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与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还使用 Kathleen M. Eisenhardt 为代表 的 多案例研究方法,以期 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反映 股票期权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尤其是 揭示转轨时期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机制和动力结构。 (二)慎重确定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 行权价的确定需要保证在期权计划参与人与社会公众股东之间的公平性,因此是股票期权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公司股票上市之前,没有相应市场价供参考,所以它的确定难度相对较大,客观的做法是很对企业价值进行专业评估,以确定企业每股内在价值并以此作为行权价的基础,当公司股票上市后就选择股票市 场 价作为期权行权价的参考。 但在具体实施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 无法可依。 在美国,关于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有明文规定,在其税法中规定经理股票期权行权价不能低于赠与日的公平市场价格。 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定和政策标准。 (三)要注意与其他激励措施配合使用 股票期权激励的负作用是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操纵股价谋取私利等新的道德风险。 对此问题,除了加强制度约束以外,还可在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时与年薪制、风险奖金等其他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多重激励机制并举的报酬结构,以鼓励经营者的经营行为长期化。 【 参考文献 】 [1] 刘园, 李志群.《股票期权制度分析》 [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20. [2] 李维友,《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 [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0,10. [3] 银路,赵振元 .《股票期权激励》 [M]. 科学出版社 .2020,7. [4] 陈清泰 ,吴敬琏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 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0. 企业软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夏宁 † 刘淑贤 (山东财经大学 250014) 【 摘要 】 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制度为其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程度。 本 文以山东省各地区及省外300 家公司为样本,用实证方法研究企业软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企业的价值使命是影响经营性目标、报告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共同因素。 它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团队精神、以人为本、员工认同感分别对报告性目标和经营性目标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 关键词 】 企业软文化;内部控制;有效性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它作 为一项复杂的企业运作保障机制,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以及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等重大问题。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企业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结构:硬文化层、软文化层、中介文化层。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企业软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企业软文化是指为企业全体职工所共同持有并指导和支配他们行为的团体意识,其内容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作风和管理风格 等。 企业软文化能够对员工的意识和行为构成“软”约束 , 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主动控制力 , 实现员工的自律与自控。 而近几年来,从美国的安然公司破产到世通公司的财务丑闻,从中国蓝田股份事件、四川长虹巨额应收账款欠款案,中航油巨额亏损到三鹿奶粉事件,再到最近的双汇的“瘦肉精”事件,都无一例外的给国家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都是内部控制失效所致。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领域 , 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手段 , 还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是经济和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 财政部等五部委于 2020 年 4 月联合颁布《企业内 部控制应用指引》,将企业文化单独立项加以规范,企业文化放到了重要位置。 可见人们已意识到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石。 深一步说,内部控制只能提供“合理的保证”而非“有效的保证”,因为人是诸多因素中最具决定性因素,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做到有效。 (二)内控有效性的度量 企业软文化对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着怎样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多 大。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比较有限,大多数文献都是规范研究,而且进行实证研究的主要是从多个影响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展开研究的。 缺少单个因素研究。 本文以山东省各地区及省外 300家公司为样本,用实证方法研究企业软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研究 † *本文为 2020 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10YJC630290) 和 2020 年山东省自 然科学基金项目( ZR2020HM013)资助。 作者简介:夏宁( 1974),山东经济学院财务金融研究所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财务理论、管理会计。 采用李克特五级制量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度量。 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本文借鉴张颖和郑洪涛( 2020)的研究方法,分别从内部控制对经营性目标、报告性目标、合规性目标三个目标实现提供的保证进行度量。 研究结论启示我们,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企 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最具决定性的要素。 在当代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二、文献综述 现代管理科学在历经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管理丛林理论三个阶段之后,于 20世纪 80 年代初步入了第四阶段 ——— 企业文化阶段,这一阶段侧重于把对文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 1980 年,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所长霍夫斯坦特 (G Hofstede),根据他对 40 个国家的企业工作人员所作的大量 问卷调查,写了《文化的结局》。 他指出,文化渗透于管理和组织的全过程。 1981 年 7 月特雷斯 阿伦 《企业文化 ——— 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是企业文化理论诞生的标志性著作。 威廉大内也于 1981 年 出版了《 Z 理论 》总结出管理的 7 个要素,提出了“麦肯齐 7S 框架”,所谓“ 7S”指的是 :战略 (Strategy)。 结构 (Structure)。 制度 (Systems)。 员 (Staff)。 技能 (Skills)。 作风 (Style)。 最高目标 (Super ordinate goals). 他指出美国 企业之所以在严酷的竞争面前显得疲软,是因为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过份重视了 3 个硬性“ S”,即战略、结构、制度。 而日本企业则在不忽视 3个硬性“ S”的前提下,较好地兼顾了其余 4 个软性的“ S”,即重视企业文化,因此使整个企业具有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1982年,托马斯 《成功之路 ——— 美国最佳管理企业的经验》问世了,该著作提出了革新性文化理论,认为,超群出众的企业“有一套独特的文化品质,是这种品质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