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户营桥下辅路道路大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件分批及时到位。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见附表。 材料供应计划 按照工程需要,编制材料供应计划,根据材料供应计划,会同建设方、监理对材料供应方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进行考察,确定材料供应厂家。 各种原材料必须按规定取样检测,合格后签订供应合同,明确双方责任。 对于工程所用主要材料,提前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工作。 对于周转性材料,根据工程的工艺、质量要求,提前加工、购置。 主要材料需求计划表,见附表。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施工平面总体布置原则 针对本标段工程工期短,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多等特点,为加强组织,实行集 中管理。 施工现场的施工布置原则为 “封闭、集中、高效 ”。 生活区、材料堆放场地布置 在施工现场附近搭建施工现场生活区或租用民房。 施工材料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堆放在步道上。 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施工用电 施工临时用电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生活区临时用电采用单位院内电源,施工现场采用发电机提供电源。 施工用水 生活区临时用水采用借附近单位院内水源。 用款计划 工程用款严格按照承发包双方中标后签定的承发包合同执行,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短,用款最大的是材料支 付,该工程的主要材料为沥青混凝土约 120 万以上,道路沥青混凝土施工完,工程基本完工,所以主体工程完工后支付工程进度款比较合理。 工程预付款:根据承发包双方签定的承发包合同生效,发包方收到承包方提供的履约保函后 10 天内向承包方支付合同总价 30%工程预付款,该预付款作为本工程材料的预付款,且专款专用。 对于业主支付的工程款,我单位只支付本工程所发生的费用,并随时接受业主财务部门的 15 检查。 本工程竣工并办妥对外移交手续,且乙方按合同规定向甲方指定机构移交施工技术资料及竣工决算后一个月内,发包方应向 承包方累计支付结算总造价 95%的工程款。 工程保修期满后,发包方向承包方结算 5%的保留金。 施工期间当预付款用完以后,由公司在流动资金中调用一部分资金用于项目部,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进度款到位后项目部及时归还从公司调用的款额。 16 第六章 施工准备 根据本工程任务重、工期紧的特点,施工准备工作必须快速完成,在签订合同后,项目经理部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开始现场办公,组织施工队伍立即开始施工准备工作。 现场准备 在 2 日内完成施工场地测量控制网的测设 工作,设置坐标桩及水准基桩。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在 3 日内完成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施工临时所需水、电的接入与布设工作。 生活区按照北京市建委文明安全工地要求建设。 提前完成施工现场内的勘探工作,查明是否有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等影响施工的隐蔽物,及时处理。 按有关规定设置消防、保安措施。 按施工计划要求按时完成施工机具的调试工作。 技术准备 技术管理 施工前组织技术工程人员及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勘察,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做好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工作,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 所有参施人员进行入场教育,对所有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测量、检测、试验系统管理 项目部成立测量班,施工前作好工程交接桩与测量工作,校核水准点,建立临时水准点,并做好控制桩保护。 施工前认真熟悉图纸,编制测量方案,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作好测量复测与记录工作,并作好存档工作。 所有材料、混凝土的试验工作委托有资质等级的试验室完成,土工试验由现场完成。 