协调,实际上就是一种适应活动。 心理学的真正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 杜威把意识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生活的工具,意识在人的智力与现实的斗争中为有机体的生存而发生作用。 与此相适应,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 因此,杜威是从其实用主义哲学立场出发来理解心理学 ,必然导向机能主义。 但他只为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安吉尔 ( 18671947) 1906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贡献 : 1896 年,他和穆尔一起发表关于 反应时的研究 ,在心理学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完成了铁钦纳论题和鲍德温反论题之间的黑格尔式的综合。 主要观点 : 1904 年,《心理学》教科书,宣扬意识的基本机能是改善有机体的活动,而心理学必须研究心理是如何帮助有机体适应它的环境的; 1907 年,论文《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领域》,对机能主义的概念、原则、任务及其特征作了概括。 是对机能 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第一个明确的表述。 他认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就是要分辨并描写在实际生活条件下意识的典型作用,它是关于心理活动的心理学; 关于心身关系,他更注重从方法论的区别来处理,只考虑决定机体的身体部分和心理的部分彼此的关系; 将行为问题引入心理学,认为我们的精神生活或许可以被规定为客观的行为。 为行为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思想前提; 主张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并重视应用心理学。 上述观点 标志 着芝加哥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卡尔 ( 18731954) 主要观点 : 心理学是“心理活动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的机能在于获取经验、确定信念、保持经验和评价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确定行为。 并把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为【 适应性行为 】,即有机体对于具有能满足其动机条件的那种特性的物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反应; 关于研究方法,卡尔认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 主观观察法(内省法)、客观观察法、实验法、社会研究法等; 在身心关系上,卡尔认为反应针对的刺激异常复杂,构成了一整个的情境,而反应则在一个带有动机性的刺激推动下发生。 因此,他认为身心关系的因素包括刺激、动机、反应,为心理学的发展从机能主义走向动力心理学起了先导作用。 ▲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卡特尔、桑代克、武德沃斯) [特点 ] 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 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 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它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只注重意识的功用; 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它不取消内省放,但并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 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 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它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 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 卡特尔 ( 18601944) 1888 年,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教授职位; 1895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00 年,成为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家; 1921 年,创立应用心理学; 1929 年,任第 9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贡献: 关于反映时的研究。 依据统计学规律进行实验设计,研究包括辨别和认识的时间及选择“意志”的时间,控制联想的反应时间和自由联想的反应时间。 其制作的正常联想表成为以后编制正常联想表的依据; 关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 首创“心理测验”这一术语。 继续高尔顿的工作,对科学探索能力的性质和起源进行了研究。 发展了次序评量法; 关于除了物理法的研究。 认为内省可以为感觉距离做出可靠的判断。 批评均差法和最小可觉差法,认为只有常定刺激法才是可信的。 用反应时间来测量感觉的差异量; 关于知觉和阅读过程的研究。 随着呈现物数目增加,各项所需要的时间随呈现物的增加而减少。 这个研究同注意范围有关。 并发现不同文字的阅读时间随对文字的熟悉程度而异。 [评价 ]卡特尔一方面通过主编刊物和建立组织宣传和扩大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研究,从应用方面推动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 不过他并不重视心理学的理论建设。 桑代克 ( 18741949) 主要著作 : 《教育心理学》 、 《动物的智慧》 、《智力测量》、《人类的学习》、《比较心理学》„„ 主要贡献 : 首先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并由此提出 学习联结说 ,认 为“学习即联结,心理即人的联结系统”,对行为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重视教育测量和智力测验; 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称为“ 教育心理学之父 ”。 武德沃斯 ( 18691962) 1915 年 ,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著作 :《论运动》、《生理心理学》、 《动力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行为动力学》„„ 主要观点 :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部活动,包括了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 将心理动力观引入心理学 ; 主张既用客观的实验和观察,也用内省的研究方法。 第二编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历史条件。 行为主义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