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建筑立面整饰工程外墙脚手架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且不应大于 500mm。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 1/2。 连墙杆 为了增强脚手架的侧向刚度及稳定性,在外脚手架于建筑物之间设置连接杆,设置说明如下: ( 1)连接杆用短钢管制成,长度约 400800mm,一端用 U 型螺栓固定于脚手架的立杆上,另一端焊接 150*150*8 钢板并用膨胀螺栓与主体结构每层楼的边人行梯平面图 人行梯纵断面图 梁砼面连接,且连墙杆均采用钢管。 连接杆按 (三跨立杆纵距 ) (两步水平杆 )设置,不足处应在邻近点补足。 且连墙杆与 外墙体固定时须设置在每一层主体结构上的砼柱或梁上 ,同时在每搭设一层楼高度时 ,连墙杆安装配合同步施工。 立杆的构造 (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在混凝土上或木垫板上。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 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 200mm 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脚手架底层步距。 (4)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对接应符合右侧规定: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 1/3。 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应采用不少于 2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 板的边 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剪刀撑 (1)本工程落地脚手架采用剪刀撑与横向斜撑相结合的方式,随立柱、纵横向外外 墙墙 连连 接接 杆杆 示示 意意 图图 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全部采用单杆通长剪刀撑。 (2)剪刀撑每 6 步 4 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 45176。 ~60176。 之间(本工程全部在 50176。 左右)。 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扣在小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在其中间增加 2~4 个扣节点。 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距离不大于 15cm。 (3)为保证剪刀撑的顺直,同 时充分考虑剪刀撑的安全作用,剪刀撑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保证钢管和对接扣件的质量和必要日常检查)。 剪力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剪力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 a 450 500 600 剪力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 n 7 6 5 防护设施 (1)脚手架满挂全封闭密目安全网,密目网采用 规格,用网绳绑扎在大横杆外立杆内侧。 作业层安全网应高于平台 ,并在作业层下部挂一道水平兜网,在架内高度 左右设首层平网,施工层随层设网。 (2)作业层脚手架立杆于 和 处设两道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 18cm 高的挡脚板。 剪剪 刀刀 撑撑 示示 意意 图图 (3)另外,为了能更好的防止施工材料穿破安全网而坠落伤人,在外脚手架立面上,立面进行双层防护棚部分设置,位置从首层架体开始进行。 安全防护棚 为保持居民照常进出,店铺正常营业,车辆停放及车辆,行人通道安全使用,在人行道位置周搭设宽 6m 的双层防护棚,大楼出入口设安全通道,防护棚首层满铺 18mm 专用模板,二层满铺专用竹排板,沿边搭设高 护栏及挂网,保证周围人员车辆出入安全。 在每个安全通道口悬挂安全警示牌及警示灯。 七、施工方法: 脚手架安全技术 本工程框为立面刷新架结构,搭设步距 米,立杆间距为 米,因此,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2020 第 条之规定的有构造尺寸,其相应的杆件不再进行设计计算,附表: 常用扣件式钢管双排脚手架尺寸( m) 连墙件设置 立杆横距cb 步距 h 下列荷载时的立杆间距 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 h 2+4 (KN/m2) 2+2+4 (KN/m2) 3+4 (KN/m2) 3+2+4 (KN/m2) 三 步 三 跨 — — 50 34 50 35 以上数据选用脚手架搭设规范。 对钢管扣件式脚手架的搭设方法要求。 直角扣件(十字扣),用于两根呈垂直交叉钢管的连接。 旋转扣件(回转扣),用于两根呈任意角度交叉钢管的连接。 对接扣件(间扣、一字扣),用于两根钢管对接连接。 立杆: 立杆的接头,相邻杆要错开,并布置在不同步距内,其接头距大模杆的距离不要大于步距的 1/3;立杆的垂直偏差,不要大于架高的 1/200,同时全高不要大于 100mm。 上部单立杆与下部双立杆中的一根对接,则该杆随全部上部(单立杆部分)荷载的 70%和下部荷载的一半;上部单立杆与下部两根双立杆用不少于 3 道旋转扣件之下加设二道扣件(扣在立杆上),且三道扣件紧接,以加强对大横杆的支持力,这种连接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