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频率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转角、交接 )频率 1 1 TT 低 频 段高 频 段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46 22( ) 2 0 l g ( ) 2 0 l g 1L A T 11,T T :1 当 即 时 2 0 l g 1 0L d B 0 11,T T :2 当 即 时( ) a r c t a n T 2 0 l g 2 3L d B 045 11,T T3 :当 即 时 2 0 l gLT 090 比例环节 积分环节 1T 转 折 频 率低频时 高频时 精确特性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47 实 际 (精 确 ) 特 性— — 渐 近 特 性比例 积分 时惯性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Bode图 ) 1K低频渐近线特性 高频渐近特性 精确曲线 精确曲线 渐近特性与实 际特性间存在 误差,在 ω =1/T 时误差最大为: 3dB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48 1K22( ) ,1KAT 222 0 l g 2 0 l g 1L K T 时惯性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Bode图 ) 比例 积分 KK1 时 ,2 0 lg 0 , 上 移。 KK1 时 ,2 0 lg 0 , 下 移。 相频特性不变。 () 1 KWj jT ( ) a r c t a n T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49 1K c时 , 穿 越 频 率 10, cL T 2 0 l g 0ccKLT cKT c22() 1KAT 惯性环节的特点: 低频段相当于比例环节。 高频段相当于积分环节 具有衰减作用。 惯性环节相当于一个低 通滤波器。 已知传函会画出相应的频率特性。 已知频率特性会求得对应的传递 函数。 要求: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0 4. 微分环节频率特性 ① 传递函数 ()()()crXsW s sXs ( 1)理想微分环节频率特性 ② 幅相频率特性 2( ) 0 jW j j e 微分环节的奈氏图是一条与虚轴正段相重合的直线。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1 ( ) 2 0 l g ( ) 2 0 l gLA 1=当 时 ,③ 对数频率特性 11c = ,时1 1 /c ,时斜率为 20dB/dec + 1 微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是斜率为 20dB/dec的一条斜线。 ()W j j c注意:微分环节的 Bode 图与积分环节的 Bode图 互以横轴为镜像。 +1 1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2 ① 传递函数 ()( ) 1()crXsW s sXs ( 2)一阶微分环节频率特性 ② 幅相频率特性 )(2)(1)1()( jejjW 2)(1)( A)a r c t a n()( 规律: 顺时针为负 逆时针为正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3 2( ) 2 0 l g ( ) 2 0 l g 1 ( )( ) a r c t a n ( )LA ③ 对数频率特性 0db比例 微分 高频时具有放大作用。 低频段 (小于转折频率 )幅频特性可认为是 0dB的一条直线 ,高频段 的幅频特性可认为是 斜率为 20dB/dec的一条斜线。 +1 1:转 折 频 率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4 ( ) ( 1 )W j K j 1cKBode。 试 画 出 时 比 例 微 分 环 节 的 奈 氏 曲 线及 图 , 并 计 算 穿 越 频 率 的 值作 业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5 5. 振荡环节频率特性 221() 12 jW j A eT j T ( 1)传递函数 22 2 2 21()2 2 1nnnWss s T s T s n1ω =T令( 2)幅相频率特性 2 2 2 21()( 1 ) ( 2 )ATT 222( ) a r c t a n ( )1TT 1n T 。 为 转 折 频 率 211 ( )1WsTs ,时矢量运算: 二矢量相乘,模 相乘,角相加。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6 2 2 2 21()( 1 ) ( 2 )ATT 222( ) a r c t a n ( )1TT ωn 相位从 0176。 到 180176。 变 化,频率特性与虚轴交 点处的频率是无阻尼自 然振荡频率 ω n, ξ 越 小,对应的幅值就越大。 说明频率特性与 ω n、 ξ 均有关。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7 2 2 2 222( ) 2 0 l g ( ) 2 0 l g ( 1 ) ( 2 )2( ) a r c ta n 1L A T TTT ( 3)对数频率特性 2 2 2 21()( 1 ) ( 2 )A TT 221() 12 jW j A eT j T 1n T 。 为 转 折 频 率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8 2 2 2 2( ) 2 0 l g ( ) 2 0 l g ( 1 ) ( 2 )L A T T 讨论: 222( ) a r c t a n1TT 1 1 0 , 0ALT , ,时。 比 例 环 节1T ,时① 低频段渐近线: ② 高频段渐近线: 222 2 2 2 2440 l g 180ATTTLT 11,二阶积分环节 低频渐近线为一条 0分贝的水平线 高频时的对数幅频特性是一条斜率为 40dB/dec的直线。 