现场安排有丰富经验的试验员、质量员负责工程的质量检验和材料试验,配备必要的检测、试验仪器,按照工程进度提前作好各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技术资料管理 技 术资料严格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J01712020)的内容执行。 技术资料随施工进度,由项目总工程师和资料员及时按系统整理、保存,保证完整、准确。 技术资料在收集、整理、移交过程中办理交接手续。 单位工程竣工后,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编制竣工资料。 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和份数分别组织并移交给建设单位、城建档案馆和单位档案室存档。 竣工资料在移交时办理正式移交手续。 物资准备 开工前落实各项施工用料的计划,外购产品与供货方签订供货合同,合同应明确双方供料范围,明确供货责任。 17 准备好材料贮存场地及 时组织施工机械设备进场。 由于施工场地限制,不能大批量存料,故施工材料应做到随用随上。 劳动力组织准备 签订合同后,项目经理及总工程师立即到现场,并按投标文件组建施工组织机构,及时组织施工队伍进场,尽快展开施工场面,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工作,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的规章制度,对所有参加工程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成立生产、技术、质量人员一体的管理层,下设专业施工队。 选择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并有较强施工能力、工作效率高、肯吃苦、有良好信誉的整建制队伍。 特殊工种按规定必须持证上岗。 各施工队人数必须保证工程劳动力的需 要,并由项目部对施工队进行统一协调、统一管理。 根据工程量,高峰时拟安排作业人员 90 人,管理人员 12 名。 18 第二部分 方案篇 第一章 测量方案 测量准备 本工程为道路工程,为保证路面雨水及时排除、道路路面的平整度达到精品标准,使施工顺利进行,测量工作的质量是本工程的关键。 工程测量的依据:施工图纸、国家现行检验评定标准《工程测量范》( GB5002693)。 人员配置: 本工程工期紧,测量任务重,设置测量小组,其中:组长 1 名,组员 2 名。 仪器配置: 经纬仪( TDJ6) 1 台 水准仪( DS3) 2 台 50m 钢尺 4 把 测量准备 接到设计图纸定线资料后,对设计资料数据进行核算。 结合工程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提前做好工程所需测量数据的计算准备工作,数据必须由第二人进行符合,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的施工放线。 施工中所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钢尺必须有检定合格证,超过检定周期的需重新进行检定方可进场。 严禁使用未检定的仪器设备。 对每天施工测量的外业记录及时进行整理、检核,避免对施工的误导。 现场所有的水准点及坐标点测设完毕 以后,均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并做上标记,以便施工所用。 本工程中,所有测量成果必须达到以下技术指标: 水准高程闭合差 177。 20L1/2mm 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 177。 40N1/2( ″) 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 1/3000 直接丈量测距两次较差 1/5000 注: L 为水准测量闭合路线的长度( KM); N 为导线测量的测站数。 道路施工测量 测量放线: 因工期较紧,故必须在动工前完成基准测量,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该工程为旧路铣刨加铺,所以路面测量非常重要,原则既要保证道路设计要求又要确保道路铺筑厚度。 按沥青混凝土铺筑杠尺长度每 6 米一个桩号拉尺排桩,根据路幅的宽度,用红漆画好该 19 桩号在路内的沥青摊铺点(路中心点),同时这些也作为铣刨点。 高程控制 道路两侧每 100 米设置一个临时水准点。 将复测成果上报甲方及监理单位,审批后进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 附合水准路线测量:用 S3 水准仪对所布设的高程控制点进行往返各测一次,每站观测顺序为 “后 —前 —前 —后 ”,当往测、返测的计算成果。 20 第二章 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 施工前有关人员先熟悉设计 图纸,对现场进行勘察,并根据设计单位的交底及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 测量人员根设计图纸进行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点,组织人员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复测,并根据施工的需要对其进行加密、完善,同时按工程监理程序提交相应的资料。 