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美学考试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主题。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四、丑和荒诞 (二)荒诞 1、荒诞的内涵和特点 ◆总论: 从形式上看 ,荒诞与喜剧相似,但荒诞的形式是与内容相 符的,并不像喜剧那样揭示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相悖或形式所造成的 假象,所以荒诞不可能让人发笑。 从内容上看 ,荒诞更接近于悲,因为荒诞展现的是与人敌 对的东西,是人与自然、社会的最深的矛盾。 荒诞的对象 不是具体的,无法像悲剧和崇高那样去抗争与 拼搏,更不会有对抗与超越。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四、丑和荒诞 (二)荒诞 1、荒诞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荒诞感是指主体对荒诞的感受与经历,是人对人与自然和社会 的关系、对人的存在与意义的直观和体验。 荒诞是社会、自然、人三者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 广义的荒诞实质是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四、丑和荒诞 (二)荒诞 1、荒诞的内涵和特点 ◆特点: 荒诞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 荒诞的审美意象的象征性。 荒诞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四、丑和荒诞 (二)荒诞 2、荒诞理论的历史考察 现代,最严重的是人的存在本身具有了根本的荒诞性。 ◆人不再是全面体现人的本质的人,即人失去了自身的类的特性。 ◆人失去了在西方世界中所继承下来的本质,失去了终极关怀的 基础。 ◆荒诞之所以与自由结合为一体,是因为西方在工业社会中建构 起来的所谓自由只是哲学意义的消解权威与核心的结果,是一种 观念形态的自由,而并非现实的人生的自由。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四、丑和荒诞 (三)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1、丑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在审美这种人生实践中,人能够相对全面而自由地占有自己的本质。 ◆因为离开了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中的任何一方, 都无所谓美丑。 所以: 审美活动、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都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丑也就必 然会与美一起进入到审美实践之中。 人生境界也分层次,也有高低,有道德、天地境界,也有自然、功利 境界,其中也包含丑的因素。 丑之所以成为一种审美形态,与劳动的异化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 它是人类异化劳动的感性存在状态和结果。 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兴起都为丑冠冕堂皇地走进审美领域奠定了思想 基础。 艺术创作中包含了大量对于丑的描绘和创造,而且,呈现出了以丑代 美的趋势,客观上为丑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形态奠定了现实基础。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四、丑和荒诞 (三)丑与荒诞作为特殊的审美形态 2、荒诞成为特殊审美形态的原因 ◆因为再创和重现荒诞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方式是以一种特殊的实践 方式显示其特殊的存在价值。 ◆荒诞审美形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把审美实践与人生实践的距离 拉近了。 ◆重现和再创荒诞,从表面上看是反理性的和反传统的,但实质上 仍然是西方理性主义之树上结出的果实。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一、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一)审美经验理论的历史回顾 1、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 “ 迷狂说 ” 和 “ 回忆说 ”。 2、中世纪时期:奥古斯丁把审美经验归为对上帝的爱。 3、18世纪中叶之前,夏夫兹伯里 “ 内在感官说 ” (第六感觉说); 荷加兹提出蛇形线最美,这种线条使人愉悦。 4、德国古典美学时,康德及以后的德国古典美学家开始把审美经验 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5、现代,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类型。 一、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二)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为什么用审美经验代替美感。 ◆美感理论强调主观感受;审美经验强调人与对象之间便是一种浑 然一体、水乳交融的关系。 ◆审美经验根本上乃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2、审美经验的定义: 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一、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性 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 1、直观性 ◆它是一种感性直观的活动。 ◆同时也是一种本质直观活动。 超越性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一、 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 (三)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2、非功利性 ◆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由于审美经验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因此 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事物的实际存在毫无关系,自然也就 不会与对象发生任何利害关系。 ◆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让人们产生审 美的愉悦, 这要求人们摆脱功利困扰。 ◆审美经验是一种非功利性的行为,却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可能 产生任何功利性的作用。 3、超越性 ◆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 ◆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 ◆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二、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1、感知 ◆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感知是审美经验的起点,视听起主导作用。 ◆特点: 总与情感交织 具有积极选择能力 以完形方式把握对象,因而具有整体性。 ◆功能: 使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出现了一种物我不分、主客统一的密切关系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二、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2、想象 审美经验的核心是想象。 ◆定义:想象是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 象的过程。 ◆分类:又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种。 (1)初级形式的联想: 接近联想: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 验中经常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因而很自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联想到另 一个。 类似联想: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 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 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二、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2、想象 (2)高级形式的想象: 它们综合运用上述三种想象形式,因而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艺术创 造和审美欣赏。 再造性想象: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 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创造性想象则不是为了再现原有的思维表象,而是要通过主体的创 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二、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3、情感 教材强调情感主客关系背后的社会根源。 ◆自然的人化与感觉的人化通过实践相互对应。 ◆审美情感具有比日常情感更为显著的社会性和理性特征。 因为它 是从对象能否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出发作出判断,因而 具有更多的理性因素和社会色彩。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二、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一)、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4、理解 理性因素在审美经验和科学认识活动中的参与方式有根本的区别:不 是从普遍性的概念、规律出发去判断特殊事实,而是从特殊的事物和 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 ◆理解的特点 必须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与其它心理要素和谐无间地交织在一起。 