每 10 倍频程变化 40dB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59 ③ 转折频率 1n T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60 1112 0 l g2TLTn=,在 附 近 , 渐近 特 性 存 在 较 大 误 差振荡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 Bode图) 比 例 环 节二阶积分环节 ① 比例环节,斜率为 0 ② 二阶积分环节,斜率 为- 2。 ③ 实际特性 2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61 6. 时滞环节频率特性 ( 1)传递函数 ( 2)幅相频率特性 jejW )(1)( A )(sesW )(时滞环节幅相频率特性 (奈氏图 )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62 ( ) 2 0 l g ( ) 0()L A d B ( 3)对数频率特性 时滞环节对数频率特性 (Bode图 )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63 7. 最小相位环节频率特性 凡在 开环 传函中具有 右 半 S 平面的 零、极点 的系统,称为非最小相位系统。 反之称为最小相位系统。 ( 1)定义 “ 最小相位 ” 是指,具有 相同幅频特性 的一些环节, 其中 相角位移有最小可能值 的,称为最小相位环节;反之,其中相角位移大于最小可能值的环节称为非最小相位环节;后者常在传递函数中包含右半 S平面的 零点、极点。 频率特性中出现负号了。 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64 2( ) 1 ( )AT2143(( ) 180 a r c t a n()( ) 360a r c t a) 180 a r ca r c t a nnt a nTTTT ( ) 1W s Ts:最 小 相 位0 jω 由相位最小的环节所组成的系统,一定是最小相位系统。 ( ) 1W s T s :四 种 可 能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65 ( 2)分析举例 TsTssW1011)(1 TsTssW1011)(2 2221 )10(1)(1)()(TTAA。自动控制系统频率法(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M3的电气互锁。 二、设计电气原理图 按图所示线路接 线,经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合上 QS 接通电源。 操作 SB2和 SB1,观察电动机起动的情况。 调节 KT 的延时,观察延时时间对电动机起动过程的影响。 电气原理图如图 121所示: 9 图 121 电气原理图 三、设计电气安装接线图 三相交流电源通过 L L L3 三个点接入,经过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由 U、 V、
烟台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10 第 2 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本课题 所 研究的自动火灾探测装置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火灾初测,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火灾,并发出警报,第二部分是精确测量火灾的具体位置,确定火灾的真实性,第三部为灭火,在第二部 的基础上进行灭火,达到从发现火灾到消灭火灾的自动化。 下面分别对系统设计要求、火灾传感器的选型、信息传输模式及系统实现方案进行阐述。 系统设计要求
间轴和二级齿轮减速使轧辊作低速转动;这种运动在自动辊锻过程中使模具入口边缘缓慢靠近机械手钳口。 自动辊锻机技术协议 Page 4 of 7 XXXX 液压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左右立柱采用整体铸钢结构,材料为 25 号铸钢(右立柱不移动)。 锻辊是辊锻机最主要的工件之一,锻辊材质为 40Cr 钢,调质处理。 离合器,制动器均 采用 气动磨擦 式, 结构简单,紧凑,寿命长,装卸调整及磨擦 片
(42 c242 4 13snt 1423 42 cst还以典型二阶系统为例, ( 2)相位裕量 和调节时间 之间的关系 )( cst)(ta n6ccst s1. 与 有 关。 t cωγ 2. ,。 s一 定 时 与 成 反 比ct ωcγ ω2020/10/5 第五章 频率法 20
定理,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 2212( ) ( ) ( )( ) ( ) ( ) ( )1 ( ) ( ) ( ) 1 ( )ce fKW s W s N sX s W s N s N sW s W s W s W s 可见扰动误差与 有关。 ( ) ( )eW s N s和结论 :扰动误差即为扰动产生的输出。 2020年 10月 5日 第三章
录音机和信号采集系统中,另外在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通信系统以及雷达、广播电视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GC电路目前概括起来有模拟 AGC和数字 AGC电路。 AGC环路可以放在模拟与数字电路之间,增益控制算法在数字部分来实现,合适的增益设置反馈给模拟可变增益放大器( VGA)。 现在出现的自动增益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以下 3类:基于电路反馈的自动增益控制;基于光路反馈的自动增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