根据具体施工的进展情况,在施工前对道路的原路面高程、坡度进行复核测量。 施工前对各项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编制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进行坑探并做好标记,经该管线管理单位的审核后再进行施工。 控制测量方案 设计交底后,现场进行校核原路面与设计路面高程,确认资料无 误后,进行控制点加密。 铺油高程、横、纵坡度以路缘石为控制点,按照设计横、纵坡度区间调整,但必须保证铺油厚度。 路中由 0+000 顺序排列,每 6 米一点,以路中 、路缘石 加密控制点进行测量。 施工测量 施工前,根据控制网进行测量。 测出各点的高程。 在全部观测结束后,绘制在成果图上,作为设计高程和原地面高程依据。 施工中,严格执行有关测量规范要求及测量复核制度,定期检查,做好施工原始记录,在工作中做到步步有校核,杜绝错误的发生。 测量仪器定期校验、保养。 竣工测量: 自进场开始,做好每次测量 记录,并收集整理装订成册,每次报验单及时填写、及时收集、及时上报。 每个单项工程完工后,及时做竣工测量,并做好记录,妥善保存。 施工测量保证措施 所有测量活动均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工程测量规范进行。 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工程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施工前,测量人员要认真学习图纸,及时对所交点位进行复测,并报监理认可后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严加保护,并定期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或矛盾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协调解决。 严格执行复核测量制度。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1 二、道路工程施工 旧路材料拆除 施工时要根据工力、运输能力安排每晚拆除原混凝土路缘石、拆除步道和新建步道的数量,原则早 5 点以前必须全部外弃,做到不在现场存渣土。 拆除、处理工序,均安排在夜间( 22: 00 至次日 6: 00)拆除。 并且在道路两侧同时进行。 完成一段再开一段。 附属结构施工 人行步道 人行步道结构为:利用原步道基础, 2cm 中砂卧底, 10206 ㎝渗水步道方砖砖。 步道外侧采用 8/1030 ㎝立缘石, 1: 3 水泥砂浆卧底 2 ㎝。 材料控制:预制防滑透水彩砖、道牙等原材进场后由质检员进行质量检查,外观要求平整、无脱皮现象,颜色基本一致,外露面无缺边短角现象。 步道砖砌筑时,按控制点定出方格坐标,并挂线,按分段冲筋随时检查位置与高程。 施工过程中方砖轻拿轻放,用橡皮锤敲实,不得损坏边角。 步道砖铺砌要求平整、稳定、灌缝饱满,避免翘动现象;人行道面层与其他构筑物衔接平顺,避免积水现象。 步道砖铺装采用 传统方法,采用 5 米冲筋码带,砌筑中砂要保证合理的含水量,挑选技术过关的职工铺筑,确保一次成活。 找平层砂浆选用干硬性砂浆,找平、砖缝校直找平、敲实,砖缝大不于 2 ㎜。 铺砌合格后方可用喷壶撒水,撒水前必须行进敲实,铺砌后次日用 1: 1 水泥砂浆灌缝。 在遇到宽度不够整砖处,用切边机裁砖砌筑,井边等圆形接茬用砂轮打磨。 弯道处方砖砌筑采用放射式加楔方法。 检查井边缘采用切砖补缝方法。 外侧路缘石线型、高程控制:直线段 10m,曲线段 3m 设置中线点,采用经纬仪精确控制平面线型、水准仪控制高程;施 工时缝宽保证均匀一致,板差小于 2mm。 质量控制:道牙下卧底砂浆必须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漏。 铺设时必须平稳、牢固、顺直、曲线圆滑,横纵缝直顺、美观。 勾缝灰浆饱满,缝宽均匀。 路缘石工程 道路两侧采用 1230 ㎝挤压式立缘石,外露尺寸 15 ㎝,缘石下卧 2 ㎝厚 1: 3 水泥砂浆。 路缘石采用 C15 豆石混凝土基础和后背。 路缘石施工按测量设定的平面与高程位置刨槽、找平、浇筑混凝土基础后安装路缘石。 路缘石按照控制桩测设,直线段桩距为 10 米;曲线段为 3 米;路口为 1 米。 为确保砌筑缘石直顺度,施工时必须挂双线,同时控制缘石高程和垂直。 钉桩挂线后, 22 沿基础一侧把路缘石依次排好,垫层用 1: 3 水泥砂浆找平,厚 2 ㎝,按放线位置安砌缘石,采用 m10 水泥砂浆灌缝。 路缘石砌筑完成后,支模浇筑后背砼。 砌完的路缘石外观直线段要顺直,弧线段要圆滑。 雨水口施工 雨水口施工按照原雨水口位置进行升高,雨水口高程控制在标准路缘石外露尺寸下 2 ㎝以利于排水。 按照设计要求道路铣 38 ㎝,加铺 48 ㎝,理论雨水口升 05 ㎝左右。 根据设计路缘石的高程控制雨水口的高度。 路面施工 第一步检查井边缘处理(所有检查井) 刨除检查井井圈 米范围内的旧路面结构,处理深度为井盖座下 50 厘米,换填 C25早强砼,井盖座上 10 ㎝,加铺一层 5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0),按设计铺筑面层。 检查井边缘处理采用三组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