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润土酸处理法合成洗涤剂用4a沸石生产装置环评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表 51 为全年及各季各风向下的平均风速,该表表明,全年以东北风风速最大,西南偏南风风速最小。 春季、夏季、冬季与全年类似,均是以东北风风速最大,西南偏南风风速最小;秋季以东北风风速最大,南风风 121 速最小。 各风向平均风速值详见表 51。 表 51 全年及各季各风向下平均风速 ( 单位: m/s) 风向 季节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春 夏 秋 冬 全年 ⑵ 污染系数 风向、风速影响着环境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扩散,为综合表示风向、风速对其下风地区的污染影响程度,引用 污染系数来表示,即: f(污染系数) =Fi(风向频率) /ui( i 风向平均风速) 污染系数越大,其下风方向的污染越严重。 根据厂址处近五年地面风资料,统计出全年和各季不同风向的污染系数,见表 52。 表 52 污染系数( f)统计表 风向 季节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春 夏 秋 冬 全年 表 52 表明,该地区污染系数随着风向变化,受其风频影响较大。 全年污染系数最大的方向也是 NE 方向,值为 ,最小为 SSW 方向,仅为。 从四季情况来看,春、夏、秋三季的污染系数最大的方向也是 NE 方 122 向,最小为 SSW 风向,冬季污染系数最大的方向为 NE 方向,最小为 SSE方向。 ⑶ 年、季大气稳定度特征 根据厂址处近年定时观测的云、风、日照等气象资料,采用评价导则HJ/ 推荐的 Pasguill 稳 定度分类法,计算统计出该地各级稳定度出现频率,见表 53。 表 53 年、季稳定度出现频率 (单位: %) 稳定度 季节 不稳定 中性 稳定 A B C ∑ D E F ∑ 春 夏 秋 冬 全年 由表可见,全年中性( D)类稳定度出现频率最高,为 %,不稳定( A、 B、 C)类次之,为 %,稳定( E、 F)类出现频率最少,值为 %,全年呈中性偏不稳定。 四季中夏季不稳定类出现频率最高,为 %,其次为秋季,值为%,春、冬两季的值分别为 %、 %;春季中性类稳定度出现频率最大,值为 %,秋季值最小,为 %,夏、冬两季的值分别为 %、%; 秋、冬两季稳定类出现频率较高,值分别为 %、 %,春、夏两季的值较小,值分别为 %、 %。 此表还表明,春、夏、秋三季有相同的规律,均为中性稳定度出现频率最高,不稳定类次之,稳定类出现频率最小,即呈中性偏不稳定;冬季与以上规律有所不同,除了中性类稳定度仍为最高外,稳定类出现频率要 123 高于不稳定类出现频率,呈中性偏稳定。 表 54 为广丰县全年各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出现情况。 该表表明,当地常刮 ,出现频率高达 %,其中微风( ≤u)出现频 率为 %, ≤ u≤ ,u≤ ,风速大于 %,而大于。 124 预测模式 根据该项目排放源特征及评价范围内下垫面地形特征,本评价选取以下模式进行预测: ⑴ 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 )2e xp()( 22ZZyHeUQxC    式中: C( x)─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 mg/m3。 Q─ 污染物排放源强, mg/s。 ū ─烟囱出口处环境平均风速, m/s,ū =ū 10( Hs/10) p。 125 ū 10─ 10 米高处平均风速, m/s。 Hs─烟囱几何高度, m; P─风廓线指数; б y─横向扩散参数,б y=r1Xa1; б z─纵向扩散参数 , б z=r2Xa2; r r a a2─扩散系数; X─下风距离, m。 He─有效源高, He=Hs+△ H,m。 △ H─烟气 抬升高度, m。 按国标 HJ/─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公式选取、计算。 ⑵ 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TSP 由于有五个污染源,本评价将使用以上模式,将每个源按距离每隔 5m 计算、叠加后得出最大浓度及最大浓度出现距离; SO2由以下公式计算。  122 pU H ee QXC mm      21212121121112121/21112eHeP 22 2 121121     HeX m 式中: Cm─最大落地浓度 , m; Xm─最大落地浓度出现距离 , m; 其他符号同前。 126 ⑶ 静风、微风条件下小时平均地面浓度 2202020022/3 )/( 1)2( 2)( HerrRrQRC   式中: C( R)─ 静风或微风条件下小时平均地面浓度, mg/m3。 r0 r02 ─ 静风或微风条件下扩散参数表达式中的系数(бy=r01T 、б z=r02T,T 为时间, s)。 