多义性特点。 审美理解并不是无客观规律可循。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二、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二)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1、审美感知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感知是审美经验的起点,是其它要素的基础。 想象需要感知活动先来提供表象材料 想象必须表达一定的意义 ,这就必须与审美知觉联系在一起。 ◆其它因素也影响审美感知 情感实际上成了人们进行审美感知的选择尺度 理解促成感知成形。 2、审美想象与审美情感的关系。 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情感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 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二、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二)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3、审美想象与理解的关系 想象要受到理解的制约才能产生审美价值;二者通过游戏的方式统 一在一起。 4、情感与理解的关系: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受到理智 的引导。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二、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三)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同化与调节是审美心理结构建构中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审美心理 结构是在同化 —— 调节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以它作为审美经 验的生成规律。 1、同化 人类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种认知结构一旦形 成就造成 一种认知心理图式,遇到外界新事物就用这种图式去同化它,把它 纳入现成的图式去解释。 2、调节: 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功能调节与无意识的结构调 整的有机统一。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二、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三)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3、二者的关系和功能 ◆在调节的后面有着同化的基础,因为同化不了才需要调节; ◆同化使人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使人产生自然而然的反应或反映; 调节,却使人打破这种稳定,从而不断地进入新的、更高的审美层次。 整个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同化的结果,又是调节的产物。 4、自调节审美 ◆建立在审美的一般规律基础之上,服从审美的一般规律 —— 即审美 经验特性部分; ◆自己的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 : 有目的与无目的辩证统一。 反馈调节。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三、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根据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关系的变化,可以把审美经验 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和评价阶段。 (一)呈现阶段 1、定义: 是借助感知对对象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也就是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之 中呈现出来。 2、特点: 以审美的态度对待对象的,因而审美态度的确立就成为审美活动开始 的主观标志。 3、审美态度 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 赏的态度。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三、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二)构成阶段 1、定义:构成阶段就是通过想象力的作用来构成完整的审美对象。 2、先验想象力和经验想象力的区分。 ◆想象力得已发生的前提:审美距离。 审美距离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 在经验想象中,最终结果乃是构成了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 这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一种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 所谓 先验的想象力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在根本上乃是一切想象活动得以 进行的先决条件。 而这种条件是任何人的想象力都必然具备的。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三、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三)评价阶段 1、定义:主体要从自己的价值标准出发,对于已经构成的审美表象 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和判断。 主体的理解力在此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在评价阶段审美主体表现出来的仍然是感觉,但这感觉与一开始 的直观感受已经有了差别: ◆对象不同。 前者所把握的只是对象的外观,而后者所把握到的则是 具有一定深度的意义。 ◆主体在后一种感觉中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态度。 对于审美对象的深度体验使审美活动本质上成为一种与对象的精神交 流,审美活动中的理解活动也就成了一种特殊的交感思考。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五章 艺术论 一、艺术与艺术作品 (一)定义的困难: 1、被 “ 艺术 ” 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 2、划定艺术的标准和规则,而这种变化是没有止境的。 3、 “ 艺术 ” 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 4、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 而这种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 “ 艺术 ” 概念的内涵。自考美学考试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评估具有现实性、市场性、预测性、公正性、咨询性五个特点。 (1)现实性体现在: ① 资产评估直接以现实存在作为资产确认、估价和报告的依 据,只要求说明当前资产状况,而不需要说明为什么形成这个状况以及如何由过去的那种状况变成当前状况。 ② 以现实状况为基础反映未来。 ③ 现实性强调客观存在,要以实际的客观存在为依据进行校正 (2)市场性是资产评估通过模拟市场条件对资产做出评定估算和报告
把后一个词语去掉。 第 4 页 共 9 页 D、在第⑥段中,作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标准“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 守”。 1对第②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以假设想成为拿破仑为例来论证,是因为拿破仑比爱因斯坦、曹雪芹等更有典型性。 B、以假设想成为拿破仑来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这一观点。 C、整段文字用对话的方式,步步推进,自然得出谁都 不
表 详细 记录 ,如小票登记,顾客姓名 、 联络方式等 ; 7) 仪态:面带笑容,平视所有流动的消费者,穿指定工作服 , 保持整齐 干净; 8) 明确活动日期及时间,避免 脱岗 现象 ; 9) 离岗时 在醒目位置放置“促销员有事暂时离开”的立牌,并在离岗 登记 报表上登记 , 10) 当区管巡场回收促销员日报表 、考勤离岗登记和回收的参赛作品 (除当天以外)时,促销员不得有任何借口无 提供
.......35 词汇精讲 ...................................................................................................................35 课文精讲 .............................................................
二元函数极限可以验证, 在( 0, 0)点不连续); , 当 时, ,所以 当 时,。 例 6. 设( X, Y)服从在区域 D上的均匀分布,其中 D为 x轴、 y轴及 x+y=1所围成,求 X与 Y的协方差 Cov( X,Y)。 解析:本题考核二维随机变量的均匀分布概念及协方差的计算(选自课本 P106,例 4- 29)。 解:可以求出区域 D的面积为
算机知识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 中档电子商务软件和企业级的电子商务软件之间最重要的差别就是价格,以及对企业间商务的支持功能。 企业级电子商务软件一般都为连接和支持供应与采购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企业间商务的大部分工作就是从贸易伙伴处订购原料并签发相应单证(如采购订单)。 对销售企业来说,企业级电子商务软件还支持标准的电子贸易业务,包括安全交易和订单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