R─污染源到计算点的水平距离, m。 其他符号同前。 ⑷ 日平均浓度 日平均浓度 C( x)由逐时地面浓度平均求得,按照地面浓度预测模式求出任意点一日内逐次地面浓度 Ci(x)后,日均浓度则按下式计算:  ki iixCKxC 1 )(1)( 取 K=8。 其他符号同前。 ⑸ 年平均地面浓度预测 )]2e x p ()16/2( )()2[()( 222/3ZSNZSNS nHUx QNSfC       式中: C(θ)─年平均地面浓度, mg/m3。 UN─ N 级风的代表风速, m/s。 б ZS─ S 类稳定度的铅直扩散参数, m; HN─风速 UN时的有效源高, m。 f(θ、 S、 N) ─风向、风速、稳定度联合频率分布; 其它符号含义同前。 127 参数的选取 ⑴ 环境空气扩散参数的选取 预测中所需的扩散参数均根据项目所 处的地理位置及周围地形条件,按国标 HJ/─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规定选取,选取的扩散参数见表 55 和表 56。 表 55 有风时模式预测使用的扩散系数 (б y=r1Xa1,б z=r2Xa2) 系数 稳定度 a1 r1 下风距离 m a2 r2 下风距离 m A 0 1000 1000 5 0 300 300500 500 B 01000 1000 0500 500 C 01000 1000 0500 500 D 11000 1000 0 E 11000 1000 11000 100010000 10000 F 11000 1000 11000 100010000 10000 表 56 微风( U10≥ )和静风( U10)扩散参数的系数 (б x=б y=r01T,б z=r02T) 系数 稳定度 r01 r02 U10U10 ≥ U10 ≥ 128 A B C D E F ⑵ 风廓线指数的选取 本评价不同高度处的风速按下式计算: mZUU  1010 式中: U10─ 10m 高度处的风速, m/s; Z─高度, m; U─ Z 高度处平均风速, m/s; m─风廓线指数,按国标 GB/T1320191 中的要求选取,其结果见表 57。 表 57 各类稳定度条件下的风廓线幂指数值 稳定度类别 A B C D E、 F m ⑶污染源参数 工程环境空气污染源强参数见第三章工程分析章节表 3表 36。 ⑷ 气象参数 各季气象参数见表 58。 表 58 气象参数 时间 项目 春 夏 秋 冬 全年 气温(℃) 129 气压( hpa) 风速( m/s) 环境空气质量预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正常生产情况预测分析 ⑴ 有风时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预测结果分析 表 59 给出了预测结果。 结果表明,各类稳定度下工程排出的 TSP 的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在 ,出现在距离污染源260960m 之间,极大值出现在 F 类稳定度下,距离污染源 960m 左右;各类稳定度下工程排出的 SO2的小时平均最大落地浓度在 之间,占执行标准在 %之间,出现在距离污染源 9506820m 之间,极大值出现在 E 类稳定度下,距离污染源 3250m 左右。 表 59 最大落地浓度及出现距离 稳定度及风速 污染物及项目( m/s) B C D E F TSP 离源距离( m) 330 260 400 610 960 浓度( mg/m3) SO2 离源距离( m) 1340 950 1600 3250 6820 浓度( mg/m3) 占标准百分比( %) ⑵ 各关心点轴线浓度预测结果分析 表 510计算统计了工程所排 TSP和 SO2对各关心点影响的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最大值情况。 该 表表明:有风、微风和静风条件下,工程所排污染物 TSP 和 SO2对各关心点的影响均较小, SO2的排放对各关心点的影响均满足执行标准要求, SO2对各关心点的最大影响值为 mg/m3,仅占执行标准的 %。 130 表 510 各关心点小时平均地面轴线浓度最大值 气象条件 及项目 敏感点 及污染物 有风条件 微风条件 静风条件 增值 mg/m3 占执行标准百分比 % 增值 mg/m3 占执行标准百分比 % 增值 mg/m3 占执行标准百分比 % 饶家 A1 TSP / / / SO2 官家 A3 TSP / / / SO2 ⑶ 日均地面浓度预测结果分析 挑选典型日计算日平均地面浓度。 典型日按下列原则挑选: ① 持续出现静风(典型日 1); ② 持续出现对关心点官家有影响的风(典型日 2); ③ 持续出现对关心点饶家有影响的风(典型日 3)。 根据各典型日气象条件(见表 51表 512 和表 513),计算了污染物对各关心点影响的日均浓度值,见表 514。 表 511 持续出现静风时的日气象条件 (典型日 1 ,) 时间 气温(℃) 气压( hpa) 风向 风速( m/s) 08:00 C。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